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残留的危害及其控制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5899924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药残留的危害及其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兽药残留的危害及其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兽药残留的危害及其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兽药残留的危害及其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兽药残留的危害及其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兽药残留的危害及其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药残留的危害及其控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兽药残留的危害及其控制随着我国现代养殖业日益趋向于规模化、集约化,包括抗菌药、抗寄生虫药、消毒药和各种生长促进剂、微量元素(如砷、硒等)等在内的兽药的应用已逐渐成为保障养殖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目前绝大多数食品动物在生长、生产过程中至少长期使用l2种兽药或药物添加剂.然而兽药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利益的驱使等方面原因,在养殖业中滥用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而造成了兽药残留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一方面,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可导致人类毒性反应、变态反应、致畸、致突变作用等诸多方面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兽药无论是用于饲料添加还是直接用于治疗,最终都会以原形或代

2、谢物的形式随粪、尿等排泄物进入生态环境,造成兽药在生态环境中的残留。当动物体内排出的这些化学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兽药残留问题不仅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还涉及到生产经营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在此试就兽药残留危害、残留原因、兽药残留控制等问题做一简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一、什么是兽药残留?兽药残留是指对动物用药后,动物产品(肉、奶、蛋)的任何食用部分中或通过动物粪、尿等排泄物进入生态环境中的兽药原形或/和其他代谢产物,包括与兽药有关的杂质的残留。兽药残留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动物性食品一般指的是肉、

3、蛋、奶及其产品。动物在使用药物预防或治疗疾病后,药物的原形或其代谢产物可能蓄积、贮存在动物的细胞、组织、器官或可食性产品(如蛋、奶)中,称为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简称兽药残留,一般说的兽药残留是指动物性食品中的药物或化学物的残留。另外一种兽药残留的方式是动物在使用药物以后,药物将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随粪、尿等排泄物进入生态环境或直接进入环境(如水产用药和外用药物),造成环境土壤、表层水体、植物和动物等的兽药蓄积或残留,即兽药在生态环境中的残留. 二、兽药残留的危害兽药残留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危害人体健康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急、慢性毒性、变态反应(过敏

4、反应)、细菌耐药性、破坏人体内微生物生态平衡、三致作用、激素样作用。1急、慢性毒性作用若一次摄入残留物的量过大,会出现急性中毒反应。动物体的注射部位和一些靶器官(如肝、肺)常含有高浓度的药物残留,人食用后出现急性中毒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如199年月,香港居民因食用内地供应的猪内脏,造成1人中毒,其原因是内脏中含有违禁药“盐酸克伦特罗”.21年1月8日和10日,浙江省两地分别发生大量市民食物中毒事件,中毒原因为市民所吃猪肉中含有盐酸克伦特罗。但一般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浓度很低,加上人们食用的数量有限,大多数药物并不会由于残留引起急性毒性作用。药物残留的危害绝大多数是因为人经常摄入低剂量的同样残留

5、物,在超过一定时间后,由于残留物在体内的逐渐蓄积而导致各种器官的病变,产生慢性毒性作用。如磺胺类药物,其残留能破环人的造血系统,造成溶血性贫血症,粒血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等。同时,长期食用含苯骈咪唑类抗寄生虫药、磺胺二甲嘧啶等残留的畜产品有引起潜在致癌性的可能。氯霉素及其残留对人体和动物的骨髓细胞、肝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可导致严重的再生性障碍性贫血,婴幼儿和老年人的代谢和排泄机能尚不完善或已退化,对氯霉素最敏感,婴儿可能出现致命的“灰婴综合症”,上述毒性使氯霉素成为第一个被禁止用于食品动物的抗生素。1。2过敏反应(变态反应)许多抗菌药物被用作治疗药或药物添加剂,其中有些抗菌药物能使部分人群发生

6、过敏反应,如青霉素类、磺胺类、四环素类和某些氨基糖苷类药物,其中以青霉素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也最为严重.轻者引起皮肤瘙痒、皮炎和荨麻疹,重者引起急性血管性水肿、休克甚至死亡。当抗菌药残留于动物性食品中进入人体后,能使部分敏感人群致敏,产生抗体。当这些被致敏的个体再接触这些抗菌药或使用这些抗菌药治疗时,这些抗菌药就会与抗体结合生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发生过敏反应。在我国因食用牛、羊奶后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例屡见不鲜,这主要是由于在用青霉素或磺胺药物治疗奶牛或羊的乳房炎及全身性感染时不遵守弃乳期造成奶中药物残留引起的。3细菌耐药性随着抗菌药的不断应用,细菌中的耐药菌株也在不断增加。抗菌药物

