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读后感.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5889082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从文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沈从文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沈从文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沈从文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从文读后感.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沈从文沈从文下面是我对他小说的一些看法,才疏学浅,有不到位的地方请多多批评。 “朋友们,你们拉纤从这里经过,不拘是薄暮,是清晨,请你们把歌声放轻。这土堆下面有一个年青朋友的长眠,他死的是不很心甘的。”看完上面这一段碑文,再加上爹爹第一节,对于纤夫生活的表达,很难相信沈从文在第二节开场只字不再提纤夫,我还以为他会一直把纤夫那种悲苦命运延续下去呢。但是他没有,而是转入了写那个叫做吴成杰的傩寿先生,原来那位先生就那那位死者的爹爹。这就是沈从文,他不会以情节来取悦读者,假如你看多了他的文章就会发现,总是那样平平淡淡地开场然后再平平淡淡地完毕。但其中却有一种力量吸引着你看完,不是对最后结局的关注。沈老先

2、生的结局也总不会让你绝望,即便爹爹到最后,那个在众人心目中的好人也伴随着儿子而命归黄泉,我们也看不到一丝的悲哀。为什么呢?这缘于他对儿子的爱,这种爱就如琼瑶小说中所描写的爱情那样热烈,却又无限地深沉。而你也始终都伴随着主人公感受那垂手可得的忧伤。这位爹爹为他的儿子做过什么?没有,我们没有在小说中见到他儿子的出现,因为小说一开场他就化作了一段碑文。倒是那个近于“迂而且傻”的傩寿先生在妻子死后没有再续弦,这与他本人没有多大关系,甚至还有人看上他的小康生活而想从自己亲戚中选一相宜女人送给他,这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因为三十岁以前他怕后母对孩子不好,而三十岁以后又要想着为孩子结婚娶媳妇了。就是这么一位平凡

3、的父亲,他却无时不在小说中表现着对自己儿子的关爱,儿子活着的时候如此,儿子死后也不忘记,只不过他把爱给了周围所有的人。有人把沈从文的小说分为两大类,“一类用冷隽的写实笔调表现都市绅士阶层的道德沦丧一类用了温暖的抒情笔墨描写村野间耕夫船户的淳朴人性”(摘自武汉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史。)如此看来,爹爹显然属于后一种类型了,但假如不多读几遍你是体会不出其中的那份深沉的。看看其中关于傩俦先生思维描写的一句话:“多吃一碗是为儿子欢喜,少吃一碗饭是为儿俭积。”儿子死后,他关闭了药铺的门,去玉皇阁与孤魂野鬼为邻,在长长的钟声下哭着过日子。但只要有谁家的孩子被打伤、摔伤或者是被甘蔗割破了手,他还是会去治疗

4、,而且不收取报酬。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他把他们都当做了自己的儿子,只是自己对儿子的爱的一种延续。又或者真如周围那些人所说的,他成了一个“好人”,只是为了给那小城市的人看病而存活着,看上去夸大得有些像童话了。三个月后,傩俦先生的药铺又重新开张了,但作者却没有再写他是如何做生意,而那些病人不是很穷就是忘了带医药费,而他又全然不在乎。终于有一天,他可能是想起了自己的儿子,又去玉皇阁找那那个把念经看得并不比说话为有用途的和尚来为儿子做道场,或者本就是打算为自己做的,作者在临终了这样安排情节,不知道是无法为这深沉的爱找到更好的结局还是说说那位傩俦先生的愚昧。谁知道呢?等以后我买来沈从文的小说来渐渐研究吧。看完沈从文的爹爹,原来小说也可以这样来写。如散文般不必太在乎情节地去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又如诗歌,通过夸大的手法来创造一种意境,表现人性的美与最实的情感和欲望。你也可以这样试试,让自己的文章也浪漫一次。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