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2课时教案人教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5879254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2课时教案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2课时教案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2课时教案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2课时教案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2课时教案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教学资料部编版初中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学生交流对丁肇中的了解和认识,导入新课。二、局部探究【精品课件研读课文,重点段落可播放【影视课文】,学习论证方法。(一)学生自主思考,回答。1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与作者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吗?2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的意图是什么?3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4第12段举自己的经验证明了什么?答案预设1(1)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不一样。作者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2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已”,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以此

2、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3举研究竹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的观察。4举自己的经验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是毫无帮助的。(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参考1道理论证。如,开篇对“格物致知”的解释说明,给读者一个明确的概念,从理论上阐述了“格物致知”的含义。又如,对实验精神的重要性的论述,从科学进展的历史角度,阐述精辟见解,从正面论述实验对于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2举例论证。举例子阐述道理作用论述角度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头痛失败论证传统教育不是

3、真正的“格物致知”使论证更具体、形象、生动,更具有说服力反面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实验的过程有机会的探测使论证更具体、形象、生动,更具有说服力正面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策中国学生偏向而不愿动手使论证更具体、形象、生动,更具有说服力反面作者在美国的学习经历以埋头读书应付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反面可参考【微课堂】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活动三 质疑问难学生就本节课中产生的疑问及未能解答的问题,向全班提出,师生回答,或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三、总结拓展1深入思考内容,体会讲演词的特点。2学生复习总结本课知识点、文章内容、论证方法等。3讨论:你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吗?请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大家讲一讲。参考生1:下雪了,我伸出双手,接过翩翩飞来的小雪花,在手指温柔的一握中,小雪花不见了,只见手心里泪珠点点,于是我知道雪融化后是水。生2:我怀着好奇心,想知道钟表的工作原理,怎么办呢?我大胆卸下了钟表的零部件,按照图纸提示小心翼翼地安装好,结果表走得不准了,但我明白了钟表的工作原理。四、作业设计以“如何才能避免高分低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讲演稿。可参考【写作训练】五、板书设计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提出问题: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分析问题 实验精神的重要性解决问题: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论证方法: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