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句复习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5877185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喻句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比喻句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比喻句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比喻句复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比喻句复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比喻句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喻句复习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巧用比喻,扮靓语言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思想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发展”,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才是语文教学的关键,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在高一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语文课上,我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多年以来语文学习的最大困境是写作文,同时在这些学生中有90%的学生不是苦于自己作文无话可写,而是苦于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只是干巴巴的句子,没有文采,不能吸引人。这一现象在学生的随笔作业中表现得异常突出。学生们特别期待老师能教给他们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来改善这种尴尬境地。本节课安排在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散文单元授课结束后,意图在于通过对第二单元的散文学习,让

2、学生通过品味散文的优美语言,充分感受文章中善用修辞特别是比喻的修辞方式的语言运用妙处,有意识培养学生将课本所学到的感悟与方法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学习并掌握住比喻的特点及作用,能利用其来表情达意,扮靓语言,使学生习作优美生动起来。【课堂实录】(一)导入(音乐:多媒体播放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师:这是一首有名的民歌,在歌中介绍一位美丽的姑娘,这位姑娘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美丽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这样的比喻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了起来。(理想状态:通过导入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意识到比喻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潜意识中希望学生们也能更多关注欣赏优秀的民族音乐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实际状态:

3、创造了优美和谐的氛围。不足之处多媒体播放声音有些小)(二)复习课文所学比喻句,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有意识运用比喻装扮语言。师:在我们刚刚学过的荷塘月色和我的空中楼阁中也运用了很多比喻句,比如师生齐背:“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山如眉黛,小屋恰是眉梢的痣一点”师:这些比喻句极富文采和感染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在历年高考作文的评析过程中,很多地方都把语言优美,有文采作为发展等级的重要一环,可以说不管你的作文构思多么巧妙,立意多么深刻,都离不开生动活泼的语言作依托,而扮靓语言最有力的法宝之一就是巧用比喻。(幻灯片打出课题:巧用语言,扮靓语言)(理想

4、状态:学生能熟练背诵课文中运用比喻的精彩句子。通过老师的导引并能联系到自己的实际需要,积极投入课堂中来。 实际效果:预期目标基本达到。)(三)复习比喻句的特点及构成比喻句的条件师:比喻句大家并不陌生,那么比喻句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呢?生:本体、喻体、明喻、暗喻师纠正:明喻、暗喻属于比喻的种类。(同时板书正确内容)生:还有比喻词。师强调:比喻词不是组成比喻句的充分条件,明喻有比喻词如“像”、“仿佛”等,但还有些比喻句有时是可以没有比喻词的。比如全体学生回答:暗喻,借喻等等师:同时有些句子虽然有“像”、“仿佛”等词,但并不是比喻句,为什么呢?(幻灯片示例:1.他长得像他的父亲 2.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

5、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浪漫的少年时代。 3.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学生1:没有本体喻体。教师反问:没有吗?学生2:前后两种事物虽然具有相似点,但他们的性质是相同的,不能构成比喻句。教师肯定答案做总结:构成比喻句的条件应该有两个1两种性质不同的事物;2两种事物有相似点(理想状态:学生能顺利并正确说出比喻句的特点和构成条件;实际状态:对比喻句的构成条件不是特别明确)(四)通过小故事,明确比喻句中相似点越贴切,比喻才会越贴切。(幻灯片放映,教师叙述故事)师:在晋代有这样一个故事:晋代名相谢安和侄子、侄女聊天,忽然指着窗外飞舞的雪花问:“大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谢朗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

6、回答:“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不禁叫好。谢安为谁叫好,为什么呢?全体学生:为谢道韫叫好。学生:这两个比喻句本体都是雪花,但喻体不同,一个是盐,一个是柳絮。盐、柳絮跟雪花都有相似点,都是白色的,但把雪花纷飞比喻成柳絮因风起舞,特别有动感,特别的美。师补充:把雪花纷飞比喻成空中撒盐特别生硬,不能给人以美感,而柳絮飘飞特别轻柔,给人创造出一种美的意境来。比喻其实就是相似的联想,好的比喻不仅能扩展读者的想象空间,更能创造出诗情画意的意境来。这种效果来自于对比喻句相似点的把握,只有抓住本体的特点,找出与喻体最贴切的相似点才能形成恰当的比喻句。(理想状态:会欣赏好的比喻句,领会好的比喻句最重要在于相似

7、点的把握。实际状态: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很好,能充分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五)语言应用训练分层次训练,由浅入深练习1“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的后面连接哪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B)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像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白的羽毛 C、像千万朵闪烁的银练 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理想状态:学生能根据前面的例子,轻松找到正确的答案。实际状态:学生都能选出正确答案,并对最佳答案进行赏评)练习2、一位学生在习作中描写落叶飘零的情景时写到:“一片片的落叶,轻轻悠悠地飘向原野、大道,也飘在人们身上。”写后他觉得还不够形象,你能不能借助比喻的修辞方法帮他修改一下?提示步骤:第一步,

