大气受热过程说课稿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5923513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受热过程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气受热过程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气受热过程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气受热过程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气受热过程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气受热过程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受热过程说课稿(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本信息课题(人教版新教材全日制高一上册)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2.1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作者及工作单位 曾光中 江西省吉安市第三中学教材分析本内容是本章的开篇第一目,也是本节内容的基础。和旧教材相比,本目内容涉及旧教材第二章的第一节和第二节,但是在本书中基本上删除了旧教材中的第一节内容。在讲解本目内容的时候应该注意结合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布的内容,以及一些时事热门问题,如全球变暖。同时,大气的受热过程是本节内容的基础,其中重要的知识点“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后面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基础,环环相扣。如果这一目没有学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突

2、破各个难点,把握重点,完成本节内容的课标。同时,在学习本目内容的时候,应该补充“大气组成”和“大气垂直分布”的知识,方便学生理解本目内容。学情分析本节课为高一年级新授课,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地理这个科目相当难以理解。其实,从第二章开始的内容稍微要较前一章容易理解,毕竟这个空间思维不需要这么复杂。该节内容设计了许多大气物理知识,譬如大气的温度、密度、压力等,在讲授该内容时,应该充分利用高一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做好知识铺垫和引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去理解新的课程,从而更好更深刻的接受新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同时,学生能根据图示说

3、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了解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理解各层特征。能力目标:1、通过对本节内容中各个示意图的观察、剖析,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 2、通过对地球和月球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对章节前言的整体把握,树立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整体; 2、通过对大气的组成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2、大气的垂直分布和各层的特征。难点: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及意图学生活动及意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第一章行星地球,从宇宙中看地球,在学习了离我们最近的一颗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接着再认识了地球的运动状况,最后认识了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对地球的知识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大家还记得地球的四大圈层是哪些么?生: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今天我们开继续认识一下大气的外部圈层。 复习前一章节的内容,带领学生进入上课状态 以听为主,积极响应,巩固所学内容,进入上课状态 / 复习导入 大家都知道在地球的表面有一层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对我们却很重要的的大气,也就是我们前面所学习的大气圈。大气在我们生产生活中是非常重要明显的作用,如果没有食物,一个人可以活七天;如果没有水,一个人可以活三天;如果没有空气,一个人可以活多久呢?如此重要的东西,我们肯定的和他打声招呼,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二

5、章大气的学习。 板书: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板书)。 写板书 翻书 前言学习 逐步过渡 大气对我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提供了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气体,而且还是地球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保护层。大气中进行的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各种不同的物理现象,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深刻的影响,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具有重大作用。看着书上27页的那几个问题,这是我们学习这一章将要学习的知识(语速较慢,让学生有时间看这五个问题),而第一个问题“大气运动是如何发生和运行的?”就是本次课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第一节的内容。(同学们翻书翻到28页)板书: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展望整章,树立学生

6、整体意识。 明确目标 理解思考 生活过渡 比较分析从标题我们就很容易地看出,大气运动史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冷热不均,顾名思义就是有有的地方热,有的地方冷。不过不管是冷还是热,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你可以说25是冷,如果和他对比的是35的话;你也可以说25是热,因为和他对比的是0。但不管是冷还是热,他都有一个受热的过程,这个该过程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太阳辐射既能到达地球表面,又能到达月球表面,但是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高达127,夜晚则降至-183。而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地球上有厚厚的大气层而月球没有。我们就先从大气的受热过程学起。板书: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树

7、立学生相对论和比较论的思维方式,导入本课内容。 听 思考 师:地球上的能量主要是从哪儿获得的?生:太阳。 过程分析 补充讲解 细致分析师:是的,太阳辐射穿过宇宙空间,透过大气,到达地表,借此大气受热(画图地面、大气,太阳辐射射到地面的箭头)。但无奈的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热量吸收有限,使得大气的受热也有限。就如同吃东西,你补充的营养物质再多,不吸收就基本上算是浪费了。为什么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的少呢?这就要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形式上来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三种方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

