蔽日古槐密如织,悠悠国子七百年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5890170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蔽日古槐密如织,悠悠国子七百年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蔽日古槐密如织,悠悠国子七百年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蔽日古槐密如织,悠悠国子七百年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蔽日古槐密如织,悠悠国子七百年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蔽日古槐密如织,悠悠国子七百年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蔽日古槐密如织,悠悠国子七百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蔽日古槐密如织,悠悠国子七百年(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蔽日古槐密如织,悠悠国子七百年细嗅国子监大街的文化芬芳00826055 城市与环境学院 甘霖四月暮春,斜风细雨。七百岁的国子监街古槐如织,静谧安详。一如旧城胡同口晒太阳的老人,将漫漫光阴里纷纭的故事沉淀于心,淡淡微笑,缄口不言。街口一座古色古香的彩绘牌楼,宝蓝匾额上书“成贤街三字,宛如一张优美的名片。旁边砖墙上黑色的石匾用简明的中英文述说着这条街的历史:“国子监街元代时已形成,有元之太学。明朝属崇教坊,有国子监、文庙.清朝属镶黄旗,称国子监。民国后延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国子监街。现街北侧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庙和国子监,国子监街还保留有四座牌坊和下马石碑、始建于明代的火神庙遗址。19

2、84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街.寥寥数言,怎道得尽一条街的沧桑沉浮?槐荫深处,每一片青砖黛瓦、每一条斗拱飞檐,都有七百年的故事可以陈说。静静栖在旧城东北角的这条街巷,保留的是五朝的记忆,传承的是两千年文脉。深吸一口清新的槐香,我步入国子监街,亲自去寻访历史的记号,细嗅文化的芬芳。一、 圣人邻里人间烟火中的市井风情国子监街东西连着交道口和雍和宫,一个是车水马龙的交通枢纽,一个是香火不绝的拜佛圣地。可一走进这条古槐夹道的老街,人会自然平心静气,不由得放慢脚步。这条街,骨子里透出淡泊宁静的气息,宛如一个高傲的贵族,虽历经人生起伏跌宕,却依然通透、达观,喜滋滋地与周遭的平民百姓融成一片,用自己渊博的学识熏陶

3、着他们。国子监街两侧的民居多为明清时代的四合院和三合院,临街的门楼古建上多有精美的石雕、砖雕和彩绘,常常可见古朴的门墩,独具匠心的的门联。这些民居,是老北京的缩影,透着安详质朴的市井味儿,构成人间烟火里温暖的剪影。走进去就会发现,这条街并非直棍一样一通到底,而是有许多微型胡同与干道相连。从街面上看就是一个门脸儿大小的通道,里面集中着多个安详的小院落。像国子监街北侧6165号、4349号、2325号(箭厂胡同)以及南侧8496号、6476号、4460号、1624号、612号等均是这种格局的民居。还有一些独门独户的院落,门脸儿朝向国子监街,这一类大多有精美的如意门,配着砖雕、门墩、门联,门簪上写着

4、“如意”、“平安”或“吉祥”字样,好一点的还有彩绘和飞檐。如国子监街43号,门簪上写着“如意”,雀替下有精美的砖雕,细致地镂刻出各种吉祥的花草;一对方柱形门墩,上面刻有牡丹,顶上各趴着一只小狮子;从门缝还可窥见里面的影壁和太湖石。33号的门面更华丽,台阶更高,四个门簪上书“吉祥如意”,檐下有精美彩绘,朱门映着大红灯笼、铜色包叶、兽头门钹,显得分外富贵,鼓型门墩刻有牡丹和与门钹相同的兽头,门旁铜牌写着“闲逸居”三字,平添几分文士之风。41号是最普遍的一种如意门,比前两种都简陋,没有彩绘砖雕,门墩只是简单的朱红方柱,倒是那副“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古联十分惹人注意. 国子监街沿街民居的对联颇有意

5、蕴。如55号的“诗书孟子邻,松菊陶潜宅”,儒雅隐逸,有书香门第之风.76号拾得居“盛世雍和皆安定,博学国子可成贤,巧妙地暗含了周围的古迹地名,文雅大气。38号小巧质朴的如意门上书“阳和辉大地,瑞气霭重门”,充满小家院落的祥和喜庆。伴着耳畔的声声叫卖和三轮车的吱呀,默诵这些令人口齿生香的对子,我深深感受到市井俗世亦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大雅大俗的碰撞正是这些传统民居最大的魅力.这条街的居民有种悠然淡定的姿态,暮春细雨里,或者溜着褐色的吉娃娃,或者拎着两颗菜溜达回家,小孩子在杂货店门前跳绳,白发老人对着老外的相机很配合地露出没牙的微笑.奥运之际,沿街许多民居门前骄傲地竖起五星红旗,街边还挂着“我爱胡

