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课间习题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5901721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课间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课间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课间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课间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课间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课间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课间习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课间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理解。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这首诗描写了钱塘湖早春的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_2全诗以_为线索,诗中的“钱塘湖”是指_。3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2. 课内阅读。(一)过分水岭溪水_似_,入山三日_。_分头处,_。1补充诗句。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解释诗中加点的字。似:_ 分头:_4“入山三日”说明了( )。A山高 B山深

2、 C山小5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二)饮湖上初晴后雨_潋滟_,_亦_。_,_。1补充诗句。2本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解释诗中加点的字。潋滟:_ 亦:_4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3. 古诗阅读。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写离乡之远的词是:_2写思乡之悲的词是:_3家人最挂怀的讯息是:_4. 课内阅读我最棒。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暝”的意思是_,点明题目中“秋暝”的一句诗是_。2下列诗句与本首诗描写季节一致的一项是()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B.忽如一夜

3、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全点出来了。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5. 古诗内容我知道。1默写秋思秋思_2解释词语意万重:_行人:_开封:_3本诗的作者是( )代(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之情6. 阅读古诗,

4、完成练习。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理解词语意思。生:_ 遥看:_飞流:_疑:_2“三千尺”形容_,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1)“香庐”指一座山峰的名字。()(2)“九天”指九个日夜。()(3)李白是站在瀑布前面观察的。()(4)庐山是我国的名山,位于江西省。()4诗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把比作,表现了。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_7.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鸟鸣涧唐王维人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乌,时鸣春涧中。1山润的特点可以用一个_字概括。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5、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幽寂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3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D.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

6、宗元与崔策登西山)8. 古诗阅读。乡村四月子 _,子规声里雨如烟。_,才了蚕桑又插田。1补全古诗。2这首诗描绘的是_(季节)的景象。3诗的前两句写了绿原、_、_、_等景物;后两句着重写了“_”的劳动画面。4“才”和“又”写出了乡村四月_的氛围。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之情。9. 课内精彩阅读。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由这首诗的题目,我了解到的信息是_。2前两句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_3诗中的“熏”可以换成“吹”吗?为什么?_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醉心寻欢作乐的谴责之情

7、。(_)(2)“游人”是指在杭州旅游的人。(_)(3)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简直把临时居住的杭州当作故都汴州,表达了作者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_)10. 课外阅读。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1请写出下面的字在诗中的读音。径( ) 宿( ) 僧( )2贾岛在考虑用“推”还是用“敲”时,撞到了_,并得到了他的指点。3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哪些?_4这首诗中历来被传诵的名句是:_5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意。_11. 诗歌鉴赏。“金沙水_云崖暖,大渡桥_铁索寒。”(1)把诗句缺少的字补充完整。(2)在诗句中,两个长征途中感人的故事是和。(3)给诗句选择正确的解

8、释( )A.“暖”表现的是红军渡江后的喜悦心情B.金沙江边的悬崖处温暖如春C.“寒”烘托出作战时的惊险悲壮1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秋思张籍_,_。_,_。(1)补写秋思。(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意万重:。开封:。(3)王安石评张籍的诗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请说一说这首诗中哪些词触动了你的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_13. 阅读下面的一组古诗,完成练习。溪居即事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唐崔道融 宋杨万里篱外谁家不系船, 松阴一架半弓苔,春风吹入钓鱼湾。 偶欲看书又懒开。小童疑是有村客, 戏掬清泉洒蕉叶,急向柴门去却关。 儿童误认雨声来。1(诗中有画)我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9、(1)溪居即事这首诗勾画了一幅素淡的水乡春景图:临水的村庄,掩闭的柴门,疏疏落落的篱笆,_表现了水乡恬静、优美、淡雅、平和的意境。(2)杨万里的诗中描绘了一幅初夏山居图,画面中有_等初夏时节的事物,还有把泉水滴落的声音误认为是_而跑出来观望的儿童,表现出诗人闲居的情趣。2(诗中有趣)我能联系生活实际读懂内容。溪居即事中,诗人用“疑”“急”两个字,把儿童那种_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生动地刻画了一个_的农村儿童形象。3(诗中有情)读诗句,从加点字中你能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情感?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_14. 阅读与理解。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译文)清晨我进入古寺,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曲折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此时此刻各种声响都没有了,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1诗人出游的时间是_,地点是_。诗中最能体现环境氛围的两个字是_和_。2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1)清晨入古寺(_) 进入 参加 合乎(2)曲径通幽处(_) 传达 通向 通晓,懂得(3)禅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