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有限公司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汇编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591191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3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有限公司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XXX有限公司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XXX有限公司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XXX有限公司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XXX有限公司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X有限公司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有限公司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汇编(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有限公司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汇编 文件修订记录序号修订日期修订内容修订人版本备注目 录QFSP-01 风险和机遇管理程序1QFSP-02人力资源管理程序4QFSP-03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管理程序7QFSP-04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10QFSP-05 与组织有关的知识管理程序13QFSP-06 信息沟通程序15QFSP-07成文信息管理程序18QFSP-08合同/订单评审管理程序23QFSP-09外部供方管理程序25QFSP-10生产管理程序27QFSP-11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29QFSP-12客户和外部供方财产管理程序31QFSP-13产品防护管理程序33QFSP-14

2、不合格品管理程序35QFSP-15顾客满意管理程序38QFSP-16内部审核管理程序40QFSP-17管理评审程序43QFSP-18纠正措施管理程序46QFSP-19 危害分析预备步骤控制程序48QFSP-20 关键控制点确定控制程序50QFSP-21 关键控制点监控控制程序53QFSP-22 关键限值建立控制程序56QFSP-23 纠偏措施控制程序59QFSP-24 验证控制程序63QFSP-25 突发事件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65QFSP-26 产品撤回控制程序68QFSP-27 产品留样程序70QFSP-28 过敏原控制程序72QFSP-29 预防和消除食品欺诈程序76QFSP-01 风险和

3、机遇管理程序QFSP-01 A/01目的内、外部环境是公司质量管理活动的立足点和根本前提。充分开展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调查和监测,确定与本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准确、及时地把握消费趋势和顾客需求,认清本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抓住机会,化解威胁,实现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的环境变化动态匹配和优化适应,促使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变化中谋发展、在经营中创效益,充分应对现状和把握未来。2适用范围适用于通过本公司经营环境内、外部因素识别,评价经营管理上面临的风险和机遇,制定应对措施的控制及企业的经营环境变化、业务流程动态调整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优化控制。

4、3术语和定义3.1企业环境:是指一些相互依存、互相制约、不断变化的各种因素组成的一个系统,是影响企业管理决策和生产经营活动的现实各因素的集合。包括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3.2风险:“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 企业风险按其内容不同可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商业风险、营运风险等。3.3机会:指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情况。3.4企业风险评估:是对所收集的风险管理信息和企业各项业务管理及其重要业务流程进行的风险评估,具体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应对措施等步骤,其目的在于查找和描述企业风险,评价所识别出的各种风险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和风险价值,给出风险控制的优先次序并选择

5、应对措施加以实施等。风险评估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管理层访淡、集体讨论、情景分析、统计分析、模拟分析、管理工具分析等。管理分析工具包括条件危险性分析法D=LEC,SWOT分析法、PEST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等,3.5 SWOT来自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企业战略及环境分析工具,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SWOT分别代表企业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4职责4.1 办公室负责组织本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分析与评价,风险与机会应对

6、措施的实施控制,业务流程动态调整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优化控制。4.2 销售部负责供方风险分析、质量风险分析。4.3 销售部负责市场经营风险分析。5 工作流程和要求5.1 公司需考虑的主要风险5.1.1质量风险,例如:a直接质量风险:产品和服务质量问题,导致退货、换货等风险。b间接质量风险:产品使用过程,损坏了顾客的其它财产权或人身权,应负民事赔偿责任。5.1.2环境风险,例如:a产品销售淡季与旺季,影响顾客的采购,也间接影响公司产品经营。b人文环境:主要体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消费习惯不同。c法规、政策环境:国家法规及宏观经济政策、经济环境的变动,以及个别地方的相关政策的变动会间

7、接的影响到企业资金融入以及企业运营的必要条件。d经济环境:利率的变动、汇率的变动、同伙膨胀或通货紧缩等。5.1.3经营风险,例如:A物料供应:主要包括了物料的价格、质量和送货时间的变化、采购过程的欺诈行为,采购人员的疏忽,导致物料数量以及质量上的不达标等。b员工风险:采购人员、服务人员,技术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由于他们的疏忽导致的风险,以及各岗位主要人员的离职等风险。c设备:设备出现意外的故障,甚至损坏等。d供销链风险:主要包括供应商及顾客违约,以及供应或销售渠道不畅通等风险。e法律纠纷:客户投诉等潜在的法律纠纷。5.1.4市场风险,例如:a市场容量:对市场容量的调查所采用的方法不合适,没有准

