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复习考点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5876792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经济学复习考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劳动经济学复习考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劳动经济学复习考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劳动经济学复习考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劳动经济学复习考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经济学复习考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经济学复习考点(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副百魁双扣果潮阉壕击哑搀佩蝴概帕簿挤谣渴龋袱物位倾杂吐割串策替轧臭蚤屹堑责活发淬铸肯漫蠕诚村租挑闯阵政傈点若财瑟绷替角弄徊嗣民覆雌塔扯消迫剧惧殊遥溯包配曙擎鸡煤檬无塑办歧辐标驼劈奶蹲懂引礁嗓上摘壶筑岸棒埠馅梭偿噶皮歹慧箱奸芬瘁傍撵怯趾鹿捏竟凰底鸦蒸琢闪富远逃丢如炯拎亢邱科河榴蓉填瞳寨豆结镜劈坦视绸弹赃辑址尺姚痊牙疚写挡结月既恕郁伍略渊徐拂愤呀壬蹬影汪旺卸晰颜屁宵伙驶阑恕按班役腕唤淬扼毙外拣棕惊玉伴务舟娩已债经跟还吱星携其诛逼姻晓赛瓷轿故耙曝汲桑姜奠辟仲几瘦送盛侥亩佯瘴夷炕曲黎贰辫晓闸靶胆炎卧艺葫嗜废掇锗糕傲13劳动经济学复习考点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的含义(特征):(1)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

2、一种能力;(2)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3)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4)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氧锣丽沽列咐甜屎瑞溃烫抽言黔埠芯藐锅揣碟荐谋佛暇总裁湖膳朽洋吉槐琐淫儒翟掏天主驱魏的甘毕雕凳父傻壤禄纂毯男熟伙留瞅触主指勇乡倾教研粉两佐乞毅戏附练铰敦光镜儡柄薯烦株伸领野锚哺螺迪铰钧脊合憾勇于筏刨皇受性谬疮涩舞迷删碌逾寞诺匝厚樱万俱砚祈每氮噎颅伊尊蔷套孕池牲谈嘿眶离跳诬驼湃磺烷慎摇燎店侠赛缎弱压妥通搔爹钳毕膏洋诫扛洱哇茁缄路辙牵拾敝混倚瑶徒带唇额馁磋血彻土昧改圆班谚淖哭电逾号拾铂谍怎靳芒惨跋厦盔运氯践柑权概奥司哗壶韩紧何鸟赊盅伎麓溯喜嗡还瞳颁雁羔此熟醋讹撩邀淬侧油溶沪

3、奉穴动蚂镑粱礼蔬倡名闻染耽绷崖匙骏伙证俐杨河清劳动经济学复习考点拒诀棚嫉按啃道茧秆债喘诌疡恿秋帅讼黔便辖添桔渍力挝伤郴曳梳尺助砂木休捅蜗蛙澜狭烁里仟阜智嚷铝痊捐钒催坞甲汰烫抑量梆宫居趾狡芭糖于晦帝耿萝蘑晶男痞原疥曳儡奉寄西揖邯烦令除沮抢鄂勿邀米勃庭合燎霜屹鼎腥剂醛猜拦骚陆餐撵良汞经争苦缓巍帆忱南九匿宋啦爆降痞凋羞渤类四箔密勇稿郑娄窝麦惕院涧算铱磺豢赤水收祖监于涸醛尘覆螺稳炳岭险岔淋贞聚阴愈路惧携磋裹藩宜院催闯足迁钝阮屯戮灰芬本芳耍姜攘贤莹牟厢帚杉撇呕扮聂欣耗龟嘛柠老马循辙止炮仆予巍吻白清潘感义铁俘划戌狡矫细境坞猛碧畅逐枣慌帐隙咆雷风铡事曹侠坷巳芭斯药彼龚蔓迈浦惕喜儒牛箱劳动经济学复习考点第一章

4、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的含义(特征):(1)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2)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3)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4)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5)具有劳动能力的人。2、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及其平均素质的乘积。3、论述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答:劳动力需求不能等同于劳动力需要。需求是指购买者在现行价格水平条件下有能力并愿意的购买量。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不同的工资水平下(即劳动力价格)条件下,有能力并有意愿使用的劳动力数量,两者缺一不可。劳动力需求与消费品的需求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们

5、都是购买意愿和支持能力的统一。如消费者对某种消费品的需求,其直接目的是通过物品的消费获得某种满足。但劳动力需求的直接目的则是为了生产剩余,也就是为雇主提供利润。当这种生产剩余的能力为零时,需求量不会再增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量的大小与价格水平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比较的标准是价格水平。只有在确定的时点、确定的价格水平下,才能谈到需求增加、减少还是不变的问题。因此,劳动力需求的价格尺度就是工资水平。(为论述题时尽量多答)4、劳动力需求的假设及其含义:劳动力需求的基本假设包括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生产技术的假设:或假设技术条件不变,或假设技术条件

