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工作制度各岗位职责(详)(DOC)(DOC 6页)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5913067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产科工作制度各岗位职责(详)(DOC)(DOC 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妇产科工作制度各岗位职责(详)(DOC)(DOC 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妇产科工作制度各岗位职责(详)(DOC)(DOC 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妇产科工作制度各岗位职责(详)(DOC)(DOC 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妇产科工作制度各岗位职责(详)(DOC)(DOC 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妇产科工作制度各岗位职责(详)(DOC)(DOC 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产科工作制度各岗位职责(详)(DOC)(DOC 6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房工作制度1、产房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医师、助产师(士)、护士不得擅离职守。2、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必须穿戴产房专用的帽子、口罩、鞋和工作服。3、检查产妇前、后要洗手。接产和手术助产按常规刷手、泡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4、严密观察产程,严格遵守各产程处理常规和助产技术规范。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立即处理。5、严格做好产程图、分娩记录。产程图、分娩记录由接产人员及时、准确填写各项记录。遇有抢救情况必须在抢救结束6小时内,医生、护士立即据实补记。6、严格执行母乳喂养“三早”工作制度。7、产妇分娩后产房留置观察二小时,观察情况记入分娩记录。如无异常护送回母婴同室病房,并与病房护士

2、进行床头交接。8、胎儿娩出后应由助产医师(士)清洁呼吸道、断脐、处理脐带、檫干、Apger评分、交母亲看过新生儿、点眼药水、称体重、量身长、打新生儿右足印和母亲大拇指印于新生儿病历上、在新生儿双手腕系标明新生儿性别、体重、出生时间、母亲姓名及床号的手腕带,并用标明同样内容的胸牌系于包被外面。9、执行交接班制度,助产人员做到床头交接。对胎心、产程进展及高危因素进行认真检查,并做详细记录和签字。10、所有用品、药品和设备,做到专人保管,定期检查、补充更换和完善。11、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患有或疑有传染性疾病的产妇,应隔离产房接产,所用物品应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溶液浸泡30分钟,然

3、后清洗、打包、灭菌。物体表面及地面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溶液擦拭,每日用三氧消毒器空气消毒两次,接生后及时消毒一次。12、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做好产房终末消毒处理。待产室清洁卫生、消毒隔离制度1、待产室保持整洁。2、医护人员进入待产室要衣帽整齐、清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3、地面用清水、1000ppm有效氯溶液湿拖,每日二次,拖把要专用。 4、室内每天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十分钟,每日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每月空气培养一次,菌数低于200cfu/m3。5、待产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无传染性疾病。 6、待产妇出院后要及时做大、小床单元的终末消毒。7、待产妇如发现传染病,应按隔离消毒原则

4、处理。8、传染病的待产妇所住的隔离病房,应按时进行消毒。产房消毒隔离制度1、凡进入产房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产房的衣、帽、口罩、裤、鞋,帽子必须盖住头发,穿戴符合要求后方可入内,私人物品不得入内。2、严格参观、实习和陪产制度,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流动。除参加接产的有关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入内。3、严格履行消毒隔离和卫生制度,防止交叉感染。一切清洁工作均应湿式打扫,物体表面每日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一次,地面用含10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拖擦。产房每日用空气消毒器或者紫外线消毒两次,每次30-60min,产房每周彻底清扫消毒一次。4、产包及敷料送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凡15cm15cm20

5、cm的敷料包内投入指示卡,包外贴上3M胶带指示卡,以证实是否已消毒灭菌。灭菌后的消毒有效期为1周,到期未用者,重新灭菌后再用,无菌罐、无菌镊(钳),盛碘酒、酒精瓶,灌肠筒、冲洗壶等,每周高压蒸汽灭菌二次,干无菌罐及持物钳每4小时更换一次。5、用过的接生器械及物品必须一用一消毒,能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若用2%戊二醛溶液,灭菌浸泡时间为10小时,消毒为30分钟,其浸泡器械使用前必须用生理水彻底冲洗,溶液每周更换。6、氧气湿化瓶及吸引器瓶每日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传染病产妇用过的器械以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60min后取出清洗擦干,打包送供应

