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篇》之《三埠的变迁》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5903607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平篇》之《三埠的变迁》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开平篇》之《三埠的变迁》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开平篇》之《三埠的变迁》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开平篇》之《三埠的变迁》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开平篇》之《三埠的变迁》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平篇》之《三埠的变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平篇》之《三埠的变迁》(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平篇之三埠的变迁开平篇之三埠的变迁诗曰:“纵目潭江万里遥,侨乡风景信多娇。碉楼处处开生面,烟柳丛丛拂绿条。双体客轮腾碧浪,名牌巴士越虹桥。华洋合力兴邦国,新世宏图重彩描”(冯保卫诗)。三埠是一个商埠,曾被誉为“小武汉”、“小广州”。如今则是潭江中游最大的港口和口岸,是开平的政治、 经济、交通、文化中心,又是五邑的经济强镇之一开平的长沙、小武汉和小广州潭江流过赤坎,转了几个弯,来到了三埠。三埠是由长沙、荻海、新昌三个埠组成的。长沙地属开平,而荻海、新昌则原属台山。1949 年 11 月,省政府划开平的长沙东西乡及台山的勒冲、旺北、石海等7 个乡设三埠镇,是为县级镇建制,直属省和粤中区领导。现在

2、的三埠,则归开平市人民政府管辖,分为三埠和长沙两个街道办,面积 12.3 平方公里, 有大小马路 103 条,常住人口 10 多万人,成了一座小城市。由于长沙、荻海、新昌均被潭江隔开,就象武汉的汉口、汉阳、武昌一样,人们便把三埠叫做“小武汉”。三埠之中,以长沙最大,因它原先是由潭江带来的泥沙淤积而成的长条沙滩, 故名长沙, 这刚好与湖南的省会同名,不过面积小了许多。1952 年 7 月 11 日,开平县人民政府从赤坎迁来此地,长沙便成为县治所在地。长沙、荻海、新昌均为商埠,其成埠时间为:长沙1368年,荻海 1851 年,新昌 1881 年。由于三埠位处珠三角西部,是通往粤西及广西的咽喉,因而

3、江门、广州的客商都来此做生意,民国时期,三埠是潭江中上游最大的商业中心。三埠又曾是一个老口岸。据澳门港史资料汇编记载,从 1890 年至 1903 年,长沙与澳门均有贸易往来。其中 1890年的贸易额为31.6 万港元(出口10.3 万港元,进口21.3 万港元),1903 年的贸易额为104.3 万港元(出口 17.3 万港元,进口 87 万港元),是五邑地区与澳门通商的6 个口岸之一(其余 5 个为江门、新会城、台山城、赤溪、鹤山城)。抗日战争期间,由于中国沿海港口全部被日军占领,1941 年 12 月香港又被日军攻占,而葡、日两国商定把澳门划为中立区,中国游击区、国统区用贸易方式取得的物

4、资以及海外华侨捐献的物品,便全部集中到澳门一地进口。五邑军民利用这一渠道,以走私的形式,绕过日伪设置的海关,把粮食、果菜、禽畜运销澳门,换回布疋、日用品、药品等,以此接济数十万澳门原居民和内地难民,并帮助国统区和游击区人民取得战时紧缺的药品、食品和日用品。这种走私,实际上是抗战的一种形式。据民国广东商业志记载,当时澳门、三埠之间走私的路线:“有由新会之棠下、鹤山之沙坪经金冈入开平之单水口,分趋三埠,或经公益入台城之线;由江门偷渡到新会属之礼乐到双水,水运到开平之单水口入三埠之线;有由新会古井经天亭到大江入台城之线;有由三夹海口登广海转船入海尾到那金、 三合转船赴水南、 水西分趋台城或三埠之线;

