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幼教思想的渗透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591825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教学中幼教思想的渗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物教学中幼教思想的渗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物教学中幼教思想的渗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物教学中幼教思想的渗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物教学中幼教思想的渗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教学中幼教思想的渗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教学中幼教思想的渗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教学中幼教思想的渗透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社会的发展呼唤优质的幼儿教育,呼唤高素质的幼教师资队伍,这就带给我国的幼儿师范教育未曾遇到过的新课题。做为未来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幼师生,他们不但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且还承担着传播知识、培养祖国未来中坚的重任,对我国的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幼师生物教学中,如何体现幼教特色,渗透幼教思想,提高幼师生的科学素养、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能力,成为摆在全体幼师生物教师面前的新课题。培养幼师生的科学素养渗透幼教思想1. 科学素养的定义和释义科学素养 (Scientif Literacy) :对

2、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科学素养包含五大要素: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科学知识是构成科学素养的基础要素,没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作基础,科学素养也就无从谈起。科学方法和科学能力是构成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科学能力是人们顺利进行某种实践活动所必需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科学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原则和所运用的各种方法及手段的总和。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是科学素养的灵魂,表现为对科学的关心与热爱、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是从事科学活动成功的基本保证。以上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3、相互渗透,形成一个综合性、整体性的素质结构。幼师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幼师生的科学素养。2. 浓缩知识体系,探究与幼教相关的知识点生物学涵盖动物、植物、新陈代谢、细胞、遗传及生态等内容,教学内容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用讲解、演示等“高效”的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很少思考、探究与幼儿教育密切相关的知识点,教学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因此,有必要浓缩知识,删去在社会生活中用处不大、难以引起学生兴趣或学生难以接受的过于生僻、过于理论化的学习内容,减轻不必要的繁琐、机械记忆负担,多思考、探究与幼儿教育、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将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

4、欲;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的原则列入幼儿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之中。例如,新陈代谢部分中许多内容记忆负担重、枯燥,与幼儿教育以及学生的生活联系不是非常密切,这部分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框架和主要的知识点即可。而在动物学中,线形动物门的蛔虫部分应做为重点思考、探究的问题,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等问题,与学生一起思考、探究与幼儿教育的关系。目前,在幼儿中不少孩子尚未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良好生活习惯,患蛔虫病人数较多,严重危害孩子的生长发育。通过对于新陈代谢部分内容的学习,要促成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3. 注重实验

5、的实用性,思考与幼教的关联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对实验理论、方法迁移应用的能力,从而达成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实验不应是知识的简单验证和再现的过程,而应成为探究真理、思考与幼儿教育的关联性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例如,幼师专业的生物课常要求学生制作腊叶标本和动物标本,以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在指导学生做标本时,利用植物的叶片、花瓣、种子、鱼鳞、昆虫、青蛙、蟾蜍等制作粘贴艺术标本,这种标本取材容易,制作饶有情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构思巧妙,设计精心,做出的标本集艺术性、观赏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特别

6、适用于未来的幼儿教育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培养幼儿“亲近动植物,观察、了解、照顾它们,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幼师生在未来的幼教工作中可以利用制作的动、植物标本对幼儿进行亲近动植物、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保护环境等教育。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幼儿乱扔纸屑、果皮,破坏草坪,随便折花木,嘴上说爱护青蛙,嘴里吃青蛙等与环保教育相悖的行为。在消除这些行为的方面,幼儿教师应有所作为。4. 充实阅读材料,收集与幼教相关的信息幼师生应了解生物科技的新成果、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新动向。例如,当前带有NBM-1耐药基因的超级细菌的出现,让我们警醒。人类滥用抗

7、生素,对科技手段的过度依赖和迷信,没有形成正确的医疗观念所导致的后果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超级细菌多重耐药细菌是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抵抗作用的细菌,抗生素无法杀掉。抗生素是我们杀掉细菌的法宝,可一旦细菌产生了耐药性成为耐药性细菌,抗生素就拿它无可奈何了。细菌为什么会产生耐药性呢 ?细菌和抗生素之间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细菌要想生存下来就要战胜抗生素,正是有了抗生素才有了细菌的耐药性。在日常生活中抗生素无处不在,生病时你可以从医生那里开到抗生素,药店买到抗生素。如何规范人类行为,防止幼儿感冒、生病时滥用抗生素,怎样合理使用抗生素,幼师生有责任向幼儿及幼儿家长传播这些知识,为防止人类滥用抗生素

8、做一名义务宣传员。提高职业技能渗透幼教思想1 .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模式2 . 探索“拟教法”教学模式,体现幼教特色“拟教法”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设定的情境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模拟教师备课、上课、评课等过程,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在掌握了“大纲”“教材”规定的文化课知识的同时,进行一些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的训练,实现在学会的同时还要会学、会教的一种教学模式。激发幼师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拟教法”课堂教学中,激发了幼师生学习的积极性,变枯燥的被动学习为鲜活的主动学习。在全班同学轮流进行的模拟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知识研讨与教学的评议,学生们普遍感觉到这种教

9、学模式新鲜有趣,听同学讲要比听老师讲更接近自己,没有距离感,因此也就更有吸引力。同学的教学讲评,不但可以提高自己,还能展现自己的风采,满足了表现欲。对幼师生进行初步教学能力训练。很多学生虽然迈进了幼儿师范院校的大门,可对将来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工作并没有设身处地的去多想,也不明白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拟教法”使他们体验了备课、上课、评课的过程,知道了基本功的重要,也使他们由教而知学、会学,这些都促使他们明确了自己在校期间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学习,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打下一定的基础。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在“拟教法”教学模式的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为了教学主体,而教师的作用是扮演好组织者、学生活动的辅导和引导者的角色。促进幼师生素质的提高。“拟教法”锻炼提高了学生对教材的阅读理解、归纳整理能力,教具制作、使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独立探究与合作学习,分析Ap 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先生”登台讲课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无论是在培养幼师生的科学素养方面,还是生物课堂教学“拟教法”这种模式实施方面,都要适合幼师院校的特点,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达到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要求,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