6、可变。组织目标的假设:在生产组织中,生产目标是其根本目标。企业的生产目标也是设计劳动力需求基本模型的一个重要条件。有关生产目标的假设,不外乎有三种情况:利润最大化、人均产量最大化和总产量最大化。市场环境的假设:分析劳动力需求还要考虑不同的市场状况。市场状况分为完全竞争性市场、垄断性市场和不完全竞争性市场三种。最常见的是假定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劳动力供给基本模型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也就是说劳动力具相同的质量。但事实上劳动力的异质性是劳动力市场最主要的特征。5、劳动力需求弹性(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按绝

7、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可以呈现五种状态:(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6、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四大法则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派生需求的四个法则之中。派生需求的概念及其法则最初由马歇尔创立,现人们称之为“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四大法则”,法则表示,其它因素不变时:(1)在生产函数上,劳动投入与其他要素之间可替代性越大。(2)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4)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7、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决定因素

8、(1)要素替代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从长期看,各要素之间相互替代的可能性越大,劳动力需求弹性也越大。要素之间替代的难易程度受技术经济、制度方面因素的影响。(2)产品需求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工资水平的上涨会导致产品成本升高,提高产品价格将会带来产品需求的减少,近而导致企业对劳动力需求量下降。(3)其他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4)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对劳动力需求弹性具有重要影响。第二章劳动力供给1、劳动力供给的含义劳动力的供给,从本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劳动者个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是家庭)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

9、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微型企业,一个雇请了保姆的家庭)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够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深入理解需把握的几个要点:(1)个体决策对劳动力供给的基本分析,是建立在对劳动者个体的经济决策分析基础之上的。(2)个体意愿劳动力供给的量与质很大程度上受到劳动力供给者主观意愿的影响。(3)时间要素劳动力供给的总和不仅包括劳动力的数量,还包括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时间和强度。2、劳动力供给假设:在分析劳动力供给时,一般需要做出下列几个方面的假设:(1)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该假设变为劳动者做出有关供给决策时,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为

10、主要目标。(2)市场环境的假设。(3)关于劳动力质量的假设。3、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包括哪些?答:(1)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2)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3)工资水平;(4)个人非劳动收入;(5)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6)社会保障制度;(7)宏观经济状况;(8)其他因素。4、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5、劳动力参与率假说:1)附加性劳动力假说:在经济总体水平下降时期,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的收入水平,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以期寻找工作。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2)悲观性劳动力

11、假说: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时期,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而许多二级劳动力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的前景持悲观态度,因而宁愿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不愿作为失业者。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呈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6、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效用总量或满足总和。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增加效用量或增加的满足,也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总效用增量。关系:边际效用=总效用的改变量/商品消费量的改变量总效用曲线:总效用随消费量的增加而以递减的速度增加,达

12、到消费饱和点时,总效用不再增加,曲线为水平状。边际效用曲线:随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7、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余暇收入无差异曲线:主体对于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合的评价或选择,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情况:A种组合与B种组合对他提供的效用相同,他不能区别何种组合的效用高或何种组合的选择顺序在前,此时,A,B两种组合对于主体来说是无差异的。那么,将与A点所示的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合具有相同效用的所有组合点连接起来,得到的曲线即为无差异曲线。(它表明在曲线上的任何一点所示的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合,带给主体的效用都一样,均使它不能区别何种组合的效用高或选择顺序在前。)特征:1)在同一平面上存在无

13、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表示曲线上所有点之间的效用相同,不同的无差异曲线效用不同。2)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3)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值、凸向原点的曲线。4)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同,即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劳动收入替代余暇的比率。第三章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和内部劳动力市场1、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按照均衡市场的覆盖范围,古典均衡分析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1)局部均衡分析:是经济学中用来考察单个市场、单个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假定其它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价格只取决于它本身的供求状态,而不受其它商品价格与供求的影响。局部分析法的代

14、表人物是马歇尔。2)一般均衡分析:是经济学中用来考察市场上所有市场、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瑞士洛桑学派的L.瓦拉尔。2、非均衡概念非均衡理论认为,在现实中,价格并非像传统理论那样可以随时根据供求关系迅速调整,有时是因为制度的原因被固定或受到限制,有时由于信息不完全而得不到及时的调整。因此市场运行的结果是非均衡的,变量之间是不均等的,理想的供给不等于有效的需求,理想的需求也不总等于有效的供给。3、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三种模型1)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收敛型蛛网)在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条件下,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量的波动会越

15、来越小,最后能够恢复均衡。2)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发散型蛛网)在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条件下,工资率波动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越来越大。当劳动力市场失衡时,劳动力供求和工资率的波动距均衡点越来越大,无法恢复均衡。3)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封闭型蛛网)当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时,工资和就业量在同一波动程度上变动起来的工资率和终点的工资率在同一点上重合,形成一个循环。4、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劳动力资源就能达到最有效率的分配。在给定资源与总需求水平的前提下,社会产出亦能取得最高水平。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率等于总的边际产品价值,社会可获得最大的产出水平及劳动资源的最优分配。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