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词汇的隐喻认知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5890896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词汇的隐喻认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英语词汇的隐喻认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英语词汇的隐喻认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英语词汇的隐喻认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英语词汇的隐喻认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英语词汇的隐喻认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词汇的隐喻认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英语词汇的隐喻认知英语词汇的隐喻认知:在词汇教学中重视学习者隐喻理论的输入利于学生了解 词义演变机制,加强学生英语语言文化的透彻理解和英语式思维,提高其创新运用 词汇的能力,以帮助学生达到综合运用语言的目标。1英语词汇著名语言学家McCarthy 认为:” No matter howwell the studentlearns grammar ,no matter how SUC eessfully the sounds of L2 are mastered , without wordsto express a wider range of meanings , communicationi

2、n a L2 just Call not happen in any mea ningful way .”我们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就是充分 发挥其工具作用,恰如其分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而词汇则是使交际得以进行的语言能力的核心部分之一。如果没有词汇来表达更广泛的意义,那么第二语言交 流就不能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进行。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提出的推荐词汇量从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到更高要求分别为 4 500个单词、700个词组;5 500个单词、1 200个词组和6 500 个单词、1 700个词组。在有限的两年英语课堂教学中习得这么多英语词汇对大学 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而大学英语的学习

3、让大学生普遍感到头疼的就是词汇量 的增加。2对概念隐喻的认识 概念隐喻理论自提出以来,国外在隐喻和英语词汇学习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者发现将隐喻引入词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记忆效率和领会深度也会进一步提高;隐喻的认知特性和其系统性、普遍性 等还拓宽学生的语言学习思路,使其能够举一反三。但概念隐喻理论在外语词汇 教学中的作用还没有引起我国外语教学工作者的充分重视。对众多英语学习者来说,概念隐喻及隐喻的方法仍处于未知状态;同时教师在教授英语单词时对其内 涵意义及隐喻意义很少提及,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学生词汇学习的不彻底性, 并限制了其词义扩展能力的发展。“天意”“一步登天”“无法

4、无天”“天资”等表达。在英语中,表示“天”有 sky和heaven两个词,但比起汉语的“天”,它们的外延就小多了。因而并不能 单凭母语中的概念隐喻任意理解其在目的语中对应的语言隐喻。3概念隐喻理论1980年,随Lakof&Johnson(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J 一书的出版概念隐喻 理论得以提出。从此隐喻不再仅被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方式。该 理论强调隐喻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人 们参照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理解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抽象的 概念,从而形成了一种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 中起着主要和决定性的作用。概念隐

5、喻具有普遍性。据统计,日常语言中,有约70 %源于隐喻。我们赖以进行思考和行为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基本上是隐喻性的。我们常用“生气” “气炸了肺” “火冒三丈”等表达不高兴;英语中则有“She exploded ”“ She erupted ”“ breathefire ”等。这些表达体现出“人是一种容 器”,“愤怒是火”“愤怒是热气流”等概念隐喻。所以,隐喻不是少数有天赋 的说话人或作家的专利,而是在书面语和口语中都随处可见的影响我们思维的语 言现象和认知工具 。概念隐喻又具有系统性。如在ARGUMENT ISWAR 这个概念隐喻中,我们是通过 战争概念来认识、理解或谈论辩论的。当我们在

6、进行一场辩论时,与我们辩论的 人是我们的敌人;我们要尽量守住自己的阵地,攻击敌人的阵地;在某一回合中 占了上风就是扩大了自己的地盘;我们还运用各种战术,如诱敌深入、欲擒故纵 等以千方百计赢取辩论。也就是说,在这个概念隐喻中,我们是以想象战争的方 式来想象辩论,每一场辩论就象战役一样,有其“敌人”、“阵地”、“战略战 术”等。这样,源域 WAR的基本结构中包含的实体就会与目标域ARGUMENT的基本结构中包含的实体等构成系统的对应关系。概念隐喻还具有文化一致性。即一种文化中的最基本概念的隐喻结构是和这种文化的最基本的价值观一致 的。而不同民族因地理、制度、风俗等因素,概念隐喻会出现多样化,并在其

7、内 涵和外延上有较大的差异。 如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将天地和人统一起来,所以“天”在中国文化中远不限于天空、天宇,它是主宰人类世界的一种超然力量。4概念隐喻与英语词汇的演变4. 1隐喻与多义词经验现实主义哲学观认为:人类的认知蕴于身体,所有的规约性的概念隐喻都根植于我们的生活,基于人们的生理、生活经验以及所产生的结构相关性。由于任 何一种语言的词汇相对于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和人类丰富的内心世界而言都是极 其贫乏的,所以为了有效地进行交流和出于经济的考虑,必须借用其他方面的词 汇来表达相同或类似的意思。其主要方法就是使用隐喻手段。因而大部分多义性 都被看作是隐喻化的结果。对语言中介词一词多义现象的分析

