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初二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5895077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初二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初二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初二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初二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初二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初二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初二语文试卷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州市吴中区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初二语文试卷 2014.06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三部分,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试号等相关信息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3答题时须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时必须保持卷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第一部分(24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亵(d) 婆(su) 旁(y) 斜出 死心(t) 地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座

2、落在同里古镇的退思园,可谓静谧安宁,丝毫没有尘世的喧嚣。影壁墙旁一丛盘根错节的古藤,虬龙般屈节而上,攀着凡茎竹竿,缠绕着繁茂的茎藤,绿茵如盖。这株古藤虽历尽苍桑,可每逢春夏,紫色的花儿尽情怒放,仿佛垂下万串珠宝。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或篇名。(8分) ?怅望青田云水遥。 (白居易池鹤) 塞下秋来风景异, 。 ( 渔家傲)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淮南秋雨夜, 。 (韦应物 ) ,至今已觉不新鲜。 (赵翼论诗 苔痕上阶绿, 。 (刘禹锡陋室铭)4名著阅读。 水浒传第三回的回目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为什么不能写成“鲁智深拳打镇关西”?(2分)_ _ 水

3、浒传中的英雄均身怀绝技,其中“善于偷盗”、“善于射箭”和“善于行走”的三个人分别是谁?请依次写出他们的姓名。(3分)_ _5阅读下面的漫画,在横线上写一句合适的话,不超过20个字。(3分) 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 。第二部分(46分)阅读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完成67题。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6本诗点明饯别的时令是什么季节?你从哪个诗句看出来的? (2分)_ _7从“人生在世不

4、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两句诗中你看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_ _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811题。床头捉刀人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自以形陋 ( ) 魏王雅望非常 ( )9找出与文中“魏武闻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 A久之,目似瞑 狼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C何陋之有 陋室铭 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2分)_ _ 寓逆旅,主人

5、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送东阳马生序(3分)_ _11请结合语段说说魏武帝曹操为什么要追杀“匈奴使”?(2分)_ _阅读紫藤萝瀑布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213题。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

6、摘一朵。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紫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

7、生命的美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12文中盛开的紫藤萝能给人安慰和激励,那么作者写十多年前凋敝的紫藤萝有什么用意呢?(3分)_ _13下面两段文字中画线句子都写到了藤萝的笑,试分析两处“笑”不同的表达效果。(4分)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

8、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幽径悲剧)_ 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花开半时偏妍李光烈对完整而言,“半”无疑是未完成的一种状态,是令人遗憾的一种缺失,然而,“半”又何尝不是一种高妙的境界? 你一定懂“泰极而否”的道理,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它的对立面转化了。水满则溢,月

9、盈则亏。花儿美艳盛放之时,就是残败零落之日。 花开半时偏妍,人生中,我们要拥有“半”的智慧。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半”中隐美的道理。爬山的过程最美,半山腰的感觉最好。攀爬中掺进了人们对美景的想象,虚实相生之间,美便无限扩伸与延展。一旦爬到了山顶,一切景色尽收眼底时,反而会有一丝失落感隐隐而生。 “半”的智慧也表现在艺术创作的留白上。众所周知,绘画中描摹可观可触的有形之物不是什么难事,要让抽象无形的语言、声响和思维等入画,就不那么容易了。齐白石的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就是留白的经典之作。齐白石用几只蝌蚪在急流的山泉中游动的画面,为我们展示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一蕴含极丰的神奇意境。蛙声在整个画面中难

10、觅踪迹,可以说,齐白石只画出了一半,但妙就妙在通过虚出的一半,撩拨起观众二度创作的强烈欲望与冲动,使“蛙声”这难以描摹的意象,在人们的想象中得以生动而鲜活地再现。有限的画面与无限的想象形成珠联璧合的完美融合。齐白石的成功给我们以启迪:运用“半”的智慧,成就艺术留白,使艺术创作达到至高的境界。 “半”,还可理解为一种为人处世的修养。人们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把事情做得太过,留有回旋余地的“半”,是为自己,也是为别人开启了一扇门。“半”,是一种宽阔的胸襟! 李密蓭诗云: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愿我们知晓“半”的道理,掌握“半”的艺术,达到“半

11、”的修养,无边受用“半”的恩赐与智慧。 (选文有删改)14作者由“花开半时偏妍”,提出了怎样的观点?(2分)_ _15第段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语段简要说明。(2分)_ _16第段中说“不把事情做得太过”,请另外选取一个事例加以论证。(正反面事例均可,30字以内)(2分)_ _阅读岁月深处那盏灯一文,完成1721题。岁月深处那盏灯桑飞月 出嫁多年,父亲在老家仍为我留有一间房。房间很大,小小的节能灯悬在高阔的天花板上,显得格外孤冷,恍若冬天雪夜里的上弦月,很努力了但光亮依旧微弱。于是,父亲又拿来了一盏小台灯,放在我床头的书桌上。他知道我有睡前看书的习惯。 争柠檬黄的

12、一盏旧灯,“啪”地一下拧开开关,爽脆的光亮便迅速从那熙熙攘攘的黑暗里剪出一方空间。坐在那方柔柔的橘黄色里,深秋滴着冷雨的夜,却也能漾出格外温暖的味道来了。 这盏台灯其实是我的旧相识。故而,随着那光亮的出现,曾经那段寂寥而隐秘的青春岁月也随之铺展开来。 大学毕业后,我在豫西山区的一家电视台工作。因远离故乡,孤清的青春和冰冷的冬夜一样使人倍受煎熬,寂寞恍若青春的伴侣。于是,我买了一盏小台灯,放在室内的书桌上。夜晚,我常常独自坐在它那团被黑暗封闭起来的柔光里,拖拽着无处悬挂的情感和灵魂,在台灯下铺展人生中一个个不可解的隐喻。多年后,想起那个情形,我就会想起一枚无珠的蚌,在安静的夜里,微张微合,像是今生的喘息。 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