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十项新技术(讲稿)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5884717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业十项新技术(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建筑业十项新技术(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建筑业十项新技术(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建筑业十项新技术(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建筑业十项新技术(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业十项新技术(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业十项新技术(讲稿)(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51.1 桩基新技术51.1.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51.1.2 长螺旋水下灌注成桩技术61.2 地基处理技术61.2.1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 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61.2.2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71.2.3 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基技术81.2.4 强夯法处理大块石高填方地基81.2.5 爆破挤淤法技术91.2.6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101.3 深基坑支护及边坡防护技术111.3.1 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111.3.2 预应力锚杆施工技术121.3.3 组合内支撑技术131.3.4 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131.3.5 冻结排桩法进行特

2、大型深基坑施工技术141.3.6 高边坡防护技术151.4 地下空间施工技术161.4.1 暗挖法161.4.2 逆作法161.4.3 盾构法171.4.4 非开挖埋管技术172.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182.1 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182.2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182.3 混凝土耐久性技术192.4 清水混凝土技术202.5 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212.6 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223. 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223.1 高效钢筋应用技术223.1.1 HRB400 级钢筋的应用技术223.2 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233.2.1 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233.2.2 HRB400 钢筋焊接网243.2.3 焊接

3、箍筋笼243.3 粗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253.4 预应力施工技术253.4.1 无粘结预应力成套技术253.4.2 有粘结预应力成套技术263.4.3 拉索施工技术274. 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应用技术274.1 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274.2 早拆模板成套技术284.3 液压自动爬模技术294.4 新型脚手架应用技术304.4.1 碗扣式脚手架应用技术304.4.2 爬升脚手架应用技术314.4.3 市政桥梁脚手架施工技术314.4.4 外挂式脚手架和悬挑式脚手架应用技术325. 钢结构技术335.1 钢结构CAD 设计与CAM 制造技术335.2 钢结构施工安装技术335.2.1 厚钢板

4、焊接技术335.2.2 钢结构安装施工仿真技术345.2.3 大跨度空间结构与大型钢构件的滑移施工技术345.2.4 大跨度空间结构与大跨度钢结构的整体顶升与提升施工技术355.3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355.4 预应力钢结构技术355.5 住宅结构技术365.6 高强度钢材的应用技术365.7 钢结构的防火防腐技术376. 安装工程应用技术386.1 管道制作(通风、给水管道)连接与安装技术386.1.1 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386.1.2 给水管道卡压连接技术386.2 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396.3 电缆安装成套技术406.3.1 电缆敷设与冷缩、热缩电缆头制作技术406.4

5、 建筑智能化系统调试技术406.4.1 通信网络系统406.4.2 计算机网络系统416.4.3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416.4.4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416.4.5 安全防范系统426.4.6 综合布线系统426.4.8 住宅(小区)智能化426.4.9 电源防雷与接地系统426.5 大型设备整体安装技术(整体提升吊装技术)436.5.1 直立单桅杆整体提升桥式起重机技术436.5.2 直立双桅杆滑移法吊装大型设备技术436.5.3 龙门(A 字)桅杆扳立大型设备(构件)技术446.5.4 无锚点推吊大型设备技术446.5.5 气顶升组装大型扁平罐顶盖技术456.5.6 液压顶升拱顶罐倒装法

6、456.5.7 超高空斜承索吊运设备技术466.5.8 集群液压千斤顶整体提升(滑移)大型设备与构件技术466.6 建筑智能化系统检测与评估476.6.1 系统检测476.6.2 系统评估477. 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487.1 节能型围护结构应用技术487.1.1 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技术及施工技术487.1.2 节能型门窗应用技术507.1 3 节能型建筑检测与评估技术517.2 新型空调和采暖技术527.2.1 地源热泵供暖空调技术527.2.2 供热采暖系统温控与热计量技术537.3 预拌砂浆技术548 建筑防水新技术568.1 新型防水卷材应用技术568.1.1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7、应用技术568.1.2 自粘型橡胶沥青防水卷材568.1.3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578.2 建筑防水涂料578.3 建筑密封材料588.4 刚性防水砂浆598.5 防渗堵漏技术609 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609.1 施工过程测量技术609.1.1 施工控制网建立技术609.1.2 施工放样技术619.1.3 地下工程自动导向测量技术629.2 特殊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629.2.1 深基坑工程监测和控制629.2.2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和控制639.2.3 大跨度结构施工过程中受力与变形监测和控制6310 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6410.1 工具类技术6410.2 管理信息化技术6510

8、.3 信息化标准技术66建筑业10 项新技术(2005)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1 桩基新技术1.1.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1) 主要技术内容在钢筋笼上预埋注浆管和注浆阀,在成桩后一定时间内实施桩侧和桩底后注浆,一是加固桩底沉渣和桩侧泥皮;二是对桩底和桩侧一定范围的土体通过渗入(粗粒土)、劈裂(细粒土)和压密(非饱和松散土)注浆起到加固作用,从而增强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沉降。在优化工艺参数的条件下,可使单桩承载力提高40%120%,粗粒土增幅高于细粒土,软土增幅最小,桩侧桩底复式注浆高于桩底注浆;桩基沉降减小30%左右。(2) 技术指标根据地层性质、桩长、承载力