6、室高压灭菌后备用。一次性敷料送焚烧炉焚烧,非一次性布类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60min或送环氧乙烷室消毒后,送洗衣房清洗。7、产床、接送病人的平车、器械车、凳、用具及地面均以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拖擦)消毒。平车上物品保持清洁,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用后严格消毒,可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刷洗。8、凡患有或疑有传染性疾病,应按隔离技术规程接生。所用器具应用含有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清洗、打包、灭菌。物体表面及地面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溶液擦拭,并用过氧乙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9、手术废弃物品须置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焚化处理。10、每月进

7、行微生物监测一次,空气中细菌总数200 cfu/m3,每月对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细菌培养一次。每半年对紫外线的强度进行一次检测。母婴同室清洁卫生、消毒隔离制度1、工作人员进入母婴同室病房要求衣帽整齐、清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医护人员接触婴儿前要洗手,感冒时接触母婴带口罩,患传染病者及时调离,严格无菌操作制度。半年大便培养一次,一季度咽拭子培养一次。2、病室保持清洁,地面每日用1000mg/L有效氯溶液湿拖两次,湿扫三次。每日流动紫外线空气消毒一次,开窗通风换气,每日34次,每月空气培养一次,菌数低于200cfu/m3。3、床头柜等物每日用500mg/L有效氯溶液擦洗一次。出院后母婴床单元终末消

8、毒处理,并及时更换床上用品。4、直接与新生儿接触的布类(包布、小儿衣、小毛巾等)要消毒后方可使用。换下的包布不得随便乱扔,要放在固定的桶内。5、婴儿每次沐浴后均应彻底清洗、消毒沐浴台、沐浴池;婴儿浴室每日沐浴后用500mg/L有效氯清洗一次,并用紫外线空气消毒一次。6、各种直接接触婴儿的检查器械如听诊器应用500mg/L有效氯溶液擦拭,注射器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体温表,婴儿洗澡毛巾、用物高压消毒后备用,一人三巾(小毛巾、开刀巾、大毛巾)。7、病室盥洗室、厕所、母婴室、治疗室、办公室的拖把、扫帚分别固定专用,并有标记,用后用消毒溶液浸泡消毒,并在太阳下晒干。8、扫床毛巾、擦床头柜抹布,做到一床一巾

9、,一桌一布,用500mg/L有效氯溶液消毒,清洗晾干后备用。9、严格陪客探视制度,陪客、探视者必须衣服清洁,无传染病,遵守病房制度,接触婴儿前洗手。10、产妇哺乳前要洗手,清洁乳头,哺乳用具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产妇在传染急性期间应暂停哺乳。11、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应及时与正常母婴隔离,并及时向院内感染控制科报告。七、高危孕妇分级管理及转诊制度1、对筛选出来的高危孕妇应进行专册登记,并在围产保健卡上作红色特殊标记。2、根据当地医疗条件,制定高危妊娠转诊制度,按病情严重程度实行分级管理。3、对未按期来诊者须采取不同方式追访(家访、信访、电话访)。4、凡属高危妊娠均应住院

10、分娩,部分患者应酌情提前住院分娩,根据当地分娩转诊制度转级或级医疗单位。5、高危孕妇住院后,根据母婴具体情况,制定合理治疗方案,选择对母婴最有利的分娩时间及分娩方式。6、高危妊娠者产后应由乡(镇)、街道卫生院保健人员进行访视。产后42天到指定单位进行健康体检。分级管理:1、根据本地区经济、文化、医疗水平及交通等社会因素具体情况对高危妊娠实行分级管理,并制定基层医院的高危妊娠及分娩转诊、会诊等制度。2、明确各级医院的职责、分工及业务工作范围。3、县级医疗、保健单位均应设立高危门诊及高危病房,接受基层医院的转诊、会诊。八、产科定期质量检查制度1、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医疗工作实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和毕业三

