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一课“同课异构”]示范课心得体会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5893770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听[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一课“同课异构”]示范课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听[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一课“同课异构”]示范课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听[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一课“同课异构”]示范课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听[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一课“同课异构”]示范课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一课“同课异构”]示范课心得体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听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一课“同课异构”示范课心得体会2014年11月29日,在县教育局的组织下,山东杜郎口小学、民族小学、实验小学联合展开了“同课异构”活动上课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一课,我有幸参加观课,使我深受感染且收获颇丰,我发现同课异构对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很大协助,它能够促动课堂优势互补,教师之间互相启发,智慧共享。而且同一课题便于教师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通过同课异构的对比研究展开实质性的讨论与反思,能够促动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同课异构活动也给我们教师个人自备,分头施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和学习范本。 一、“同课异构”拓宽了日常教学的研修思路 授课的三位老师拥有多年

2、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这三节课是实实在在的课,没有任何花架子。从江娜、立春霞、冉庆东三位老师从容的教态、流畅的教学和新颖的板书及电教手段(美中不足的是中途多媒体设备坏了)能够看出她们在课前做了大量充分的准备。她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体现了认真与真诚,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对课程、教学的设计思路清晰,准备的材料充分且具有代表性,步步体现新课改的理念,环环体现新课改的教法,让学生在探究与合作中有所感悟、有所提升。通过她们引导学生参与的一系列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恰当使用资源实行教学,不但能够融入了大量的课外知识,使教学更加直观化、系统化,同时也使学生在一节课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能够说,通过这堂

3、课大大地拓宽了教学的研究思路。 二、“同课异构”增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 这次“同课异构”活动,让我对新课改的精神领会更加深刻、更加具体,从模糊的理念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使我在听课中明确了自己今后在教育教学中的方向。同时,通过与听课教师的互动活动,也增进了教师相互间的交流学习。正是“同课异构”活动使我们在交流与沟通过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会促使我在教学中持续进步。 三、“同课异构”我感受了不同课堂的教学魅力 这次“同课异构”活动,一是感受了底蕴魅力。底蕴是引人入胜的精髓。三位授课老师如果没有深厚的知识积淀,没有深入的教学钻研,是很难有如此严谨的思维,精辟的讲解,精彩的发挥,也很难做到把握好课

4、本,吸引住学生; 二是感受了亲和魅力。亲和是引人入胜的钥匙。在她们的课堂上,我发现她们的亲和力不但表现在脸上,更渗透在师生心里,听这样的课想走神都很难。江娜及立春霞二位老师虽然第一次与学生见面,但完全与学生没有陌生感,学生与她们的互动很亲切很融合。教师注重了教学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让学生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及其中的重要性;三是感受了互动魅力。讲课老师做到了“三个转向”,即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以学生自助学习为主;从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向以互助学习为主;从注重教师教,转向学生学和师生互动。课堂教学中做到体现自主、引导合作、推动探究、注重过程,尊重学生个性特征,重视学生的探究体验和感悟发现,培养学生

5、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四、本课“同科异构”我认为的共同优势:A、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课程构思巧妙,各环节过渡自然,衔接紧密,讲解细致到位;B、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水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C、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教态大方、语言准确、流利、板书正规。五、值得商榷的地方:板书时尽量不要出现错别字。六、观课后我的反思:今后我在教学中要做到这三点:A、发挥同课异构中三位教师的优势,做好课堂教学;B、要慎重,更有效合理的安排课堂时间;C、将学习策略有效地渗透到平日教学的同时,注意对相对应策略地训练。总来说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每一次学习,我会认真反思;每一次活动,我会积极参与;每一个新的一天,我会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投入教学工作!2014年12月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