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七年级语文试卷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5895708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月七年级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5月七年级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5月七年级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月七年级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月七年级语文试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 大沙中学部1314学年度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七年级语文试题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们,本试卷总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请同学们认真答题,务必做到字迹清晰工整,卷面整洁美观哦!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分数一、 积累与应用(30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恍惚(hung) 不羁(j) 叱咤风云(zh ) 鲜为人知(xin )B 嗔视(chn) 告罄 (qn) 参差不齐(cn) 眼花缭乱(lio)C 惬意(qi) 脐带(j) 浑身解数(xi) 怏怏不乐(yng)D 阴霾(mo) 羸弱(yng) 毛骨悚然(shng) 忧心忡忡(chng

2、)2、(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提心吊胆 迫不急待 迥乎不同 珊珊来迟B 芸芸重生 家喻户晓 语无伦次 妇嬬皆知 C 鞠躬尽瘁 义愤填膺 无与伦比 锲而不舍 D 养精蓄锐 冻饿之虞 不可思意 群蚁排衙3、(2分)下列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个人是否勤奋,关系着他在事业上能否取得成功。B、熊熊大火中,一位遇难者向人们呼救。C、为了防止大灾之后无大疫,驻榕某部医院的医务人员日夜巡查,吃住都在堤岸上。D、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圆明园的历史。4、(3分)下列文学常识和课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伟大的悲剧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

3、和小说创作方面。B、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该书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C、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它讲述了阿廖沙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其中外祖父的宽厚善良和阿廖沙的懂事能干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D、社戏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篇文章都出自鲁迅先生笔下,都是回忆“我”难忘愉快的童年生活,洋溢着清新自然的气息。5、(3分)对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分析不对的是( )。A、“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词句将“航船”比喻成“大白鱼”,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航船在水中行进时灵活、流畅、轻快的状态。B、“一个安塞腰鼓!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此句运

4、用排比,渲染气氛,层层递进,表现出安塞腰鼓非凡的感染力。C、“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此句运用互文,表现木兰为出征做准备的忙碌。D、“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此句运用比喻表现出猫的 、舒适、惬意。6、(8分)古诗文默写。未至,道渴而死。 , 。 ,野渡无人舟自横。 ,青山独归远 ,关山度若飞夜发清溪向三峡, 。马上相逢无纸笔, 。天倾西北, 。江山代有才人出, 。7、(10分)“走近端午节,感受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据考证,端午节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

5、别称之最。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五蛋节等等。【材料二】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我国自古就有“辟邪说”“祭龙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屈原说”“纪念曹娥说”等多种说法。这些说法传达着中国人人格精神的取向:伍子胥的传说是对忠诚者牺牲的缅怀,屈原的传说是对舍身家国者牺牲的祭奠,曹娥的传说是对孝悌者牺牲的敬重。【材料三】端午节习俗就很多了。概括地说,其一是广泛采插菖蒲、艾蒿;其二是缠挂各种端午索;其三是用符图驱邪;其四是饮用药酒,主要是蒲酒和雄黄酒;其五是吃粽子;其六是划龙舟或赛龙舟;其七是姻亲交往。【材料四】传统节日的价值在现代社会不乏可持续开发的空间。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丙

6、中就提议说:“端午插蒲艾,既驱赶蚊虫又美化环境,可以参照西方国家的圣诞树形成产业。又如端午送香包,也可以参照西方情人节的玫瑰花,作为应节商品进行开发。又如依靠媒体展示包粽子比赛,这是比选美选秀更具有社会价值的工作。近20年来一直沿袭传统的赛龙舟,本身就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赛龙舟若能在端午节的文化烘托下发展起来,反过来必然会带动端午习俗的全面复兴。(3分)有一位同学收集了以下材料,请你帮他消除与“端午节”无关的一项是( )。A、“屈原含冤怒投汨罗江”的历史故事。B、“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古老传说。C、“幸福小区家庭包粽子大赛”“五月五龙舟竞渡”的新闻报道图片。D、唐“九子粽”、宋“蜜饯棕 ”

7、、元“箬叶棕”、明“芦叶棕”、清“火腿粽”的介绍。、(3分)活动中,你要向大家介绍端午节的特点,请参照已填写好的信息一,从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中再提取另外三条主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主要信息一:端午节的历史 主要信息二: 主要信息三: 主要信息四: 、(4分)现今“洋节”越来越热,但绝大部分中国人认为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还是应该保护,你的看法呢?请你结合材料二、四说说你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二、(16分)古诗文阅读。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8、”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口技 林嗣环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

9、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8、(2分)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治经为博士(学位名 ) B、但当涉猎( 粗略地阅读 )C、曳屋许许声(拉)

10、D、宾客意少舒(稍微)9、(2分)选出用法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 )。A、 坐:众宾团坐 满坐寂然B、 乳: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C、 指: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D、 以为:自以为大有所益 以为妙绝10、(2分)“不能名其一处也”一句中的“名”字本义是“名字”,在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是“说出”的意思。请从下面加点词中选出与此用法相同的一项( )。A、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B、儿含乳啼C、会宾客大宴 D、京中有善口技者11、(3分)下面对孙权劝学一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课文主要是采用正面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的。B、课文通过孙权对吕蒙的劝学,说明只要努力学习,就能学有所成。C、“吴下阿蒙”在文中

11、指吕蒙,后来泛指学问浅薄的人。D、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资治通鉴。12、(3分)下面对口技一文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用四个“一”列举道具,强调道具简单 ,突出口技者技艺在“口”,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之“善”。B、第二、三段主要写了模拟深夜一家人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及听众的反应。C、“遥闻深巷中犬吠”一句运用了以动衬静的艺术表现手法,以此烘托了深夜的寂静。D、第四段是全文的高潮,由外到内、由少到多的顺序极言声音之杂乱、逼真,使人应接不暇,叹为观止。13、(4分)翻译下面句子。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三、现代文阅读。(24

12、分) (一)平凡的幸福没有套路(12分)冬天,小雨加雪的冬天显得更绝情。冷冷的,打在脸上身上,长长的头发变得象海底的水草,湿湿的腻腻的贴着皮肤,里外三层厚厚的衣服没有挡住一点点寒意。我沮丧地站在熙熙攘攘的街头等着去买票的朋友。心里在埋怨自己怎么找了个这样的鬼天气出门。正低头郁闷的我眼前出现了一只手,很脏,我皱了皱眉头。一个苍老的声音说:小姑娘,给两毛钱吧,让我给她买个馍吃,好吗?抬起头看到一个瘦瘦的男人,一张脸看着很脏也很苍老,而且还有一只眼睛是盲的,很让人注目,头上戴了一顶破帽子,伸出的胳膊下面还架着一支拐杖,背上还背着一个破破烂烂的包。而那只手却紧紧地拉着另外的一只手,一个神情痴呆的妇人。我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