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流域环境保护调查报告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5879401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渭河流域环境保护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渭河流域环境保护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渭河流域环境保护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渭河流域环境保护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渭河流域环境保护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渭河流域环境保护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渭河流域环境保护调查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路漫漫其修远兮关于陕西省咸阳市渭河流域环境保护的调查第一部分前言一、 调查背景环境保护是指利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各 种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一切人类活动的总称。包括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合 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 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证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从战略性高度出发,我 国政府于1983 年12月召开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正式提出将环境保护作为中国 的一项基本国策。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环境保护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环境 保护问题仍刻不容缓。我所调查的咸阳市地处“八百里秦川”的腹地,黄河的 最大支流渭河流经咸阳,通过调

2、查发现了咸阳市政府在渭河环境保护方面取得 的成就与依然存在的问题,实现了所学知识与具体情况的有机联系,并认真分 析,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二、 调查方法个案调查三、 调查对象咸阳市对渭河流域的综合整治四、 调查过程1月10日1月15日规划调查提纲1月16日1月18日查询资料并实地调查1月19日1月20日汇总所得资料2月1日2月3日写调查报告五、 咸阳市与渭河简介咸阳市是陕西省第三大城市,省辖市,为中华第一帝都。位于渭河平原中 部,渭河北岸,九嵕山之南,因山南水北皆为阳,故称咸阳,秦始皇统一全国 后定都咸阳,咸阳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咸阳是中国甲级对 外开放城市、国家历史文化

3、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级卫生城市、中国地 热城、全国十佳宜居城市、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创建 工作先进城市。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东至陕西省潼关县汇入黄河, 全长800多公里,流域面积 13万余平方公里。第二部分正文、 咸阳市渭河流域的污染状况渭河干流中游主要流经咸阳市,解放前,渭河为沿岸居民提供了饮用和灌 溉水源,使关中地区成为富庶之地,但是,全国解放后,随着国家对关中地区 的开发,加之人口的急剧增长,使得这条关中人民的母亲河不堪重负,断流现 象显著增加。20世纪80年代至 20世纪末,渭河北岸的咸阳和南岸的西安城 市规模快速扩大,各种工厂如雨后春笋般

4、出现在渭河两岸,工厂所产生的污水 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渭河中,由于当时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单薄,生活污水也 直接排放到河水中,政府只看到了工厂快速增加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其 对渭河水质的极大破坏,多年的污染使渭河水质下降到劣五类水质,水中的鱼 虾已经绝迹,河水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臭味。甚至一度被陕西省人大常委会认定 为“已经基本丧失了生态功能,成为黄河流域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民盟 中央2009 年对渭河流域的调研报告称:“水污染加剧,影响下游地区用水安全。 渭河源区水质长期在五类水质下徘徊,类重度污染水域 118 公里,72.4%的人 口饮水不安全。”一个个排污口,一份份超标的断面监测报告,昭

5、示着渭河的苦衷,诉说着 渭河的悲伤。二、咸阳市渭河流域的污染治理为了响应党中央的环境保护政策,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咸阳市人 民的饮用水安全,咸阳市政府于 2003 年启动了咸阳市最大的城市环保基础设 施建设项目东郊污水处理厂,并于 2006 年五月下旬投入运营。这不仅标 志着咸阳市结束了大量污水直排渭河的历史,也对改善咸阳乃至渭河流域水环 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咸阳市东郊污水处理厂是渭河咸阳段流域污染治理的骨干项目工程,设计 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 20万吨,经过处理的水质达到二级排放标准后排入渭河。 工程分为两期建设,目前已全部建设完毕并投入运营,使得咸阳市的污水处理 能力大大提高。另外,

6、面对满目疮痍、伤痕累累的“母亲河”,咸阳市政府不敢懈怠,正 在用声势浩大的“渭河综合治理”工程改变着“母亲河”的现状,咸阳市委、 市政府采取自我加压的方式,本着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治渭”任务的的宗旨, 将渭河咸阳段综合治理作为当前经济建设的头等大事,并迅速出台了咸阳市 渭河综合整治规划及实施方案,方案规定的具体任务:加宽加高堤防 98公里, 新建交通桥 3 座;改建碍洪铁路桥组 3 座,滩区整理 18 平方公里:栽植堤肩 行道林 76 公里、堤外防护林 30 公里;修建生态景观滨河公园 12 处;建设生 态湿地公园 1 处,新建水质生态监测断面 4 处,建设管理设施 4 处,总投资 38余亿元

7、。截至2011 年七月底,渭河咸阳段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已取得阶段性 成效。此外,陕西省政府重拳出击,渭河流域城市河流出境断面化学需氧量每超 标 1 毫克升,省级财政将从市财政直接划拨 10 万元作为对渭河流域污染治 理补偿和奖励资金。咸阳市委、市政府迅速响应这一条例,对渭河咸阳段沿岸 化工等高污染企业进行综合整治,引导各企业进行科学创新,力求降低污染, 或者企业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将本企业所产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对于屡教 不改的企业或工厂,责令其关闭。在省、市两级的高压政策下,一个个排污口消失殆尽了,渭河流域的污水 直接排放现象得到明显改善,渭河水质由以前的劣五类上升到现在的四类水 质,整理措施

