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风筝习题语文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5909152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风筝习题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风筝习题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风筝习题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风筝习题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风筝习题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风筝习题语文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风筝01积累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m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cu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ju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yn了。(1)根据拼音写汉字。寂m(寞) 憔cu(悴) ju(诀)别 荡yn(漾)(2)给加点字注音。伶仃(dn) 模样(m) 点缀(zhu) 逝去(sh)(3)“肃”第四笔笔画名称是竖。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

2、不正确的一项是(D)A冬天来了,寒风呼啸,看着小草在秋风中瑟缩地发抖,不禁让人内心感到触目伤怀。B当初他对奶奶的病不以为意,结果那次竟成了诀别。这一直让他感到痛心。C当派出所民警表示该街道并无此人时,男子才恍然大悟,声称自己上当受骗了。D临近中考,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学习,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于电子游戏。(解析:D.“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用在此句中感情色彩不当。)3(2017南充)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A唱着毕业的骊歌,回眸初中生活的阴晴雨雪,七彩校园里回响着我们青春的誓言和浓浓的师生情谊。B中国不仅有发起“一带一路”这一宏

3、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C据业内专家估算,仅在我国,未来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130万人以上。D由于电影摔跤吧!爸爸以真情动人,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赞誉。(解析:A.搭配不当,可删去“和浓浓的师生情谊”;C.语意重复,“超过”与“以上”任删其一;D.缺少主语,可删去“由于”或“使”。)4(2017重庆A卷)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B)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_;_;_。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

4、的生命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ABCD5文学常识填空。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1918年到1926年间,他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风筝选自野草。6请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1)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拟人)(2)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比喻)(3)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反问)(4)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

5、常的寒威和冷气。(借喻)7仿照下面的话,借助对某一事物既肯定又否定的语言形式,写一句意象鲜明又耐人寻味的话。例句:孩子紧紧地牵着高飞的风筝,不,那不是风筝,那是孩子放飞的梦。仿句:黑色的天幕上镶嵌着星星,不,那不是星星,那是妈妈期盼孩子回家的眼睛。8.学完风筝一课后,八年级(6)班准备举行一次以“风筝”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任务。(1)你所在的小组要开展放风筝活动,你拿着做好的风筝准备到郊外去放,正好碰上了妈妈。妈妈以“放风筝是小孩子的游戏,你现在长大了,况且还耽误学习”为理由阻拦你,你会怎样劝说妈妈?写出你的劝说词。示例:妈妈,放风筝是非常有益的游戏,大孩子也可以放。它

6、可以锻炼我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能够使我的大脑得到放松,之后的学习效率将更高。妈妈,请您放心,放风筝不会耽误我的学习的。(2)某地约六万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参加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14%的被测学生把洋节错认为中国传统节日,还有部分被测学生误认为小乌龟是十二生肖之一。现实中,一些家长更关注的是奥数,是英语、早教等“新知”,或者是舞蹈、球类等健身项目。试分析从材料中你发现了什么教育问题,作为中学生应该怎么做。示例:问题:现代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忽视。做法:作为中学生要重视传统文化。(3)你一定也有有关于风筝的故事,校团委准备出一期关于风筝的专刊,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为本次专刊写一则征文启事。用300字稿纸

7、抄写,字数不超过800字,稿件交到学校办公楼团委,截止日期3月26号。征文启事校团委准备出一期关于风筝的专刊。要求:写一篇鲁迅作品读后感,用300字稿纸抄写,字数不超过800字,稿件交到学校办公楼团委,截止日期3月26号。欢迎同学们积极投稿。校团委2018年3月19号02课内精读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