8、就可以很好地说明 这一点。如at,从物理空间映射到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等,从而形成at的多义网络:at the station(处所),at five olock(时间),at war(状态),aim at(方向), at high speed(方式)等。另外,新词产生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借助于旧词而构成,在 构词法的背后隐喻的思维方式也在起作用,如soft Ian di ng(软着陆,后又喻指物价下降而经济发展速度没有减慢的经济发展形式)。4. 2隐喻与英语习语英语习语是本族语者在交流中最为常用的语言现象。据Pollio et al通过对政治辩论、心理学教科书、小说和心理治疗咨询中非字面义语言

9、的分析,估计大多数以 英语为母语者一生中要说一千万个新创隐喻和两千万个习语,平均每星期大约说 三千个新创隐喻和七千个习语J。可见作为英语中表现力最强的英语词汇的一部分,要学好英语,就不能不对英语的习语下功夫。而隐喻习语正是英语习语的核心。女口 take the bull by the horns . bull在人们的头脑中的形象是:力气大、凶猛,horn的形象是:公牛坚硬而锐利的武器。根据我们的经验若有人“用手抓住凶猛 动物的锐利武器”,那是多么勇敢而危险的举动,因而这个习语的概念隐喻就是 BRAVERY,这个习语就有了 “果断地应付艰难局面”的意义。又如:to have abone to p

10、ick with(有一块骨头要挑出来)“同某人有争论”;a dog in themanger(占着马槽的狗)“占住自己不能享用的东西又不肯给别人享用的人”;indeep water(在深水中)“陷于困境的”。4. 3隐喻与词性转换隐喻同时也对词性转换起到一定影响,因动词的数量远少于名词(名词占总量的73 . 6%,而动词只占8 . 6 %),将名词转换为动词以填补动词表达的空缺,其过 程同样体现了思维从抽象到具体,从具体到抽象的辩证过程。两个领域之间通过 联想所揭示的焦点或思维意象主要集中在其相似点上,具体化取其一点,引伸开来。例如: The bird wolfed it . Ano 出 er

11、 line came snaking down .狼(wolf)具有凶残、贪婪、好色等引伸义,但转换为动词后,主要取其“贪婪”而引伸为“狼吞虎咽”。蛇(snake)就其文化意义而言有“阴险”之义,但其典型的爬行方式却更为人们所熟知,以形取义而引伸出“蜿蜒爬行”。总之,英语词汇的演变过程充分说明隐喻是人类认知重要和基本的方式之一。5概念隐喻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启示5.1概念隐喻利于学生了解词义演变机制并发展自身的词汇网络词是有生命的,是活动的,而不是孤立的(Cook ,1996)。词汇习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策略就是要使学生熟悉词汇之间的密切联系、组合搭配并提高他们的比喻延伸能力。Ravin & Le

12、alock曾指出在韦伯斯特字典第七版收录的约60 000个词条中有21 488近4o%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J。常用词的意义更多。而概念隐喻为词汇尤其多义词的教与学提供了一个新思路。隐喻的加入有助于学生根据 已有知识和认知模式理解多义词的具体义项与抽象义项间的联系;了解词义的发展规律及演变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整理、发展自身的词汇网络。5. 2概念隐喻利于提高学生隐喻认知和创新运用词汇的能力了解语言的隐喻性本质及其概念隐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欣赏英语式思维 的精髓和地道的语言形式;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理解隐喻来培养学生的隐喻意 识、促进他们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有效地利用概念隐喻,以最终达到提高学

13、生语 言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这样,从接触隐喻、感受隐喻到最终学会灵活使 用隐喻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输人的是语言认知方式,输出的是目标语的隐喻意 识和丰富地道的语言表现形式。5. 3概念隐喻有益于加强学生英语语言文化的透彻理解和英语式思维正如Hayakawa所指出的:“在一种文化中理解得好的隐喻在另一地方却有完全 不同的意义”。隐喻的普遍性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共性,但概念隐喻的文化一致性 又使概念隐喻在其内涵和外延上有较大的差异。在中国红色象征吉祥、向上;而在英语中“ red ”象征亏空,如果受汉语文化影响把“ The corn . pany is in the red to the exte

14、nt of mole than three rail lion pounds ”理解为“公司事业蓬勃发展,资产达到300万英镑”那就大错特错了。汉语中虽也有“赤字”这一说法,但它远没有“红红火火”在我们的文化和认知系统中那样根深蒂固。对这种历史文化差 异的认识无疑会促进学生正确对待英语学习中的母语迁移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 到词汇所涵盖的文化及认知特点是词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因而,与其 它词汇学习策略相比,概念隐喻作为一种人类不可缺少的认知工具,在词汇教学 与学习中的融人会带给学生种种妙趣横生的新鲜感受,有助于激发其学习动机和 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英语语言文化的透彻理解和英 语式思维能力,提高学生隐喻认知和创新运用词汇的能力以最终达到其综合运用 语言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