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安全生产概论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589529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公司安全生产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某公司安全生产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某公司安全生产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某公司安全生产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某公司安全生产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公司安全生产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公司安全生产概论(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目录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1第一节安全生产基础知识1第二节现代安全生产管理7第二章事故产生的原因与防对策14第一节事故分类14第二节事故原因分析基础知识16第三节事故致因理论20第三章地勘单位安全生产28第一节地勘单位工作特性和安全生产特点28第二节地勘单位易发事故和安全生产重点29第三节地勘单位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和任务36第四节地勘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对策37 / 安全生产概论省地勘局安监处正刚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生产经营单位生存与发展,事关和谐社会建设,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每个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做好的事情。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第一节安全生产基础知识一、 危险、安全与生产

2、安全安全与危险是相对的概念,是人们对生产、生活是否可能遭受健康损害、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综合评价。1、 危险危险指存在导致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可承受的程度。2、 安全顾名思义,安全意味着不危险,不出事故,人不受伤害,平安健康,物不受损伤,完整无损,即,“无危则安,无缺则全。”3、 生产安全生产安全是指生产过程中人员免受伤害、财产免遭损失的状态。二、 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1、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它是安全管理的主要对象。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1) 第一类危险源能量和危险

3、物质的存在是危害产生的最根本原因,通常把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一般来讲,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危险物质越多,其潜在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就越大。(2) 第二类危险源造成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控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主要体现在设备故障或缺陷(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3) 危险源与事故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在事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两类危险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的主体,决定事故

4、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行大小。如人员高处坠落事故,首先是有人在高处的位能存在(第一类危险源),在无防护或防护设施失效或者人的操作失误等条件下(第二类危险源),事故才可能发生。2、重大危险源广义上讲,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就是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法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达到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设施)。三、 事故与事故隐患1、 事故事故是指生产或生活中发生了与人们意愿相反的意料不到的变故,使生产生活不能正常进行的事件。事故往往都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但不一定同时造成人员伤害。美

5、全工程师海因里希经多年研究得出结论,在330起事故中,可能有一起死亡事故,29起受伤事故,300起无人员伤害事故。2、 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的缺陷。四、 危害与本质安全1、 危害危害是指某种物质所具有的造成伤害的固有性质和能力。如剧毒药品的毒性杀伤性质和能力,爆炸物品的爆炸杀伤性质和能力。2、 本质安全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含有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本质安全包括三方面含义:a. 失误安全功能指操作者即使失误,也不可能发生事故。或者讲,设备、设施或者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能力。b. 故障安全功

6、能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工作或自动转为安全状态。c. 上述两项功能是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固有的,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五、特种作业和特种作业人员1、特种作业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与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2、特种作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国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3、 特种作业围特种作业围由特种作业目录规定。安监总局2010年5月24日第30令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附件:特种作业目录,将特种作业分八大类49项。我

7、局各地勘单位涉与到电工作业、焊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五大类十五项。另外,民爆物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民爆物品押运员、爆破员、仓库管理员、安全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规定,司炉工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住建部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建筑电工、建筑架子工、建筑起重信号司索工、建筑驾驶、建筑起重机械司机、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工等七类作业人员为特种工。六、安全生产与安全生产管理1、 安全生产辞海中讲,安全生产是指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设备事故,形成良好环境和工作秩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教科书

8、讲,安全生产是指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事故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和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证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遭破坏的总称。2、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指针对生产中的安全问题,采取-系列措施、开展-系列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的目的。(1) 安全管理的目标安全管理的目标就是减少控制危害、减少控制事故、避免事故造成的损失和人的伤害。(2) 安全管理容安全管理的容主要有法律管理、行政管理、工艺技术管理、设备物资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从业人员管理、危险源控制管理、监督检查等。七、安全生产四要素与企业安全生产

9、五要素1、 安全生产四要素安全生产四要素指的是:人、机、环境和管理。四要素的协调和谐、相辅相成,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2、 企业安全生产五要素企业安全生产五要素指的是: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投入、安全科技。安全文化是基础,安全法制是前提,安全责任是核心,安全投入是保障,安全科技是支撑。八、安全生产方针与工作原则、管理体制1、 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是当前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 有两层含义,一是无论干什么事情都必须将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考虑,二是当安全与生产、速度、效率、效益等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其他要服从于安全。“预防为主”是抓好安全生产的原则

10、、方法和路径,只有做好预防工作,才能防患于未然。亡羊补牢,为时己晚。“综合治理” 是抓好安全生产的手段,只有采取法制的、行政的、 经济的、科技的等综合组织和技术措施,才能实现安全生产。2、 安全生产工作原则现阶段我全生产工作原则是:“治理隐患、防患事故、标本兼治、重在治本”。3、 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现阶段我全生产管理体制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第二节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管理包括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事故预防是指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而事故控制是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后果尽可能减小。对于事故的预防与

11、控制,应从安全技术(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对策。一、 安全生产管理的特征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遵循管理的普遍规律,即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又有其特殊性。1、 遵循系统原则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六个特征。系统原则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理论、观点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包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

12、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以与安全管理信息等。安全贯穿于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安全生产管理是全方位、全天候,且涉与全体人员的管理。系统原则具体特征是:(1) 动态相关性原则构成管理系统的多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在一个系统中,1+1可能等于2,也可能大于2或小于2.(2) 整分合原则高效的现代化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整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3) 反馈原则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安全生产的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与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与时采取措施。(4) 封闭原则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部,管理手

13、段,管理过程,都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2、 遵循人本原则人本原则是指在管理中必须将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两层含义: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二是管理活动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人本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动力原则动力原则是指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的能力。(2) 能级原则能级原则是指,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本单位和个人的能量大小安排工作,充分发挥不同能级的作用,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3) 激励原则以激励的手段,

14、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 遵循预防的原则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则。可以通过采用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简称3E原则)和本质安全化原则实现预防原则。4、 强制原则强制原则是指,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志和行为,使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刚性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强制原则主要运用安全第一原则和监督原则。二、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是管理科学与安全科学的交叉与综合。现代安全管理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伤亡事故、职业病,降低事故损失和环境破坏为目标,通过科

15、学的组织管理方法付诸实施,是目标得以实现。现代安全管理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方法去研究、分析生产系统和作业中各环节固有的与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定性、定量的安全性、可靠性评价,进而采取有效对策,控制以与消除不安全因素。有效地对系统进行预测、预报、预防,以获得最佳安全生产效果。现代安全管理已引起广泛重视、研究和应用。在此,仅简要介绍应用较广泛的安全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和系统安全理论。1、 安全心理学(1) 概述第一层:绝大多数事故发生的原因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而这些由于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事故,往往并不都是操作者不知、不懂、不会,而是由于心理的原因。安全心理学就是研究这个问题的一门科学。第二层: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分析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活动规律,以达到较为准确地预测不安全行为,进而科学地采取措施,教育培养和提高人的安全心理学法,调动劳动者对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发挥和增强自我防护能力,实现安全生产。(2) 心理学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应用只要有不安全思想和行为必然会造成隐患,存在着演变为事故的可能。影响安全生产的几种心理状态:侥幸心理瞒天过海型判断失误瞎子摸象型自我肯定自尊自大型随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