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一精品讲义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3课含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592039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一精品讲义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3课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一精品讲义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3课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一精品讲义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3课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一精品讲义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3课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一精品讲义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3课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一精品讲义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3课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一精品讲义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3课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百日维新目标导航1.了解百日维新的背景和基本内容。(重点)2.理解光绪帝没有采纳康、梁激进主张的原因。(重点)3.认识百日维新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难点)基础认知学习思考一、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1 .背景: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1)1897年,德国军队强占胶州湾。(2)俄国强占旅顺和大连。(3)1898年,法国强迫清政府租借广州湾。(4)英国迫使清政府租借后来称之为“新界”的地区和威海卫2 .表现: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阶段。(1)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即上清帝第五书,在天津、上海的报刊上刊行,产生了重大影响。(2)康有为呈递上清帝第六书,重申了国

2、家面临的严重危机,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3)康有为通过总理衙门向光绪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等书籍,帮助光绪帝进一步坚定开展维新变法的决心。(4)1898年春,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保国会,维新变法浪潮激荡全国成立地点:北京。宗旨:保国、保种、保教。性质: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5)1898年,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细微点拨思维点拨1 .维新变法运动是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产物,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产物与要求,是先进的中国人从学习西方先进器物转变为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的产物。2 .保国会是维新派创立全国性爱国政治团体的尝试,已初步具有资产阶级政党

3、的性质。二、百日维新1 .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2 .内容(1)政治:力行新政,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举荐新政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2)经济: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私人开办工厂,采用机器生产;设立铁路、矿务总局等;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兴办邮政等。(3)文化教育: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各地成立中小学堂,在京师设立大学堂;鼓励私人办学,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准许民间创办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4)军事:建立新式军队,按新法练兵:添造兵船,增强海军实力。3 .局限:光绪帝没有采纳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的“行宪法,大

4、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4 .意义:基本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与要求。(1)政治: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2)经济: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文教: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4)军事:有利于增强国防力量。史论要旨1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中国人民反瓜分、反侵略斗争和爱国激情的高涨,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阶段。2 .百日维新在政治上允许一定的言论自由,经济上制定了一些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 政策,文化上也采取了一些打击旧学、提倡新学的措施。知识图示政治:卜一书办报载冗Gd日维新经侪;投资厂略开矿产军事:裁汰绿营西法练文教:底八留学设学堂历史影响深化探究

5、*核心突破主题一百日维新的社会条件史料一 自台事(割让台湾)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冗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即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叵!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史料二 “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诏定国是除旧布新,与民更始。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 (通“值”)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书房,世宗设军机处例。重定章程”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史料解读史料一中说明当时清政府内外交困,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史料二中说明康有为上书请求皇帝先办好三件事,提出了变

6、法的纲领计划。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分析康有为上书的主要背景。提示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2)史料二中康有为请求光绪帝尽快做好的三件事对变法运动的开展有何作用?应诏统筹全局折在变法中具有怎样的地位?提示 作用:有利于依靠皇帝的权力来推行新政;有利于维新派和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推动中央政府行政机构的改革。地位: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C史论总结百日维新的社会条件客观条件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

7、史舞台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相继成立维新主力一批兼有学生和士大夫双重身份的人才,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群体重要条件光绪帝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个人努力主题二 百日维新的内容和特点史料一 19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必须对帝国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1898年夏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 这段日子被称为“百日维新”。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 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法,按西方式建立一支军队。史料二 中国和日本是两个非西方国家,(19世纪)面临的任务也非常相似不同点则在于所采用的政治策略不同从日本的总策略上来讲,我把它叫做慢三步。 而中国从总的策略上来

8、讲是快三步他们想要马上能见效的康有为说:“慢改不如快改,小改不如大改。”华世平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比较百日维新和明治维新的政治策略和哲学理念史料解读史料一体现了百日维新的内容,依据画线部分内容从教育、经济、军事方面分析作答。史料二体现了百日维新的特点,由画线中关键信息 “快三步他们想要马上能见效的”提炼存在的问题;本质要结合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进行分析。问题思考据史料一,概括“百日维新”学习西方的主要措施。提示 设立新学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西式军队。(2)史料二体现戊戌变法在策略上存在什么问题?它本质上说明了什么?提示问题:急于求成。说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成熟,不能完成历史

9、使命。O史论总结百日维新的特点(1)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下至经济基础,上至上层建筑(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2)从推行范围来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3)从推行者来看,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4)从性质上看,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5)从目的上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6)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7)从过程来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巩固炼习,随堂反馈1.推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从

10、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中国人民展开了反侵略、反瓜分的斗争D.光绪帝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答案 A解析维新变法运动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挽救民族危亡,当时严峻的民族危机形势决定了维新运动由理论转入实践阶段,A项为最佳答案。2. (2017北京高二检测)1884年,两广总督张树声上奏皇帝的临终遗折云:西方国家也有其 自己的“体用”。“议政于议院,君民一体”这是西方国家的“体”;轮船、大炮、洋枪等是西方国家的“用”。“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 四达,果足恃欤?”应该“采西人之体,以行其用。

11、”据此,张树声的主张是 ( )A .反对学习西方的技术B.中西“体用”观是相同的C.应该学习西方的制度D.坚持“中体西用”的原则答案 C解析 材料中没有体现张树声反对学习西方的技术,故 A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张树声拿 中国的“体用”观和西方对比,只是建议要学习西方的“体”,故B错误;材料中主张 “采西人之体”,故C正确;材料已经质疑了“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故D错误。3 .有学者认为,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以 下属于“超越”的表现是()A.学习先进科技B.涉及体制改革C.增强海军实力D.开办近代教育答案 B解析在学习先进科技、增强海军实力、开办近代教育等方

12、面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的主张是相同的,故A、C、D三项错误;戊戌变法要求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涉及体制改革,符合题 干中“超越”的意思,故B项正确。4 . (2017苏州高二检测)近代各国的教育改革,是世界现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 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863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1864年6月14日,颁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1864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用中学 (重 点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两

13、类。刘祖熙改革与革命材料二 今此次设立学堂之意,乃欲培植非常之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其言中学者,荟萃经子史之精要,及与时务相关者编成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言西学者,译西人学 堂所用之书,加以润色,既勒为定本。除学堂学生每人给一份外,仍请旨颁行各省学堂,悉 遵教授,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1898年5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代总理衙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1)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开办京师大学堂的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的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看法。答案(1)内容:扩大大学的自主权;鼓励社会与私人办学;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14、。(2)目的:培养人才;开启民智。特点:中学与西学相结合。(3)看法:多渠道办学;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教学立足培养有用人才。课时对点练-强化训练限时期范答题基础达标1. 1897年康有为作上清帝第五书,对列强瓜分中国的危险提出警告,认为改革已势在 必行。这是基于()A.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B.强学会成立,维新运动准备就绪C.康有为得到光绪皇帝赏识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充分发展答案A解析1897 年,德国强占胶州湾,随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的第五次上书就是受这一背景的影响。 B 项知识搭配错误; C 项在上清帝第六书后才出现; D 项中的“已充分发展”表述错误。2.

15、 (2018嘉兴高二检测)19世纪末,某组织的章程开宗明义地提出:“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 ”该组织最有可能是()A.兴中会B.保国会C.强学会D.同盟会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故开斯会以冀保全”。 1898 年,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了救亡团体保国会,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3. 19 世纪末,梁启超呼吁中国应“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 。下列维新派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活动中,体现了此观点的是()A 发起“公车上书”B 改革旧的官僚制度C.组建强学会D.成立保国会答案D解析“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是保国。其余各项不符合材料信息。4. 某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