6、同,请骑自行车的温暖告示牌。沧桑历尽,不论国子监街闻名还是湮没,这儿的居民都是真正的圣人邻里,安然自得地栖居在亭亭槐荫下。二、 沿街小店遗落在时光里的回忆相传周代时的太学旁,有一大片槐树林。当时的士人和太学生为了互通有无,每逢初一十五,就在槐树林里,各自拿出家乡土特产或书籍等进行交换或买卖。因是文人交易,故出现和气礼让的景象,人们称为“槐市”。以后历代的国子监内外都广植槐树,所以“槐市”也泛指国子监。“槐市众生”也就是国子监的学生。如今的国子监街,槐荫依旧,虽不见旧日青衫落拓的士子相互拱手作揖,风情种种的沿街小店却仍是国子监街一条抢眼的风景线.这条七百岁古文化街集聚着许多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古玩

7、店、书画店和纪念品店,从店面到店主都很有特色。古街最西端98号的吟秋堂瓷社,店门朱红,内设茶座,门口竖匾上写着繁体的“国家发明专利晶彩陶瓷艺术礼品展示厅”,旁边一块小牌子上有简体字:“营业中,欢迎参观”。店主穿着奥运外套,亲自执帚扫前阶,一口正宗的京片子加上爽朗健谈的性格,很容易让人领会到北京人特有的的热情醇善。斜对面一家店,招牌上四个繁体字很是潇洒,问过老板才知道,是“福慧庄严四字。热情的老板解释说,这个词是佛教用语,小店内商品都与佛文化有关。环顾店内,温存的黄色灯光渲染出庄严的神秘感,熹微的光线下那些精美的菩萨像显出圣洁的神性,让人不由得心生虔敬.紧邻“福慧庄严”的玻璃橱窗的是一家不起眼的

8、美术用品店,有个雅致的名字-墨远斋,店门小而旧,裂缝的玻璃用胶带笨拙地粘起。引起我注意的是门上的纸条-“有事请按铃,再一看,里面一位白发老先生正专心致志地看报,一条街的繁华热闹都与他无关。身处闹市,神游书海,正是槐市儒商遗风。除了文化味浓厚的老店,街边还有许多个性十足的小商店,让七百岁的国子监街偶尔像个可爱的顽童。37号的卡漫通礼品店摆满了各种漫画书、漫画人物袖珍模型和大小徽章,店主和气地看着大小顾客新奇地把玩商品.这是个轻易能让人回忆起童年的地方,有很多人像我一样什么都没有买,只是进来走一遭,然后带着满满的温暖回忆没入街上的人流.这条街古朴而又开放,从东走到西不到千米的距离,我遇见了十来个金

9、发碧眼的外国人。或者背着大包骑着山地车驶过,或者在店铺里细细把玩陶瓷兔爷儿,更多的在沿街小咖啡厅或茶馆里悠然小酌.就像在27号古色古香的茶社里,一对外国男女,面对一条七百岁的街道,看着质朴纷飞的东方色彩,嗅着馥郁芬芳的雨中槐香,像在家时一样享用简单的下午茶.给我印象最深的小店名叫“Lost&Found”,干净的浅灰色墙壁配着褐色木质招牌,毫不张扬;门口长椅上坐着一排外国人,加上一个上世纪伦敦风格的黑色街灯,若不是那排黑色的瓦檐,错眼看上去还以为身在北欧.怀着对店名的疑惑,我走进这家别致的小店,温暖迷离的黄色灯光透出一种并不伤感的怀旧,店里的商品很别致:一排八十年代常见的搪瓷暖水壶,停在不同时刻

10、的古旧钟表,老式缝纫机上摆着欣欣向荣的植物,早已绝迹的笨重的理发店椅子,还有一摞摞最新的英文杂志。年轻的店主说,店名并非失物招领的意思,但也可以这样理解,这个店,和记忆有关。从这家店走出,我的心满满的却无从言说。觉得这一家店把整条国子监街所有小店的微妙联系一语道破,lost and found,很多东西我们曾经遗落,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某个不起眼的角落惊喜地寻回,或者,在莫大的永恒里永远地失去.国子监街,每一家沿街小店都在陈说着一个或新或老的故事,提示着我们遗落在时光里的回忆。三、孔庙千年文脉,至圣先师北京孔庙坐落于国子监街13号,对街一面朱红八字影壁,映着苍翠古槐,显得沉郁浓重;正门又叫先

11、师门,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单檐歇山顶,檐下彩绘已被岁月磨洗得斑驳暗淡在北京城的千年沉浮里,这座建筑有着太久远的存在,太悠长的故事。这是中国元明清三朝皇家祭祀孔子的场所,又名先师庙。元大德六年(1302)兴建,大德十年建成,虽经过历代重修扩建,但其结构基本上仍然保存元代风格。整座孔庙采用主体建筑沿中轴线分布、左右对称的中国传统建筑布局,主要建筑有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碑亭等,还保存有元明清三朝进士题名碑、乾隆十三经刻石及刻有上古游猎诗的石鼓.走进先师门时,雨细如丝,潮湿的空气里有松柏的芬芳。如国子监街一样,孔庙也是安静的,然而一个是活泼的恬静,一个是神圣的肃静.我提醒自己,在漫漫700年中,这