8、找出比喻对象落叶;第二步,展开相似联想,想出恰当的喻体学生修改1:一片片落叶如淘气的小精灵,轻轻飞向原野、大道,飘落在人们身上。学生修改2:一片片落叶好像飘飞的雪绒花,轻轻地飞向原野飞向大道,飞落在人们身上。学生点评:相似点把握得还不够准确。教师示例:一片片落叶像蝴蝶拍打着金灿灿的翅膀,轻轻地飞向原野,飞向大道,飞落在人们身上。(理想状态:学生能找出贴切的喻体加以修改,认识到作文只有经过不断的修改才会更加完善。实际状态:学生想象能力不够,不能很快找到贴切的喻体,但学生已经体会到文章中运用比喻的艺术表达效果)训练3:学生在实际习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抽象概括的话题,这时候运用比喻,可以使抽象事物具体

9、化,让人更容易理解事物的内涵和本质。如一位学生在写关于“生活”的话题时,这样解释到: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生活是一首诗,有抑扬顿挫,也有平平仄仄;生活是一首歌,有低沉忧伤,也有激昂欢乐。(请一名学生朗读句子。)教师跟学生一起分析句子的特点:比喻句的运用不仅使抽象事物具体化,而且几个形式一致的比喻句排列,使其具有了诗歌的韵味,读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感。生:从形式上都是以本体+喻体+相似点的句式排列;从内容上抓住了生活的本质特征,相似点体现了生活真实、生动、多彩的特点。师补充:本体是抽象事物的比喻句,一定要抓住本体的本质特点,重在把握本体与喻体相似点的“神似”上,喻体要选择具体事物

10、。从“青春”、“母爱”、“诚信”、“快乐”、“幸福”话题中任选其一,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模仿“生活”话题的句型特点, 写一段话。以小组为单位,推出最优作品展示小组1:青春是一丝暖风,唤醒了沉睡的荒原; 青春是一缕阳光,温暖着冰凌的寒颜; 青春是一道彩虹,编织了七彩的天空。小组2:青春是无知的孩子,有时天真浪漫,有时年少轻狂; 青春是通向理想的阶梯,有时平平坦坦,有时坎坎坷坷; 青春是汪洋大海,有时波涛汹涌,有时风平浪静。小组3:母爱是一首无声的歌,优美的旋律需要我们用心倾听; 母爱是一盏明灯,总是在黑暗中为我们导航; 母爱是一滴甘露,滋润我们饥渴的心田。教师示例,学生朗读前两个,全班齐读最后一

11、个(1)快乐是蛋糕上的那颗红色的樱桃,酸酸甜甜,令人回味无穷。快乐是人生的大提琴,拉出了一串串孕育着希望的音符。快乐就像一股涓涓细流,虽然微小,却源源不绝。(2)幸福是玉兰花散发的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幸福是一坛酿酝已久的陈年老酒,令人回味无穷。 幸福是一泓清澈的泉水,滋润彼此的心田,洗濯我们的心灵。 (3)青春是一首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 青春是一团火,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 青春是一面旗帜,她召唤我们勇敢前行; 青春是一支笔,她描绘着我们五彩的世界。(理想状态: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只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形式相近的比喻句就可以,同时也为仿写练习做铺垫。实际

12、状态:学生对比喻句的运用基本达到要求,虽然有些同学没有写出精彩的句子,但已经有意识模仿精彩句子来丰富字句了。)(六)作业 在“青春”、“母爱”、“诚信”、“快乐”、“幸福”话题中选择课上没有写过的话题,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模仿“生活”话题的句型特点, 写一段话。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堂语言应用的训练课,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美化语言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巩固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方法。从本节课的效果看,基本达到了这个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一些列问题和练习的探究和演练,培养了学生语言鉴赏的能力和语言应用的能力,通过生生互评,生生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基本掌握了比喻的应用技巧方法,并在实际

13、习作中尝试应用,写作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整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课上学生的练习机会还是很少,而且有些知识点还需要扎实,细化。课后检查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好多比喻句并不是十分贴切,原因在学生对比喻句的相似点还是把握不到位,这让我思考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考虑怎样能正好落实知识点,从而更好地达到理想的效果。点评本课例独辟蹊径,从教材中开发和利用语言训练的教学资源,将学生的视野由阅读引向语言训练,由教材引向生活。从而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抓住了语言的训练点,注重语言的积累和理解。一、创设优美情境,引领学生走进课堂。 这节课的课堂设计比较新颖,“西北民歌之父”王洛宾的一首边

14、疆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创造了优美和谐的氛围,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住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堂中。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了师生互动,让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以和学生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巧妙的点拨,进行“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习惯,课堂真正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这样的舞台是充满智慧的,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而是一个善于创设情境,富有教育机智的人,她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唤醒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进

15、行科学训练,有效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这节课给了我们一些启示。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达成目标的意识性很强,一步步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这表现在几个方面:有明确、恰当的目标;有由浅入深的顺序;有精要、有用的指导;有扎实、有效的步骤;有便于仿效的范例。也正因为如此,学生在“巧用比喻”这个问题上有了一定的进步。当然,董姣老师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如何安排课堂前后的容量,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如何强化练习的指向性,能否采取适当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写好比喻句的关键所在;以及课堂演练时站在学生的视角看问题是否更好等等,均需再加斟酌。走近“比喻句” “()像()”是一个复习的重点。怎样让学生已经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能模仿练说“比喻句”,而且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突破。师:出示“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让学生数一数,句中出现了几种事物?哪几种事物?学生很快地找出:影子和小黑狗。点拨:影子和小黑狗本来是两种不同的事,他们哪儿相象呢?生:影子和小黑狗一样都是黑的。生:影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