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设计精品] 中国二氧化硫的行业分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587616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640.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秀毕业设计精品] 中国二氧化硫的行业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优秀毕业设计精品] 中国二氧化硫的行业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优秀毕业设计精品] 中国二氧化硫的行业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优秀毕业设计精品] 中国二氧化硫的行业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优秀毕业设计精品] 中国二氧化硫的行业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秀毕业设计精品] 中国二氧化硫的行业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毕业设计精品] 中国二氧化硫的行业分析(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中国二氧化硫的行业分析院(系部):资源环境学院 专业名称 :环境工程 年级班级 :2007-(2)班 学生姓名 : 指导老师 : 时 间 :2011年6月 、 摘 要 二氧化硫排放是当前全球关注的问题,如何评估各种因素在二氧化硫排放中的贡献程度对于抓住其中的关键因素,促进二氧化硫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经济规模、经济结构、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二氧化硫排污系数和去除效率的二氧化硫排放恒等式,运用LMDI分解技术,对中国2001-2008年的二氧化硫排放从产业层面进行了解。因素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总量的扩张是中国二氧化硫排放继续增长的最主

2、要因素,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则是抑制二氧化硫排放增长最主要得因素,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二氧化硫排放的增长有影响作用,但是总体而言,作用相对较小,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能源结构的调整也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排污系数因素也相对促进了二氧化硫的排放。脱硫技术的提高改变了去除效率,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我国二氧化硫减排需要进一步的努力:短时间内,在产业内部推进产业内升级,特别是工艺创新和工艺升级等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从长远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则是降低二氧化硫排放的可行选择;继续推广开发新技术、利用新设备改变二氧化硫的排放效率也是二氧化硫减排的途径;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生能源

3、来优化能源结构才能真正达到减排的目的。 关键词: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因素分解;LMDI;中国 1本科毕业论文 AbstractAbstractSulfur dioxide emissions has been drawn much attention from all ober the world. How to assess various factors in the contribution of sulfur dioxide emissions is important to seize the key factors to reduce the sulfur dioxide emiss

4、ions.We build an identity of sulfur dioxide emissions based on economic size,economic sructure,energy intensity,energy structure,sulfur dioxide emission factor and removal efficiency and use LMDI decomposition to understand Chinas sulfur dioxide emissions from 2001-2008 from the industy level.The re

5、sults show that the expansion of economic size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Chinas sulfur dioxide emissions,energy efficiency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of inhibiting the growth of sulfur emissions,and changes in economic structure affect the growth of sulfur dioxide emiss

6、ions ,but overall, effect is smaller,and its potential does not play out.The adjustment of energy structure also helps to reduce emissions of sulfur dioxide. Emission coefficient factors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emission of sulfur dioxide relatively.desulfurization technology changes removal efficien

7、cy ,thereby reducing emissions of sulfur dioxide.Chinas sulfur dioxide emission reduction needs to further efforts.In a short time, to promote industrial upgrading ,especially process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upgrading within industries, is the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the energy efficiency.In the

8、 long run,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re the viable options for reduction sulfur dioxide emissions.Changing the efficiency of sulfur dioxide emissions b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using new equipment is a approach to reduce sulfu

9、r dioxide emissions.By developing renewable energy and new energy to optimize the energy structure can really achieve the emission reduction objectives.Key words: Sulfur dioxide emissions; LMDI decomposition; IIndustry breakdown3本科毕业论文 目录目 录摘要1Abstract2目 录41前言61.1 二氧化硫的定义101.2 二氧化硫的危害101.3 二氧化硫的来源11

10、1.4 二氧化硫污染状况及趋势111.4.1二氧化硫排放状111.4.2 城市二氧化硫污染状况131.4.3我国二氧化硫排放趋势141.5 二氧化硫排放存在的问题161.5.1 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能源利用效率较低161.5.2 二氧化硫减排工作起步较晚,国产化脱硫技术和设备水平不高161.6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162 二氧化硫的因素分解172.1 模型构建与分解技术172.1.1 LMDI分解方法172.1.2模型构建142.2 数据来源152.3 数据处理分析162.3.1 二氧化硫排放因素总体分析162.2.2 主要行业排放因素分解172.2.3 重污染行业分析173 结论及建议173.1

11、结语173.2 我国脱硫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建议173.2.1 现状及问题173.2.2 建议及对策17致 谢29参考文献304本科毕业论文 前言1前言1.1研究背景在传统经济学范式中,资源和环境只是“自然要素”,是经济的外在变量,甚至是与经济无多大关联的外部因素。即使是现代主流经济学,也是将人类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把生态系统作为实现人类物质利益最大化的资源,认为自然资源的供给能力和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都是无限的。这种观点体现了工业文明的发展观。随着工业文明发展至今,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生态压力日益接近极限,资源环境的有限性与经济增长的无限性的矛盾日益尖锐。正如马克思指出,“文明如果是自然地发展,而

12、不是自觉的发展,则留给自己的是荒漠”。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但是,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也许在历史上绝无仅有。英国用了差不多整个19世纪才使人均收入增长了2.5倍,美国在18701930年的60年间收入增加了3.5倍,日本在19501970年增长了6倍,而中国却比它们都快。自从1979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收入增长了7倍。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支付了昂贵的资源环境代价。OECD组织经过18个月的调查,提供的中国环境报告称,中国有1/3的河流、75的主要湖泊、25的沿海水域遭受严重污染。中国

13、超过1.7万个城镇没有污水处理厂,近10亿人的排泄物几乎没有经过收集和处理。该报告总结说:“中国的经济在向发达国家迅速靠拢,但环境水平却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近似1”。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表的环境可持续指数(ESI)显示,在全世界144个国家中,中国排名第133位。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每年因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已经占到GDP的82。2006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显示:在未计入自然资源(耕地资源、矿物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耗减成本和生态破坏成本的情况下,在未计入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10多个重要项目的环境污染损失成本的情况下,在列入核算的

14、项目仍存在“低估和缺项”的情况下,2004年全国仅仅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到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如果在现有的治理技术水准下全部处理2004年点源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需要一次性直接投资约10800亿元,占当年GDP的6.8左右。而200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3年仅仅增长了9.5。也就是说,仅仅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处理部分污染物需要的一次性直接投资数额加起来就超过了当年增长的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课题组在研究了我国19952005年工业化实际情况后得出结论,我们现在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很多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地可以承受的极限3。2006年,我国GDP占世界GDP总额的5.5,而我国当年能源消耗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总消耗的15;钢材消耗3.88亿吨,占世界的30;水泥消耗12.4亿吨,占世界的54;SO2、COD、POPs和汞排放量居世界第一4;CO2排放量世界第二。我国这种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增长方式,使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20多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