5、有由三夹海口登斗山经大同市北趋三埠,或由大同市西北趋海口端芬、上泽、那金分入台城或三埠之线;有由沙头涌经深井、赤水、三合入台城,或由赤水经水南入三埠之线;有由海宴经深井、赤水、东山入台城,或由赤水经水南、水西入三埠之线;有由海宴、大窿洞、大同分趋台山,或由大同向三合入三埠之线” 。是时,三埠商贾云集,满街洋货,成了走私商品的集散地, 粤西、广西的商人都来此采买日用品、纺织品和药品,市面上热闹非常,仿如广州的西关一般,人们便把它叫做“小广州” 。1983 年 10 月 5 日,国家开设“开平三埠分关”( 1986年 1 月 5 日改称“三埠海关” ),三埠又重新成为对外通商口岸。从 1984 年

6、 1 月到 1993 年 1 月,三埠口岸的进出境旅客共 106.3 万人次, 进出境船舶 10547 艘次。 1984-1992 年,三埠海关共监管查验船舶 141077 艘次(入境 6474 艘次,出境7703 艘次),货柜车 26703 辆次。 1992 年,开平 4 个国有外贸公司的出口总额为4678.22 万美元,是五邑的大口岸之一。三埠港边三埠港三埠港今昔三埠港位于潭江中游,上通恩平、下通新会,出崖门可达澳门、香港,经江门水道可通江门、广州、肇庆。港区水域面积 3.5 平方公里,河宽300-500 米,主航道宽100 米、水深基准 2.2 米,适航 500 吨级以下船只,乘潮水深4

7、.5 米,可通航 1000 吨级船只。清末及民国时期,三埠曾是潭江流域最大的港口。道光三年( 1823 年),有南门渡、 谭姓渡、梁姓渡等 25 艘人力(风力)渡船航行县内外,其近者水口、赤坎,远者江门、广州。 1881 年,江门谭毓秀发明了以人力脚踏轮片拨水前进的明轮船,并造出三合渡投入营运。 1884 年,有三埠船商购置了这种明轮船,用以行走长沙广州, 航速比帆船快了许多。 1889 年,三埠航商张崇郁又将渡船改为用汽船拖带,行走长沙广州。 1896 年,航商余和藻也把长沙澳门渡改为用汽船拖带。从 1914 年开始,又有浅水电船(柴油机)航行于赤坎长沙线。20 世纪 30 年代,三埠港经营

8、客货营运的船务公司有:荣新船务行(三埠至广州及澳门线) 、华安船务行(三埠至广州钱)、益新船务行(三埠至广线) 、德华船务行(赤坎、三埠、澳门线) 、利成船务行(三埠至广州及澳门线) 、裕商船务行(三埠至江门北街线) 、裕祥船务行 (三埠至澳门线) 、两广运输公司(苍城至三埠线) 、万华隆运输公司(苍城至三埠线)、益泰运输公司 (苍城至三埠线) 、船运联合公司 (石桥至苍城及三埠线) 、西南船务行(三埠至新会城、双水、石咀线)、德荣船务行(赤坎至三埠线) 、同合记船务行(三埠至广州线)、大利船务行 (赤坎至三埠线) 、中华船务行 (三埠至广州线)等。从 1946 年至 1949 年,行走三埠至

9、广州的机动 (拖带)客货船先后有安记渡、新联和渡、新发利渡、大华安渡、鸿记渡、新联泰渡、大联兴渡、新兴利渡、新昌利渡、新合和渡等,行走三埠至香港的客货船有桂海轮、 桂山轮、文星轮、侨运轮、 广福祥轮、 龙门轮等, 行走三埠至澳门的有同记渡、利德轮、新发轮。金海轮、银河轮等,行走三埠至江门的有新联和渡、恩开渡、台新渡等,行走三埠至台城的有华南电船,行走赤坎至三埠的有长风电船、东发电船等。吾讲你吾知,三埠还曾经是一个航空港呢!长沙对开的潭江水面,便曾是水上飞机的起降机场。1949 年,中国航空公司开辟了四邑航线。6 月 26 日,该公司派出一架水陆两用客机从广州起飞,来往江门、三埠作试航。7 月

