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第十册第三单元语言的艺术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5873800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第十册第三单元语言的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第十册第三单元语言的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第十册第三单元语言的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第十册第三单元语言的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第十册第三单元语言的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第十册第三单元语言的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第十册第三单元语言的艺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五下教材 第三组语言的艺术教学设计寿光世纪学校 毕英春 学习目标:1运用“想言外意,读内心情”,感受语言的巧妙,体会杨氏子的聪慧,晏子的能言善辩,伯诺德一家人的智勇双全。2初步学习两种文体:文言文、剧本(并练习运用)重点难点: 1提高阅读能力,学习“想言外意体会语言巧妙”的方法。 2认识剧本,并尝试运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杨氏之子晏子使楚一、浏览导语,提取主题快速浏览导语,从导语中,你看出这组文章的内容主题是什么?语言的艺术板书课题。(理解题目中的两个“子”。杨氏是姓杨的一个人,“子”指的是儿子。晏子的“子”,同老子、孔子的“子”一样,是古时候对有学问人的敬称)。二、学习杨氏之子,悟法

2、同学们,我们先来看看“杨氏之子”的语言有什么巧妙之处? (杨氏之子与我们以前学的课文语言一样吗?文言文,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1正确读。这组课文大家已经预习了,谁先来读一读这篇文言文?注意断句。(预设: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家禽”中间学生可能没有停顿,出错时让学生借助注释来理解,理解后再读。) 2理解意思。文言文里有一些难理解的字,就像文章的眼睛一样,我们叫它“字眼”,只要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文言文也就读懂了。请你能借助注释试着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意思,好吗?还有哪儿读不懂?(板书:抓字眼,明文意) 3体会人物。甚聪惠。你怎么看出杨氏子特别聪明呢?(小组交流)为了方便学生交谈,教师出示提示语:

3、如果孔雀是孔先生家的鸟,那么 ;正因为没听说过孔雀是夫子家的鸟,所以 。(用这种“想言外意”的方法,体会杨氏子的应对如流,甚聪惠。) 板书:想言外之意 面对长辈的逗弄,孩子没有直接回答,“孔雀不是夫子家禽”,而是委婉作答,足见他的智慧。4积累背诵 这场对话真是精彩,非常经典,能不能把他背下来呢?三、依法学习晏子使楚 九岁孩子的回答令人大吃一惊,我们再来看看齐国大夫晏子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1晏子出使楚国,遭到了楚王的三次侮辱,谁能概括地说一说是哪三次?(板书:钻狗洞、没人才、做盗贼) 2任选一处,划出晏子的话,想想他的言外之意,谈谈他的回答妙在哪儿?学生谈完一处,感情朗读一处。(伶牙俐齿、铁齿

4、铜牙) 本想侮辱晏子的楚王,最后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出示最后一段)学生读。 晏子语言的巧妙,赢得了楚王对他人格的尊重,和对齐国的尊重。这真是: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3同学们想不想看看晏子使楚文言文是什么样子?出示句子“齐之临淄三百闾何谓无人?”“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怎么理解? 文言文版的语言更加凝练,同学们背诵积累下来。 板书:杨氏之子 晏子使楚想言外意 钻狗洞甚聪惠 无人才 能言善辩(尊重) 做盗贼第二课时:半截蜡烛打电话一、围绕学案,学生自学浏览课文概括内容1剧本半截蜡烛,讲了件什么事?2相声打电话,说了件什么事?故事里的那个人说话有什么特点?想言

5、外意体会内心半截蜡烛一课中,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为了保住国家秘密,同敌人斗智斗勇。你最欣赏谁的语言?想想他的言外之意,从他的话语中,你读懂了他的什么?二、班内交流 在第二环节:最欣赏谁的语言时,让学生感情朗读。如“这盏灯亮些”,如果突出“这盏灯”怎么读?如果突出“亮”呢?三、认识剧本,改写剧本待学生交流后,小组内讨论:剧本和一般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简单总结出剧本的文体特点:如果让我们把晏子使楚“钻狗洞”一段,改写成剧本,怎么改?学习表达拓展运用 晏子使楚 (第一幕)时间:地点:人物:城门看守 晏子 【 】 城门看守: 晏子: 城门看守: 晏子:全班交流改写的剧本。对于相声的学习,简介处理:相声啊,它是一门语言艺术,讲究说学逗唱。一个人说,叫单口相声,俩人儿说,叫对口相声,好几个人说,那叫群口相声。四、总结整组教材 杨氏之子,语言风趣显聪惠;齐国晏婴,伶牙俐齿赢尊重;法国一家,巧妙机智救国家;打电话罗哩罗嗦事不成。语言就是艺术,语言就是武器。练就妙语赢天下,拥有口才闯四方。板书: 剧本特点:1 开头有时间、地点、人物。2 以人物对话推进情节。3 有场景、表情、动作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