11、年内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按照产科建设标准配备各级各类产科工作人员、产科设备及设施和药品,建立健全产科工作制度、人员职责以及各种登记及抢救程序。2、成立院内产科抢救组织及院、科产科质量管理员,定期召开会议,评价产科工作。3、实行产科行政查房制度,由分管业务院长、医务处主任牵头,每季度1-2次,协助各方关系,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检查产科工作。4、严格执行产科人员和助产技术准入制度,产科人员除取得执业医师证外,医生和助产(师)士还应该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方可从事产科服务。5、加强对产科人员的业务培训,严格执行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方法,实行学分制管理,有计划安排医师进修、学习、参加学

12、术会议,以提高起学术水平。积极引进和推广产科服务新技术,以提高产科质量。6、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主任医师每周查房1-2次;住院医师坚持每天早晚查房,危重和手术后病人随时巡回。产科负责对转入儿科的病理新生儿母亲的查房和诊治。7、实行产科危重病人请示、报告制度。发现危重孕产妇,住院医师要及时报告主治医师和科主任,科主任接到通知后,应及时奔赴抢救现场,指挥抢救工作。必要时报告院产科抢救组织,以协调各科,组织抢救。8、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工作制度,新入院病人24小时内完成病历书写。按时查房、书写病程记录,对危重疑难病人及时组织会诊、讨论。坚持重大手术审批、术前讨论制度。做好交接班,严格实行医生、护士

13、每班值班、交接班制度。住院医师应对孕产妇进行床头交接,二线医生对高危孕妇要进行床头交接;特殊情况个别交接;交接时应对孕产妇的胎心、产兆、产程进展、高危因素变化等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并如实记录、签字。科主任应对交接班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严防医疗事故发生。9、认真实施促进母乳喂养措施,严格遵守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10、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严格工作程序,严禁擅离职守。11、认真执行各项医疗、护理技术常规,认真做好带教实习工作。积极开展产时服务新模式。12、努力完成医疗质量及工作效率指标。科室每年对每个工作人员进行一次业务考核。附:服务质量标准1、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85%2、院内子癫痫发生率为03

14、、度会阴撕裂发生率为04、二级以上医院剖宫产率25%,一级医院剖宫产率10%5、新生儿死亡率66、医疗事故发生率为0九、孕产妇、围产妇儿死亡及出生缺陷儿报告制度1、在科主任的领导下,设专人负责本科孕产妇、围产儿死亡及出生缺陷儿的资料收集与报告工作。2、登记凡孕满28周至出生后7天的包括死产、死胎、新生儿和出生缺陷儿。3、建立孕产妇死亡登记制度,凡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内死亡者24小时内电话报告妇幼保健所,并在一月内将登记表报妇幼保健所。4、及时与儿科联系,了解转儿科治疗的新生儿情况,并做好围产儿出生缺陷、死亡登记;收集本院出生围产儿缺陷、死亡报表。5、每月8日前完成月报的上报。6、及时做好出生缺

15、陷、死亡的汇总、补漏、上报工作。7、具体负责人在报表前必须对上报的所有数据进行检查和核实。污物处理制度一、基本原则1、医院污物实行就地分类袋装,分别处理。2、污物处理应作记录,有据可查。3、传染性污物必须置于密闭容器内运送并及时焚烧。二、实施办法1、传染性污物装入黄色塑料袋,及时焚烧处理。主要包括:(1)传染性病原体的培养物和贮存物(含微生物室所有培养物)。(2)病理性污物,包括人体组织、器官、肢体、胎盘、胚胎、实验动物实体组织。(3)污染的实验室污物。(4)与血及伤口接触的石膏、绷带、敷料、手套等。(5)丢弃的生物制品(如血清、疫苗)。(6)难以消毒和毁形的污染性一次性医疗用品。如血袋、引流袋、引流管、注射器。2、锐器入盒,焚烧处理。包括一次性注射枕头、穿刺针、头皮针、刀片等。3、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毁形,放专用黄色垃圾袋。4、生活垃圾装入黑色塑料袋中,按市政垃圾处理办法处理。-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