12、座古建筑群是三朝统治者尊孔崇儒、主兴文脉的圣地,也是众多志在功名的读书人顶礼膜拜的殿堂。而我只来得及在它风光已老之时站在这里,隔着时光的山峦触摸千年文化的脉搏,遥想这里彼时风华。孔庙第一进院落浅草依依,石碑林立,这里保存有元明清三代198通进士题名碑,徜徉此中,无数熟悉的名字撞击着视线,张居正、徐光启、潘继训、汤显祖、董其昌、袁崇焕、史可法、归有光、于谦、严嵩、曾国藩、王原祁、龚自珍、刘墉、纪晓岚、郑板桥尽管石碑上字迹无从辨认,但我确知他们在这里,和五万多名进士的风光与悲凉在一起,寒窗苦、金榜题名、翰林赐宴、平步青云一生叱咤终凝固成眼前一个个模糊的名字。每一通进士题名碑旁都有一个矮小的石碑,上

13、面大多介绍该石碑中的名人,状元奇闻轶事,科场舞弊事件以及特殊的时代背景等。看着那些有趣的故事-“鸭蛋状元”“饽饽状元”“抓阄产生的状元”“百岁状元”我真切地感到中国古代文人的可爱和无奈。有一故事印象很深,叫“武状元难倒文状元。讲的是明正统六年辛未科状元杨慎由水路回乡时正遇一武状元的船迎面驶来,两船互不相让,武状元有意为难杨慎,出一上联命其相对:“二舟同行,橹速那及帆快?”谐音暗指三国文臣鲁肃和西汉武将樊哙,寓意文不及武.杨无从相对只好让行。直到多年后其子娶亲,奏鼓乐拜堂时杨慎突然想出下联:“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也暗含北宋名将狄青和西汉丞相萧何两位古人,意为武不及文.可惜时过境迁,失去反击

14、机会,这成了杨慎一生憾事。进士题名碑并不全是风光的见证,它们是漫漫科举路的浓缩,与封建王朝的命运紧密相连。此间两座末科进士碑像两座悲凉的墓碑,埋葬两个盛极而衰的王朝.明代末科碑被一棵大树挡住正面,联想到崇祯惶然上吊的结局,这样的巧合令人嗟叹;而清代末科碑由举子筹资建起,上面还有王赓、沈钧儒等民国和新中国风云人物,这座貌不惊人的石碑,不仅埋葬了贫弱的清王朝,也埋葬了几千年的科举制度。从碑林中走出,前方是一座先师行教像,孔子宽袍飘逸,含笑而揖,四面槐柏参天,背后是气宇轩昂的大成门.这是孔庙第二进院落的入口,通向中心建筑大成殿。大成殿是孔庙内最神圣的殿堂,屋顶覆以黄色琉璃瓦,是封建社会的最高建筑规制

15、,其恢宏程度堪与故宫太和殿媲美;殿内正中供奉“至圣先师孔子神位”,神位两边设有配享的“四配十二哲”牌位;御匾高悬,楹联醒目,书写着对孔子功德的赞颂。遥想当年祭孔大典,乐舞升平,仪仗威严,九五之尊也要在这里虔诚下拜,膜拜这位教化华夏泽被千秋的至圣先师。通向大成殿的御道西侧有口古井,花瓣形井台,青石井圈.当年井水浅而甘冽,相传文人如能饮井中圣水就能文思泉涌,用井水磨墨能笔下生花。乾隆赐名“砚水湖”。几步远之处有一棵古柏,两人合抱都难以抱拢,相传为元代国子监祭酒许衡所植,今已700多年,几乎和孔庙同龄。明代奸相严嵩代皇帝祭孔经此树下,狂风骤起,吹动树枝掀掉他的乌纱帽,后人说此树有知,可辨忠奸,就称它

16、为“触奸柏”。这两处文物的神奇传说,给孔庙平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大成殿后的崇圣门和崇圣祠本是孔庙第三进院落,后被辟为首都博物馆,在孔庙内对游人紧闭朱门。于是,对孔庙的寻访只得在大成殿恢弘的背影处戛然而止.穿过一间陈列着乾隆十三经刻石的夹道,在沉默不语的座座儒家经典旁走过,我即将来到另一个古老沉静的文化圣地-国子监。四、国子监六堂灯火,翰墨飘香位于国子监街15号的北京国子监,与孔庙相邻,体现“左庙右学”的传统建制。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的国家最高学府,始建于元代,现存建筑多为清代所建。遥想当年,整条国子监街“黄土垫道,净水泼街”,诚惶诚恐地迎接天子驾到;唯有孔庙和国子监端襟正坐,等着天子下马,祭奠先师,临雍讲学这两座古院落的气派非其它可比。尊贵如许,谁让它们是国学和儒学的发祥地,整个封建王朝的精神内核呢?国子监正门对街,一座灰色砖砌一字影壁,虽不及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