8、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却吸收较少,大部分可见光可以透过大气直接射到地面上来,由此,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大气中的云层和交大颗粒的尘埃能够将投射到其上的太阳辐射的一部分,有反射会宇宙空间。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明显,云层越厚,云量越大,反射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就是因为晕的社社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这种反射作用呢,是没有选择性的,只要是太阳辐射,遇到了,都反射掉。但是云量和尘埃有限,所以反射的能量也就有限。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活微笑尘埃时,太阳辐射的一部分便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从而是一部分

9、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当然,散射呢,也是有一定的选择性的,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最容易被空气分子所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现在大家看着ppt上的图片(各种辐射的波长范围),人们能看见的可见光区(波长在0.40.76微米之间),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50%;紫外区(波长小于0.4微米)占太阳辐射能量的7%;红外区(波长大于0.76微米)占太阳辐射能量的43%)。根据刚才所讲,对于可见光区的太阳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是怎么样的呢?生:反射(无条件),蓝紫光被散射,少量吸收师:嗯,正确,那对于紫外区的太阳辐射来说呢?生:被臭氧吸收师:嗯,的确,紫外线被臭氧吸收之后会使大气增温。

10、同时呢,紫外线会对我们的皮肤产生很大的影响,臭氧将其吸收之后也是对我们皮肤的一种保护。那红外线又有怎样的削弱作用呢?生: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反射(无条件)师:嗯,看来大家掌握的还是不错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但是,不同围堵地区又有差异。太阳高度较大的地区,他养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北大起削弱的越少,最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多;反之越少。这是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原因之一。(画图,增强学生理解) 层层分析,图示分析。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内容补充细讲,充分讲解内容。 伴随着图示分析,渗透图文结合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方便学生学习。 理解、听课。 听

11、课,记笔记。 分析、思、考 做笔记太阳辐射穿过大气,来到了地面,使地面增温,我们形象的称之为“太阳暖地面”,因为他确实没有给大气带来多大的温度。板书:太阳暖地面 细致分析 师: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之后呢,他们又将如何运动呢?地球是一个实体,穿过它,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一般光线在遇到了障碍物之后呢,它会怎样呢?这是你们物理上学的。生:反射师:嗯,对反射。这么强大的太阳辐射在遇到了地面之后,地面增温,同时地面又会把这种热量辐射出去,这种辐射呢,我们称之为地面辐射。由物理实验可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比太阳低很多,所以,地面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长得多,其

12、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线部分。因此,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既然这里知道了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前面我们学习了吸收作用的时候,老师说过,大气中那部分对长波辐射感兴趣呢?生:水汽 二氧化碳师:嗯,对。大气中有很多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看着这么多的长波辐射,他们可高兴了,开始“大吃特吃”,除了少部分“侥幸”逃脱到宇宙空间外,其他绝大部分(75%95%)都被大气中的水气和二氧化碳“解决”了。这样吃了之后,大气肯定得增温了。这就是“地面暖大气”。板书:“地面暖大气” 继续讲解、深入讲解。生活化词语的引入,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和同学的只是理解。 思考、理解。以听为主,积极配合老师 活动讲解分

13、析 师:所以呢,我们在这里应该认识到一点,太阳是大气最主要的热源,但是地面才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注意,是近地面大气,为什么是近地面大气呢,老师一会给大家讲。这句话很重要,也很容易混淆,大家在书上勾出来。师:看着书上29页的活动,大气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除了少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外,其他全部又都返回到地面了。其方向刚好和地面辐射相反,故称大气逆辐射。同样和太阳的温度相比,他的温度肯定也要小很多,自然也是一种长波辐射。一见长波辐射呢,什么东西高兴了? 细致分析 生:水汽和二氧化碳师:对,他们又开始吃了。这里呢,也是除了少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外,其他的又都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回到了地面。现在大家思考一下第一个问题。生:思考中师:谁起来说说他的看法生:对地面有增温的作用,我认为可以用保温作用来概括。师:嗯,的确可以,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几乎全部吸收,同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向地面输出能量,对地面起来极为重要的保温作用。地球表面及大气层保存着的这部分能量,是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众多自然现象及其过程的能量源泉。这当然也就印证了开始我们说的大气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了方便记忆、理解这一环节,我们还是用五个字来概括。大家说说会用那五个字?生:“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