8、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我”虐杀了弟弟的风筝梦。10请将“风筝事件”的六个要素补充完整。时间:有一天地点:堆积杂物的小屋人物:“我”和弟弟起因: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经过:“我”发现弟弟在专心致志地制作风筝,便粗暴地毁坏了弟弟精心制作的风筝。结果:“我”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9、11文中画线句描写弟弟所做风筝的与众不同,有什么用意?既写出了弟弟的聪明伶俐,动手能力强,又表现了弟弟对风筝的喜爱之情。12站在“我”的角度想象一下,“我”不准弟弟放风筝、做风筝,“我”当时的心理是怎样的?示例:“我”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从手足之情上看,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了小兄弟将来能有出息,那是气恨,是恨铁不成钢。13不让弟弟放风筝、做风筝,这本是一件小事,即使是当时,弟弟也没有怪我,以至多年以后,弟弟完全忘却了,而我却耿耿于怀,从这件小事上,你觉得鲁迅先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示例: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但作为兄长,一旦明白自己错了,也要讨小兄弟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10、由此可见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鲁迅先生是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自省的,对往事、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这种精神非常可贵。03拓展阅读放风筝的那一天富勒弟弟奔进厨房,大叫:“线!我们还要很多线!”那天是星期六,照例很忙。爸和邻家的柏先生在外面忙,妈和柏太太在家里忙,两家都在忙着春季大扫除。这种刮风的天气,最宜于清理衣柜,大小毛衣已在后院晒衣服的绳子上飘扬。可是,男孩子们却溜到后面空地上去放风筝了。现在,又派弟弟回来要线,不怕弟弟被扣下来打扫地毯。看来,今天的风筝要一飞冲天了。妈看看窗外,晴空一碧,春风清峭,蔚蓝的天空白云舒卷。漫长的寒冬已经过去了,今日已见春光。妈望望客厅,家具零乱,准备清扫,又回头

11、望望窗外:“走吧,丫头们,我们送线去,看他们放风筝。”半路上遇见了柏太太,她赧然含笑,也带着几个女儿。像这样的天气放风筝再好没有了!这种天气实在难得!我们带来的线都放完了,而风筝还在往上飞。只见天上几个橘红色的小点,若有若无。因为想看风筝扶摇直上,我们有时把一个风筝慢慢地收回来,然后再放上去,心里有说不出的快乐。我们拉着风筝跑,看风筝婆婆生姿,心里有说不出的兴奋。连两家的爸爸也放下锄头钉锤跑来了。两家的妈妈也放了一下风筝,欢笑得像少女一样。她们发髻松散,披在两腮;花布围裙像旗帜似的飘扬。真想不到,大人竟和我们一起玩得这样开心!我偶然瞧了妈一眼,竟觉得她很漂亮,而她已过40了!那一天的时光,不知

12、道是怎样过去的。天色渐黑,我们晒够了太阳,吸饱了新鲜空气,意兴阑珊,一步一拐地走回家。说也奇怪,我们后来就再也没有提过那一天的事。我觉得有点惆怅。别人显然没像我那样,念念不忘。我只好把这个记忆锁在心底深处专门存放“似假还真的事”的地方。岁月消逝,转眼又过了10年。大战刚刚结束,柏家的小儿子从前线回来,我们整晚都在问他做战俘的经过。他本来滔滔不绝地谈,但是忽然沉默下来。良久不发一言。他在想什么?惨痛的回忆?“喂!”他莞尔一笑,“你还记得吗?你当然不记得了。你大概不会有我这样深刻的印象。”“记得什么?”我屏住气,几乎不敢说。“我在战俘营里,每逢情况不好的时候,就常想到那一天。你还记得我们放风筝的那

13、一天吗?”冬天来了,柏先生去世,我非去看柏太太不可。但是我心里又有点怕。我真不敢想象柏太太以后的孤独日子怎么过。我们谈着我家的人,她的孙子孙女,镇上的变化。然后,她沉默下来,低着头。我微咳一声。是的,我该谈到她不幸的境遇了。而她一定会失声大哭。她抬起头来,面带微笑。“我刚才在想。”她说,“那一天,他真是兴高采烈。你还记得我们放风筝的那一天吗?”(选自中外文摘,有删减)14给加点的字注音。清峭(qio) 莞尔一笑(wn) 战俘(f)15尽管那是很繁忙的一天,大人们为什么放下手里的劳动,和孩子们一起去放风筝呢?这是因为虽然奔波于繁忙的生活当中,但人们并不会放弃享受生活,放弃感受生活中的轻松、愉悦和美好的东西。16第段中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肖像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放风筝给两家的妈妈带来的欣喜和愉悦。17第段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18结合对全文的理解,简要概括本文主旨。本文叙述了两户人家放风筝的经过以及事后对那一天充满了美好回忆的故事,说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会珍藏一段美丽的往事,并且这段回忆会帮助我们理解生活,战胜人生中的困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