7、残留于动物性食品中,使得人不可避免地长期与药物接触,会抑制或杀灭体内对抗菌药敏感的微生物族群,剩下的都是对抗菌药有耐药性的微生物族群,导致人体内耐药菌的增加,致使平衡破坏.一旦致病性强的细菌具有耐药性,且造成感染,将不易治疗甚至导致抗菌药物失效,出现无药可医的严重后果。由于细菌耐药能力不断加强,使得抗菌药物的使用寿命逐渐变短,然而开发出一种新药并非易事。新抗菌药开发的速度减慢,而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加快,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关于动物病原耐药菌株的耐药基因能否传递给人类病原的耐药菌问题,一直存在争论,但近年来的研究已证明耐药基因可以互相传递。某些情况下,动物体内的耐药菌株又可通过动物性食品传播给人,而

8、给临床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造成困难。1破坏人体内微生物生态平衡人体内存有有益的微生物,亦有无益的微生物,它们在健康人体内维持生态平衡。长期食用残留药物,把有益的微生物杀死,让有耐药性的微生物数量增加,破坏了体内微生物正常平衡,体内有益微生物所具有的功能消失,而有害的微生物或其他病原体就容易侵入体内,造成疾病感染。最常见的是在肠胃中的有益微生物受到抑制,发生消化功能障碍。1。5三致作用所谓“三致”,即指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当人们长期食用含三致作用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时,这些残留物便会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或在人体中蓄积,最终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近年来人群中肿瘤发生率不断升高,人们怀疑与环

9、境污染及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有关。现已发现许多兽药具有三致作用。如雌激素、硝基呋喃类、喹恶啉类的卡巴氧、砷制剂、硝基咪唑类等都已证实具有致癌作用,许多国家都已禁止这些药物用于食品动物。喹乙醇已证实是一种基因毒剂,生殖腺诱变剂,有致突变、致畸和致癌性。苯骈咪唑类抗寄生虫药也具有潜在的致突变性和致畸性。目前怀疑有“三致”作用的药物包括:磺胺类、四环素类、氨基糖甙类和-内酰胺类等。已有国家规定,人的食物中不能含有任何量的已知致癌物,同时尤其注意的是具有潜在致癌性的动物用药,因为这些药物在肉奶蛋中的残留可进入人体。而对曾用致癌物进行治疗或饲喂过的食品动物,屠宰时其食用组织中不允许有致癌物的残留.6激素

10、样作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人们将具有性激素样作用的化合物作为同化剂用于畜牧业生产,以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如已烯雌酚曾用于反刍动物(牛、羊)及鸡的促生长剂,但不久发现用药动物的肿瘤发生率有上升趋势,一些国家包括我国相继禁止应用同化剂.应用同化剂后,动物的肝、肾和注射或埋植部位常有大量同化激素残留存在,一旦被人食用后可产生一系列激素样作用,如潜在致癌性、发育毒性(儿童早熟)及女性男性化或男性女性化现象。如玉米赤霉醇具有刺激生长效应,但含有玉米赤霉醇残留的动物性食品经食用后会引起人体性激素机能紊乱及影响第二性征的正常发育,在外部条件诱导下,还可能致癌,此外,玉米赤霉醇排出动物体外后,还可以

11、对饮水和食物造成二次污染及环境污染.欧盟于198年明确禁止将玉米赤霉醇等激素类药物应用于畜禽养殖.202年,我国农业部也明确禁止将玉米赤霉醇类药物用于促畜禽生长。近年在我国经常有儿童发生性早熟的报道,这可能与养殖业上非法使用雌激素作促生长剂有关.虽然有研究表明,在用药动物的组织中,同化剂的浓度处于生理范围内,随动物性食品摄入人体的极少量激素,其口服活性低,不足以干扰消费者的激素机能,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有效的防止非法用药。、影响出口创汇及国际贸易关系畜产品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但近年来世界各国对食品中的安全卫生指标要求愈来愈严,不符合药物残留标准的畜产品将会严重影响出口及正常国际贸易关系,

