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用残损的手掌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5920727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我用残损的手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我用残损的手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我用残损的手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我用残损的手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我用残损的手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宝鸡市陇县堎底下中学“高效课堂”教学工具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2 我用残损的手掌设计者:马新娟 审核:九年级语文学科组 班级: 姓名:教学目标 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感情背诵本诗。 3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 4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5、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 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预习导引】一、结构化预习指导:(温馨提示:课前的努力

2、,会让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1、一读课文,了解作者与作品的有关常识。 2、二读课文,要求:先在文中划出生字,并查字典把正确的读音写在书上。 3、三读课文,力争熟练、流利的朗读。要求:先用“/”在下文中标出节奏, 再朗诵,朗读时要读好停顿并把握语气。 4、四读课文,理解这首诗的大意。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知识链接】 戴望舒(19051950),原名 。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人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1931年加入左联。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

3、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1935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诗集有 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年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我用残损的手掌作于1942年?月3日,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歌。【自主学习】掌握下列字词。锦幛( )

4、 荇藻( ) 蓬蒿( ) 憔悴( ) 蝼蚁( ) 诵读指导 提示:这首诗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很确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怀。诵读中要注意体会停顿和重音。 三、通过自主预习,你还有哪些问题想在课堂上探讨?请写下来。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老师评价:【合作探究】 精彩赏析 (1)诗中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请画出文中起标示作用的修饰语,体会其表达效果。积极的、暖色调的词语如:消极的、冷色调的词语如:诗人之所以这样用这些词语,是为了 。(2)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什么?整体感知(1)诗歌从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2)诗歌两部分的写法各异,试作简要分析。 (3)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当堂检测1按原文填空。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着广大的土地:这一角_,那一角_;我触到_;这长白山的雪峰_,这黄河的水_;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_;岭南的荔枝花_,尽那边,_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_,手掌_,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_,_,_。在那上面,_轻抚,像_,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_,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_,_,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2依照下面的比喻句的句式

6、,分别以“悲伤”和“快乐”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成功是你梦寐以求的那朵玫瑰,挫折正是那遍及周围的针刺。(不超过60字)_ ,_ 。3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运用对偶和比喻,表现了水多、柔的特点。)B四月的风慢慢地吹着,像用蒲公英的绒球挠着你的脸,像展开柳丝的枝条,搂着你的脖子,然后在你的面前,打开一瓶淡淡的蜜酒。(运用比喻和拟人,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柔、甜美。)C身居斗室,即知天下大事;足不出户,饱览各地风光。谁说多看电视有害无益?(运用对比和设问,说明了多看电视的好处。)D标题为文章之冠。读书作文不可不正冠

7、,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文章的“形象”。(运用比喻,说明了文章标题的重要。)课堂小结 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 先在小组内交流、修改,然后请学生有感情诵读自己所写的优美语句,教师点评归纳。拓展延伸七子之歌闻一多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本诗中,诗人将祖国和澳门分别比喻为什么?_ 2全诗以第一人称“我”作为抒情主体,以第二人称“你”作为抒情客体,其效果是什么?_ 3如何理解诗中画线句子的含义?_ 4全诗的最后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_学习了本课。你的收获是: 老师评价: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