8、确的弄清市场对象对产品的用量,使得物料采购大于实际需求,而增加公司的投资风险。b市场竞争力:对竞争对手的错误分析可能导致对我们的产品市场的竞争力高估或低估,引发期望值风险。c价格风险:产品的价格风险受产品的成本、质量和声誉、顾客消费等的影响。5.1.5财务风险,例如:a融资/筹资过程中的风险:比如风险筹资的费用很高, 而且受到政策限制较多,加大了筹资的不确定性。b资金偿还过程中的风险:主要受到利率的影响,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增加偿还风险。c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短期资金风险和长期资金投资风险。d资金回收过程中的风险:应收款无法及时到位,增加了坏账的出现率。e收益分配过程中的风险:主要表

9、现在确认风险和对投资者进行收益分配不当而产生的风险。5.2风险和机遇识别时机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企业宗旨变化、战略变化、内外部环境变化、组织及其背景变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变化等情况下进行风险识别。5.3 SWOT矩阵分析步骤5.3.1环境因素分析。列举企业环境因子:要求列举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可能的机会与威胁。列举要求充分、准确。5.3.2构造矩阵。将上述环境因子进行重点和优先排序,对公司发展有直接的、重要的、大量的、迫切的、久远的影响因素优先排列出来,而将那些间接的、次要的、少许的、不急的、短暂的影响因素排列在后面。5.3.3策略组合。将优势、劣势与机会、威胁的环境因子进行相互组合,形成S

10、O、ST、WO、WT策略,罗列出一系列公司未来发展的可选择对策或策划出诸多行动方案。5.3.4优选方案。对SO、ST、WO、WT策略方案进行甄别和选择,确定企业优先选择采取的具体计划与方案,并加以实施。5.3.5管理体系调整匹配。上述方案实施过程如导致相关流程、职责、制度、目标等的变化,要及时将上述变化上升到管理体系的层面,使管理体系与应对措施保持动态匹配,积极适应企业环境的变化,又充分发挥管理体系的保障力、生命力和竞争力。6 记录6.1 风险评估报告6.2风险应对行动计划QFSP-02人力资源管理程序QFSP-02 A/01目的制定和实施本程序,旨在对公司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包括人员配置、人

11、员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记录的管理,确保从事可能影响服务质量的人员能够胜任其本职工作。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从事影响服务质量的相关人员。3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引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术语,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4职责4.1总经理批准公司年度员工教育培训计划和职务说明书。4.2质量体系负责人审核公司职务说明书。4.3人力资源部负责编制公司职务说明书和年度员工教育培训计划,负责公司员工的培训、招聘、借用外来人员等组织实施工作,负责组织对培训、招聘、借用外来人员效果进行评价。4.4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员工的人力资源需求申请。5工作流程和要求5.1

12、人力资源配置5.1.1从事可能影响产品服务要求符合性的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能力是能够胜任的。对能力的判断是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等方面考虑。5.1.2人力资源部根据各部门确定的岗位工作职责确定人员任职条件,编制公司职务说明书,呈送质量体系负责人审核、总经理审批。岗位任职条件包括:a专业技能;b所接受的培训及所取得的岗位资格;c能力;d工作经历。5.1.3人力资源部应按照职务说明书中的要求配置各岗位人员。5.1.4人力资源部对不符合任职条件的岗位人员可以实施以下措施:a岗位调整b人员招聘c教育培训。5.2员工教育培训计划5.2.1人力资源部于每年年底向各部门进行员工培训需求调查。 5.2.

13、2人力资源部结合公司年度经营发展计划需要、公司各部门员工的培训需求编制公司下年度员工教育培训计划,报公司分管领导审核、总经理批准。员工教育培训计划应明确培训范围、培训方式、培训内容、时间进度以及教师等。5.2.3制定的培训计划项目应包括:a公司管理方针、目标;公司管理体系文件、规章制度;b质量意识教育;c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d专业技能和继续教育; e本公司需要传承的知识和经验、传统。5.2.4有需要但未列入计划的培训,应由所在部门向人力资源部申请,经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后实施。5.2.5公司内部组织的培训,人力资源部应填写培训记录表,记录培训人员、时间、地点、教师、内容及考核成绩等,培训后将

14、有关记录、试卷或操作考核记录等存档。5.2.6参加外送培训的人员,培训结束后应将培训考核取得的合格证书复印件交人力资源部存档。5.3新员工入职培训 5.3.1新员工在进入公司一个月内,由人力资源部组织统一进行以下培训:a企业文化培训:介绍公司的简介、历史发展情况以及组织架构。b规章制度培训:对公司有关人事、行政、财务各部门的规章制度的培训。c公司基础教育:包括公司、员工纪律、质量方针、目标、意识、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标准基础知识、公司管理手册等的培训。d岗位技能培训:学习作业指导书、产品知识、设备操作知识等。5.3.2新员工培训后,由人力资源部对其组织进行书面和操作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5.4在岗人员培训 按照公司年度员工教育培训计划的安排,人力资源部每年负责组织对在岗员工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岗位技能培训和考核,其他部门负责予以配合。5.5专业人员培训 按国家规定的须持证上岗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证书后持证上岗。5.6转岗人员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