12、在这方面我国有着深刻的教训.但是,许多生产者没有认识到动物性食品中残留问题的重要性,更不清楚如何控制残留,造成我国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超标,严重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1990年我国出口日本的1万吨肉鸡,在日本海关检测出抗球虫药氯羟吡啶(可爱丹、克球粉)的残留量超过了0.1ppm,要求我国政府销毁所有产品,给我国造成经济损失达1亿千万元.同时造成连续三年对日出口受阻,出口量不足原来的二分之一,经济损失相当严重,现在我国对日出口的肉鸡产品还经常面临被查出氯羟吡啶的危险。近年来,我国出口到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家的肉类、鱼虾、蜂蜜等农产品因出现药物残留超标问题,被进口国拒收、扣留、退货、索赔甚至终止贸易

13、事件时有发生.204年7月,由于检出氯霉素残留,美国查封了4箱从我国进口的伯纳德牌冻蟹肉。203年山东出口瑞典的禽肉查出含呋吗唑酮和呋喃唑酮残留.02年月,荷兰以从我国进口的冻兔肉中检出抗生素、从冻鸭肉中检出氯霉素为由,将停留在鹿特丹港的个货柜冻品烧毁.195、1996年,欧盟兽医委员会派员对我国进行了考察和评估,认为我国的兽医卫生状况达不到欧盟的要求,于是做出了从1996年8月1日起,禁止从我国进口禽肉的决定,9年欧盟又派员来华考察,结果仍达不到其要求。但在1年短暂恢复了我国上海、山东部分企业的畜禽产品出口,2002年1月,由于从我国出口的虾仁中检出氯霉素残留超标,欧盟禁止从我国进口供人类消

14、费或用作动物饲料的动物源性产品.安全质量上不来,严重制约我国动物性食品出口创汇。我国是世界上畜牧业生产大国,肉、蛋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年出口量仅60万吨,仅占总量的1。其主要原因是质量问题影响了出口。近年来,因疫病,兽药残留,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而被进口国拒绝、扣留、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的事件时有发生。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宁愿舍近求远,从欧美、大洋洲等地进口肉类,也不愿进口我国的肉禽产品。同属于第三世界的巴西、泰国却抢占了欧盟、日本市场。巴西肉类产品出口占其产量的30%以上,与我国出口量仅占1形成强烈的反差。紧邻我国的泰国196年以来鸡胸肉出口欧盟,鸡腿肉出口日本,是泰国十大出

15、口创汇产品之一.我国在因产品质量问题丢失了欧洲市场,出口量萎缩的同时,美国鸡肉却打进了中国市场。据美国农业部统计,美国对中国近年出口冻鸡为00万吨,极大地冲击了中国肉鸡产业。我国目前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今后发达国家低价、低残留的动物性食品势必大量涌入我国。如果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但我国的动物性食品出口不畅,而且连在国内市场的地位也会受到严重冲击.3、影响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药物残留问题在影响出口的同时也可导致国内消费市场疲软,造成畜产品积压,其不良影响将是深远的。最明显的是肉鸡业,1990年以前,对日本出口最多时达3万吨/年,占有很多的国际市场,从而刺激了肉鸡业的发展。但随后几年,由于残留

16、问题使肉鸡出口受阻等原因,出现肉鸡库存积压,出现卖鸡难,卖雏难,肉鸡业连续几年处于低谷的被动局面。4、危害生态环境动物在使用药物后,药物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的方式从粪、尿等排泄物进入生态环境,可造成环境土壤、表层水体、植物和动物等的兽药蓄积或残留,对生态环境、生物具有潜在毒性,同时也有可能产生转移和转化或在植物、动物中富集,然后进入食物链,损害人体健康。这已成为近年来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4。1对土壤生物的影响:有机砷制剂作为添加剂大量使用后,随排泄物和残留进入土壤,对土壤固氮细菌、解磷细菌、纤维素分解菌等均产生抑制作用,使土壤呼吸强度降低,导致土壤变质.重金属铜、锌、汞等对土壤中的蚯蚓等动物种群产生不利影响,使敏感种群减少或消失。4。2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养殖场应用抗菌药后,随未处理的污水一起进入水中的药物增加,造成在水环境中的耐药菌株数量显著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