8、收到明显效果,前几年对渭河望而却步的人们现在又回到了渭河 岸边。在渭河治理的实践中,咸阳市政府的做法得到了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极大 肯定,2007 年 2 月,陕西省政府在咸阳市召开了全省渭河流域污染治理项目 建设现场会,向全省推广“咸阳模式”。“这种方式在经济上解决了政府投资不足,日常运行难以为继的难题 ;在 管理体制上形成了政府和企业之间相互配合、协作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避免 了晒太阳工程现象的发生。”咸阳市东郊污水处理厂的负责人说。所谓的“咸阳模式”也称之为BOT模式,就是在污水处理厂建设中釆用“企业建厂、 政府建网、企业经营、政府监管,企业按规定标准排放、政府按达标水量付费” 的市场运作

9、模式,它创新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一条新路。咸阳市东郊 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以来,污水处理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国家一级 B 标准要求, 并顺利通过了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的验收监测。自从与咸阳市环保局正式签 订运行合同以来,企业经营收益稳定。目前,企业每日污水处理能力已经占到 咸阳市生活污水的七成左右。咸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千军昌说,目前咸阳正以建设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 龙头,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三项基本制度。 在认真做好节水工作的同时,正不断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能力,切实贯彻落实 省党代会精神,力求早日使咸阳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此外,针对渭河综合整治过程中依然存

10、在的一系列问题,咸阳市政府出 台了咸阳市创建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调研评估报告中存在问题调整方案, 再次调整提出了五条具体措施:加强渭河流域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大 含重金属污泥企业污染整治力度;加强对排污单位监管查处力度;开展重 点行业专项执法检查;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特征和基本保证,人与水的关系是人与 自然关系的核心。保护母亲河,关爱渭河健康生命,不仅是党和政府列入议程 的大事,同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陕西省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作为 一个涉及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的社会团体,近年来十分关注渭河的综合治理与开 发,一直在为渭河的治理奔走呼

11、号。 2003 年,陕西省黄研会组织理事中的部 分学者、专家和水利工作者通过渭河流域实地调研,向省政府提出了解决渭河 生态治理的意见和建议。建议加强渭河源头及沿岸植树造林、推进水土保持, 治理河水污染、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合理配置水资源。此外,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通过各种形式表达要加快治理 好渭河的意见和建议。已 80 岁高龄的原陕西省政协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安启 元同志,对渭河生态治理锲而不舍,曾六次向全国政协会议提案,建议彻底根 治渭河水患,加快投资治理。三、对咸阳市政府在渭河流域治理方面的建议相关各单位应思想重视,目标明确,切实把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工作作 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

12、来抓,确保省级环保模范城市调研评估意见的整改措施落 实到位;咸阳市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以奖励在环保方面有较大贡献的个人及 单位,大力鼓励科技创新,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从源头层面根治环境污染 问题;在下一阶段,深化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监管,启动重点镇、工业园区污 水处理厂建设,继续推进渭河生态治理工程,监督企业达到新的水污染物排放 标准;继续做好污染同治工作,继续和甘肃、西安、宝鸡等地加强联系,适时 召开污染同治工作联席会议,交流治污经验、商讨治污措施,进一步做好跨境、 跨流域污染同治工作。四、咸阳市渭河流域综合整治的整体评估为了咸阳市人民及渭河下游沿岸各地人民的福祉,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 展,

13、为了城市的美好未来,咸阳市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重拳出击,采取了工程 措施与行政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并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建设对环境所造成的不 利影响,而且针对渭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水环境恶化、洪水威胁、水土流失等 重大问题,提出解决的基本思路、总体布局、重点治理措施、实施安排意见等。总体来说,经过近十年的努力,通过“关、建、治、管、投、创、研”七 大举措,综合运用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使渭河污染治理进入新阶段。渭 河流域综合污染指数已由 2003年的 9.04下降到2010年的2.0左右,渭河咸 阳市出境断面监测显示,断面高锰酸盐指数连续两年以 15%的速度下降,化学 需氧量达到 V 类水质标准。在

14、一系列喜人数据面前,我们不应该因为我们所取得的成绩而沾沾自喜, 因为这只是在“还债”。在喜人数据的背后,我们还应该看到,现在的渭河环 境距离上世纪前期的环境还有多大距离。另外,在实地调查中我还发现,在渭 河沿岸的比较隐蔽的地方,依然能够看见一两个流着充满白色泡沫的污水的排 污口,但是我希望这种漏网之鱼不再有,我也希望有关监管部门能真抓实干, 严格执行有关政策,尽快关闭相关违规排污企业。此外,咸阳市政府还应该加 大在渭河流域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技投入,引导相关企业开发节水、污水处理新 技术及进行工序创新,以求最大程度的减少污水的产生。此外咸阳市政府应认 真执行陕西省政府于 2009 年启动的渭河“水

15、专项”课题研究工作,争取找到 有效解决渭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的问题的途径,为渭河治理提供良好的 科技支撑。在渭河水污染治理的实践中,咸阳市政府提出了独特的“咸阳模式”,即 “企业建厂、政府建网、企业经营、政府监管,企业按规定标准排放、政府按 达标水量付费”的BOT模式,此模式有效解决了政府资金不足、某些企业自律 能力较低的难题,使政府和企业之间形成有机联系,在实践中政府和企业实现 了双赢,越来越多的企业表示愿意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形成了一个良 性循环,我认为,此模式可以在全国加以推广,最终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 的“双丰收”。五、参考文献 2010 年 11月01日 每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2007 年08月09日 三秦都市报 2006 年05 月 21 日 中国经济网 2011 年08 月 11 日 咸阳日报 陈奋翔 2010 年08 月 01 日加强渭河生态治理 王安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