9、增幅和桩的使用功能(抗压、抗拔)等因素,灌注桩后注浆可采用桩底注浆、桩侧注浆、桩侧桩底复式注浆。主要技术指标为:浆液水灰比: 地下水位以下 0.450.7,地下水位以上 0.70.9最大注浆压力:软土层 2 MPa,软土层 48 MPa,风化岩1016MPa。注浆水泥量: Gc=apd(桩端)+asnd(桩侧)ap=1.51.8,as =0.50.7n 桩侧注浆断面数 d 桩径(m)实际工程中,以上参数根据土的类别、土的饱和度、桩的尺寸、承载力增幅等因素适当调整,并通过现场试注浆最终确定。(3) 适用范围适用于泥浆护壁钻、挖孔灌注桩及干作业钻、挖孔灌注桩。(4) 已应用的典型工程该技术已在北京

10、、天津、上海、福州、汕头、武汉、宜春、济南、廊坊、西宁、西安、德州、哈尔滨等地200 余项高层、超高层建筑桩基工程中应用,经济效益显著,据对80 项工程的初步统计,节约工程投资1.5 亿元以上。对于单桩混凝土体积820m3的桩,每根可节约造价0.20.8 万元,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该技术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研发,获2 项发明专利,2000年建设部认定其为国家工法。1.1.2 长螺旋水下灌注成桩技术(1) 主要技术内容长螺旋水下成桩技术是采用长螺旋钻机钻孔至设计标高,利用混凝土泵将混凝土从钻头底压出,边压灌混凝土边提钻直至成桩,然后利用专门振动装置将钢筋笼一次插入桩体,形成钢筋混凝

11、土灌注桩。后插钢筋笼应与压灌混凝土宜连续进行。与普通水下灌注桩施工工艺相比,长螺旋水下成桩施工,由于不需要泥浆护壁,无泥皮,无沉渣,无泥浆污染,施工速度快,造价低。(2) 技术指标基桩承载力: 设计要求;桩 径:设计要求;桩 长:设计要求;桩 垂 直 度:1%;混凝土强度: 满足设计要求,不小于C20;混凝土塌落度:宜为200220mm;提 钻 速 度:宜为1.21.5m/min;钢 筋 笼:设计要求,应具有一定刚度。(3) 适用范围适用于灌注桩水下施工。(4) 已应用典型工程该技术为一项灌注桩施工新技术,已在北京、天津、唐山等地10 多项工程中应用,受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欢迎,经

12、济效益显著,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该技术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研发并获发明专利。1.2 地基处理技术1.2.1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 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1) 主要技术内容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拌合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简称CFG 桩),通过在基础和桩顶之间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使桩、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构成复合地基。桩端持力层应选择承载力相对较高的土层。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具有承载力提高幅度大,地基变形小等特点,并具有较大的使用范围。(2) 技术指标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常用的施工工艺包括长螺旋钻孔、管内

13、泵压混合料成桩、振动沉管灌注成桩和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主要技术指标为: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桩 径:宜取350600mm;桩 长:设计要求,桩端持力层应选择承载力相对较高的土层;桩身强度: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通常C15;桩 间 距:宜取35 倍桩径;桩垂直度:1.5%;褥 垫 层:宜用中砂、粗砂、碎石或级配砂石等,不宜选用卵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mm。厚度150300mm, 夯填度 0.9。实际工程中,以上参数根据地质条件、基础类型、结构类型、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等条件或现场试验确定。(3) 适用范围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结的素填土等地基。对淤泥质土应按当地经验或通过现场

14、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就基础形式而言,既可用于条形基础、独立基础,又可用于箱形基础、筏形基础。(4) 应用情况该技术已在北京、天津、廊坊、石家庄、唐山、成都、南宁、深圳、德州、长春、哈尔滨、新疆等地多层、高层建筑、工业厂房地基处理工程中广泛应用,经济效益显著,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1.2.2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1) 主要技术内容夯实水泥土桩是用人工或机械成孔,选用相对单一的土质材料,与水泥按一定配比,在孔外充分拌和均匀制成水泥土,分层向孔内回填并强力夯实,制成均匀的水泥土桩。通过在基础和桩顶之间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使桩、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构成复合地基。由于夯实中形成的高密度及水泥土本身的强度,与搅拌水泥土桩相比,夯实水泥土桩桩体有较高强度。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具有桩身强度均匀、施工速度快、不受场地的影响、造价低、无污染等特点。(2) 技术指标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夯实水泥土桩成孔可采用机械成孔(挤土、不挤土)或人工成孔,混合料夯填可采用人工夯填和机械夯填。技术指标为: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桩 径:宜为300600mm;桩 长:设计要求,人工成孔,深度不宜超过6m;桩 距:宜为24 倍桩径;桩 垂直 度:=1.5%;桩体干密度:设计要求;混合料配比:设计要求;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