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语文教材在高考复习中的策略)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5899922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说语文教材在高考复习中的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说语文教材在高考复习中的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说语文教材在高考复习中的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说语文教材在高考复习中的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说语文教材在高考复习中的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说语文教材在高考复习中的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说语文教材在高考复习中的策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说语文教材在高考复习中的策略 (李智明) 【摘要】“教材”、“考纲”与“课标”三者中课标是根本,是上位;教材与考纲属下位,二者互为交叉。教材可以成为考试的内容,试题可以呈现教材内容。高考试题与语文教材紧密相连,试卷上的试题或多或少与教材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教材是资源库,教师要精研考纲,化用与改造教材资源,要采用“通览全局,梳理知识设题演练,提升能力善于变通,活用教材”的策略,把“语文教材”和“高考复习用书”结合起来,发挥其合力效益。【关键词】高考复习;语文教材;资源;化用改造【正文】在高考复习中如何处理教材,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近几年,高考试题极少涉及教材内容,人们开始淡化教材复

2、习,全力选用复习用书。特别是新课改后,教材版本的不同使得高考试题与教材的直接联系更趋减少,于是“教材无用论”开始蔓延。那么,语文教材果真与高考复习无关吗?笔者以为,弃教材于不顾,此举失之偏颇。笔者试结合2009年本省高考试卷,就新课程下语文教材在高考中的复习方略做些探讨,以求教方家。第一,厘清“教材”、“考纲”与“课标”三者之关系先说课标与教材。语文课程标准作为国家纲领性文件,决定了语文教学目的、课程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它也决定了教材的编写方向,课标在“教科书编写建议”中提出:“教科书编写要落实普通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全面达到高中语文教育的各项目标。”可见,教材与课标是

3、紧密相连的。人教版教材的编者在介绍教材编写时,也强调说:“从整体面貌看,这套教科书贯彻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落实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突出了现代教育科学的理论方法,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顾之川语)由此可见,现行的教材编写是以课标为准绳,力求体现课标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再说课标与考纲。语文课程标准作为国家纲领性文件,决定了考试评价的方向与要求。课标在“评价建议”中对“评价的基本原则”、“必修课程的评价”和“选修课程的评价”都做了详尽的说明,为考试指明了方向。2009年福建省语文考试说明在“命题指导思想”中提到:“2009年福建省

4、语文科命题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语文课程标准(实验)、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以及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语文)为指导”,“命题应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要求,力求稳步推进,适度创新。”可见,课标是指导考试大纲,考试大纲受制于课标。最后说考纲与教材。2009年福建省语文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中提出”:“按照普通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

5、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和选考内容。”可见,考纲与教材都从属于课标,它们是同位的关系,二者可以互相交叉。教材可以成为考试的内容,而试题可以呈现教材内容。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在三者之间,课标是根本,是上位;教材与考纲同属下位,而二者又互为相通,互为交叉。以上是理论层面的阐述,而最能说明它们之间关系的就是2009年语文高考试卷,研究试卷也许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发。 / 第二,搭准教材与高考关联之脉搏2009福建高考试题与人教版教材链接示例一、 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教材链接】考题涉及必修二第5课、第9课,必修三

6、第5课、第9课和必修四第6课(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戚:忧愁【教材链接】高中必修四李清照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 (忧愁) C.县吏怪其意气 怪:责怪 【教材链接】必修一荆轲刺秦王“群臣怪之”(以为怪)必修四张衡传“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责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5分)【教材链接】且:高中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况且)宁:高中必修五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怎能,哪能)以: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以其无礼于晋”(因

7、为) ()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4分) 【教材链接】匿: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引车避匿(躲藏)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教材链接】1、必修一沁园春长沙“研讨与练习”第二题: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描写的湘江秋景,看看诗人主要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绪。(详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P62007年5月版) 2、必修四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研讨与练习”第一题: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有景物描写,又有人物刻画和情感抒发,作者把这些内容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壮阔的意境。试分析这首词是怎样表现这种

8、意境的?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详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P372007年5月版)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简述红楼梦中贾珍请王熙凤到宁国府协理秦可卿丧事的原因和过程。 【教材链接】必修三“名著阅读”红楼梦“作品导读”部分第八段有关于这项内容的表述。(详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P1022007年9月版) (2)简述巴黎圣母院中穷诗人甘果瓦与爱斯梅拉达结成名义夫妻的经过。【教材链接】 必修二“名著阅读”巴黎圣母院“作品导读”部分第一段和第二段有关于这道题较为详尽的表述。(详见“人教版高中语文

