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文档:第10单元 相关读物 红楼梦评论节选 人境庐诗草自序 含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5909725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文档:第10单元 相关读物 红楼梦评论节选 人境庐诗草自序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文档:第10单元 相关读物 红楼梦评论节选 人境庐诗草自序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文档:第10单元 相关读物 红楼梦评论节选 人境庐诗草自序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文档:第10单元 相关读物 红楼梦评论节选 人境庐诗草自序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文档:第10单元 相关读物 红楼梦评论节选 人境庐诗草自序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文档:第10单元 相关读物 红楼梦评论节选 人境庐诗草自序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文档:第10单元 相关读物 红楼梦评论节选 人境庐诗草自序 含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相关读物红楼梦评论(节选)人境庐诗草自序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缧绁(li xi)战慄(l) 福祉(zh) 婉慝(t)糟粕(p) 遽跻(j j)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爱(2)信(3)假(4)兴(5)书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目击之而身历之(名词作状语,亲身)(2)所索之女子,才得一面(名词作动词,见面)(3)公度自序(名词作动词,作序,写序)(4)皆笔而书之(名词作状语,用笔;名词作动词,写,记下)(5)而不必求息肩之地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休息)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虽一行作吏古义:一旦,一经。今义

2、:一群(指同行的人)。(2)无虑百数十家古义:大约。今义:没有忧虑。(3)以单行之神古义:散体,相对骈俪而言。今义:就单一事物而实行的(条例)等;向单一的方向行驶。(4)虽然,仆尝以为诗之外有事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连接分句,表让步关系,即承认甲是事实,乙却并不因此而不成立。(5)皆采取而假借之。古义:择取,选用。今义:选取使用措施方法等。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判断句)译文:我国人的精神,是现实的,是乐天的。(2)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状语后置句)译文:它感人的程度超出前二者很远。(3)今之世异于古。(状语后置句)译文:现今的社会与古代的已不同

3、。(4)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定语后置句)译文:凡是接近于今天的事名、物名。(5)而不为古人所束缚。(被动句)译文:而且不被古人束缚。常识速览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黄遵宪黄遵宪,字公度,晚清爱国诗人,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1848年生于广东嘉应(今广东梅州市),卒于1905年。黄遵宪的著作生前自定的有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人境庐诗草等3种。黄遵宪被公认为晚清“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其“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的呐喊成了诗界革命的口号;其人境庐诗草的清新之风,一扫旧体诗的陈腐暮气;其诗作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晚清绝大多数重大历史事件,因此生前即有晚清“诗史”之誉。“红学”史上的里程碑红楼梦评论红楼

4、梦评论由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是中国文学研究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西文学比较研究论文。当中他以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从故事内容、人物描摹着手,系统探究小说题旨和美学、伦理学价值,是“红学”史上的里程碑。中日文学艺术交流的见闻录人境庐诗草人境庐诗草是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和近代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黄遵宪的诗集,收录了作者从清同治四年至光绪二十八年间(18651902)写的600余首诗,内容提要分十一卷,书名取自陶渊明的诗句“结庐在人境”。人境庐诗草集中反映了黄遵宪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初期在思想认识上变化发展的轨迹。诗集中许多充满新思想、新见解、新事物的篇章,是中日文化交流转折伊始的见闻录,

5、深刻表达了学习日本、呼唤改革的文化诉求以及反抗日本侵略、建立平等友好文化关系的愿望。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见解,切中时代的脉搏。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整体感知红楼梦评论是一篇以叔本华悲剧哲学思想贯穿其中的红学研究之作。文章阐明悲剧是红楼梦的精神实质,论述了悲剧之中悲剧的惨痛。在对中国传统文学精神加以回顾的同时,兼顾了西方叔本华的哲学观点,把红楼梦说成是一部以“解脱”为理想的“彻头彻尾之悲剧”。人境庐诗草自序是诗人为自己的诗集做的序。作者潜心诗歌创作,不避流俗,欲弃古人之糟粕,而不为其所束缚,进行诗歌创作的新探索。主张“我

6、手写我口”,体现了领风气之先的诗歌革新意识。 文本层析一、阅读红楼梦评论(节选)第一段,回答问题。1本段写了什么内容?_【答案】本段从国人的精神入手,指出传统的戏曲、小说多“乐天”色彩,多大团圆结局。如牡丹亭长生殿。进而对比指出具有“厌世解脱”精神的,只有桃花扇红楼梦。随后对比分析桃花扇红楼梦,指出桃花扇的解脱,“非真解脱”,是“他律”;红楼梦的解脱,是“自律”。桃花扇重在写“故国之戚”,是“政治的”“国民的”“历史的”;红楼梦则是“哲学的”“宇宙的”“文学的”。这样,便得出结论:红楼梦的价值就在于其“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的悲剧性。二、阅读红楼梦评论(节选)第二段,回答问题。 2本段在第一段的

7、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什么问题?_【答案】本段在第一段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红楼梦的悲剧性质,指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作者援引了叔本华的观点,把悲剧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极恶之人相互构陷而成;第二类是由于不可知的命运;第三类是由普通人物、普通境遇逼迫而成。随后,对三种悲剧进行了比较,指出前两种悲剧因为罕见,对于我们而言或可避免,而第三种悲剧却非偶然之事,时时会出现于眼前,也许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也许是加之于别人。亲身遭遇却无处鸣不平,因而是“天下之至惨也”。随后,作者又对红楼梦的悲剧缘由作了具体阐释,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例,阐明在这场悲剧里无一人是“蛇蝎之人”,亦没有“非常之变故”,却因为

8、种种“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而“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离”,因此是“悲剧中之悲剧”。3王国维认为红楼梦悲剧的根源是什么?你是否赞同?_【答案】王国维认为红楼梦悲剧是由“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造成的。不赞同。红楼梦悲剧的根源在于封建势力对民主自由的压制,比如贾宝玉向往自由、平等,追求爱情的举动被封建礼教扼杀,林黛玉叛逆的性格不被贾府所容纳,最终大观园被抄,人死人散,悲剧结局。而不是王国维所认为的“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造成的,这是由于王国维所处时代的历史局限性而产生的局限性看法。(赞同也可,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三、阅读红楼梦评论(节选)全文,回答问

9、题。4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_【答案】文章具有说理透彻的特点,对比论证、举例论证运用得当。对比论证如第一段与牡丹亭长生殿对比,突出桃花扇红楼梦以“厌世解脱”为精神实质;又对桃花扇与红楼梦进行对比,进一步揭示红楼梦的悲剧价值;第二段将三种悲剧产生的原因、危害进行对比,突出了第三种悲剧的悲剧性。举例论证如对红楼梦的具体阐释,能从贾母、王夫人、凤姐、袭人、宝玉、黛玉等各自立场出发,分析悲剧缘由,突出“第三种悲剧”的“至惨”之处,很好地为观点服务。四、阅读人境庐诗草自序全文,回答问题。5从人境庐诗草自序中你可以看出黄遵宪在诗歌创作上有哪些主张?_【答案】在人境庐诗草自序中,黄遵宪提出:(1)理想“诗境”:一是恢复“古人比兴之体”,二是“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三是“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四是“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2)在取材上,主张广泛吸收古代经史子集的精华。(3)在述事上,主张写“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不排斥“流俗语”。(4)在体式上,提倡“不名一格,不专一体”。总之,是不失“为我之诗”。6黄遵宪在人境庐诗草自序中说:“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