10、15 日,广州江门首航成功,之后又增开了江门三埠、三埠香港、三埠澳门三条航线。三埠便有了空运,形成了海、陆、空的立体交通网络。可惜只是昙花一现,1949 年 10 月初,解放战争进入广东, 10 月 14 日,中国航空公司宣布广州江门航线停飞, 10 月 17 日,又宣布全部航线停航,并将所有飞机飞往香港暂避战事,三埠这个航空港便成为历史。远眺半岛酒店当时三埠线营运的飞机是当时较先进的XT147 型水陆两用客机,可载人27 名,其中乘客21 名。配置机师2 人,无线电报务员、机械工程师各 1 名,空姐 1 名。顺便一提这些飞机后来的去向: 1949 年 11 月 9 日,中国航空公司总经理刘敬

11、宜、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陈卓林(开平赤水人)宣布起义,把存放在香港启德机场的“中航”32 架飞机、“央航”39 架飞机和所有飞机零部件,以及“两航”在香港的财产全部捐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台湾当局获悉“两航”起义后,入稟香港法院,香港高等法院判决该财产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然而英美两国政府却合谋劫走这批飞机,先是英国下达“英皇扣压令”把飞机扣下,接着英国枢密院出面推翻香港高等法院的判决, 继而港英当局出动 2000多名军警冲入启德机场,驱散两航护机人员,把飞机全部劫走,拆解后由美军派出的航空母舰运去台湾。曾经航行三埠的那几架飞机,也就从此不见踪影了。解放后,三埠港不断扩建、完善。至19

12、85 年,港区建有码头 4 座,仓库 18 幢(建筑面积 7221 平方米)、堆场 6 个(面积 7.3 万平方米)、锚地两个、联检大楼 1 幢(建筑面积 3300 平方米)。从 1954 年起,营运船只也由民营改为国营,三埠广州航线的客货运输由珠江轮船公司经营,正班行驶的有曙光 305、曙光 400、曙光 401 三艘花尾渡,替班的为曙光 301、曙光 303、曙光 304 三艘花尾渡。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起,三埠与港澳的客货运输又得以恢复,航行香港线的货船有中食89、潭江 1 号、潭江2 号、中食 60、中食 21、中食 22、中土出27 等。 1984 年 3月,三埠港客货运输

13、公司购置了潭江号客轮(客位284 个),专营三埠香港客运。 1985 年 2 月从国外购进金山湖号双体快速客船(座位 150 个),替代速度较慢的潭江号。1989 年 8月,又从澳大利亚购入银山湖号双体快速客船,1992年 9月再购入开平号双体快速客船加入营运(3 艘船共有座位 720个)。1992 年,三埠港的旅客量达32 万人次,货运量达149.5万吨。1957 年建成的长(沙)新(昌)浮桥三埠的桥过去,三埠被潭江分隔成几块,三地来往靠的是人力横水渡摆渡。 1948 年,有长新过海电船公司购置柴油机作动力的“电船” 经营长沙、 新昌的轮渡服务, 并一直营运 ( 1956年后改为公私合营)至1958 年 5 月。即使这样,人们仍感到十分不便,他们盼望有一座跨江大桥。三埠的第一座桥叫潭江大桥,它是用数十艘木船架设的浮桥,桥长332 米,宽 4.8 米,只容行人和单车通过,该桥于 1957 年 12 月 25 日启用,是为潭江第二桥(第一桥为恩平的中渡桥,始建于 1926 年,原为石墩木板桥, 1972 年改为钢筋混凝土桥) 。 1962 年 9 月该桥被台风吹毁,之后,由政府出资兴建钢筋混凝土的新潭江大桥,新桥长340 米,宽5.5 米, 19 孔,通航高度 2.8 米,承重 15 吨,于1963 年 8月 1 日通车。 1978 年 1 月,该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