9、必修”教材P812007年5月版) 三、现代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10第二段中提到“尺度之不同简直成为了一道墙垣了”,作者为什么这样说?(3分)【教材链接】必修五咬文嚼字“研讨与练习”第三题:作者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理由是什么?(详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P442006年11月版)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甲) 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13作者用哪几件事来表现阿庆的音乐天赋?请简要分析。(4分)【教材链接】必修一记念刘和珍君“研讨与练习”第二题:文章叙述了刘和珍的哪些事,从中可

10、以看出刘和珍是怎样一个人?(详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P312007年3月版) 五、语言文字的运用(10分)16.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5分) 答: 【教材链接】必修四“表达交流”之“辩论”的“实践与交流”第3题:“设题辩论”(1)请以“中学生暑期打工利弊孰大”为题展开辩论。(2)有人认为“3.15”好,要保留。但也有人持反对观点,认为“3.15”应该取消。你同意哪种观点? (详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P842007年5月版) 六、作文(70分)17题目:这也是一种_ 【教材链接】1、这也是一种美必修二“表达交流”部分中的“美的

11、发现”有关于“美”的话题的讨论与有关习题。(详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P562007年5月版)2、这也是一种爱必修三“表达交流”部分中的“爱的奉献”有关于“爱”的话题的讨论与有关习题。(详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P822007年9月版)3、这也是一种幸福和这也是一种快乐必修四“表达交流”部分中的“发现幸福”有关于“幸福和快乐”话题的讨论与有关习题。(详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P752007年5月版)以上研究表明,高考试题与语文教材紧密相连,息息相关。这多少让人有些震惊!仔细分析,我们发现试卷上的试题或多或少与教材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有的是知识点,有的是试题的原型,有的是试题的话

12、题。据笔者不完成统计,在80分非作文试题中,与教材相关的分数达30分左右,占37%左右,可谓多矣。如果加上作文,就更可观了。第三,化教材资源为备考资源之方略教材是一座丰富又宝贵的资源库,但它不会自动变成应考的资源。一座矿山不等于艺术珍品,惟有高明的艺术家深入其间,用独到的眼光去发现,用老到的经验去打磨,匠心独运,方能点石成金,创造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由教材而变为珍贵的备考资源,也需要教师的发现、挖掘与创造。教师要熟悉课文,精心研究考纲,善于化用与改造教材中的资源,把分散的知识点系统梳理,使之形成有用有序的考点、训练点,从而把单一的文本资源改造成丰富的备考资源。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13、。那么,如何才能化教材资源为备考资源呢?笔者结合自己的研究,提三种方法供大家参考:其一,通览全局,梳理知识。笔者以2007级学生使用的人教版语文必修教材中的“阅读鉴赏”板块的内容为范例,对这个问题加以阐述。按照学界的研究,语文教材的内容有:课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助读系统、活动系统等,带有很强的综合性。高中必修五个模块,共计20个单元65篇课文79篇诗文219道习题2462条注释。古代诗文作品八个单元共39篇,其中古文17篇,从必修一到必修五,每个模块都有;古诗22篇,安排在必修二到必修四三个模块中。现代文中的“论述类文本”(含杂文、随笔、文艺随笔等)两个单元共8篇,“杂文和随笔”单元5

14、篇文章安排在必修四,“文艺随笔”单元3篇安排在必修五。“实用类文本”(含新闻报道、演讲词、科普文等)四个单元共13篇,其中“新闻报道”单元4篇文章安排在必修一,“演讲词”3篇文章安排在必修二,“科普文”两个单元6篇文章安排在必修三和必修五。“文学类文本”(散文、小说、现代诗歌、戏剧)六个单元共19篇,其中“现代诗歌”单元4首安排在必修一,“散文”两个单元6篇文章安排在必修一和必修二,“小说”两个单元6篇文章安排在必修三和必修五,“戏剧”单元3篇文章安排在必修四。但是,语文知识点在教材中没有设置专项,而是分散在课文与习题之中,给复习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此,教师要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结合考纲分项梳

15、理,使之形成较为完整的系统。下面提供笔者在这一方面的做法:1、古文阅读知识点梳理:文言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要实词文言虚词: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固定句式(略)复音虚词(略)2、古诗鉴赏知识点梳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题材体裁中国古代诗歌简史3、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梳理:论文、杂文、评论(文艺随笔)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4、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点梳理:新闻、报告、演讲词和科普文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5、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梳理: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以上五大文体阅读鉴赏的知识点梳理应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知识点梳理时可适当参考教材外的资源,力求规范完整,但范例应尽引用教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