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5870748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朱元思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与朱元思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与朱元思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朱元思书》(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一、 检查字音、字义、语句翻译二、 二、解析课文(一)第一段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来里的风景,作者是怎样概括的?本段在全文起什么2请分别找出本段中写景、叙事、抒情的语句。提示:写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叙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作者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尽兴观赏的情形。)抒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小结:写作者游览的地点及对桐庐一带水总的印象,概括地描述了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奇山异水,是文章的总起部分。(二

2、)第二段1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哪两种状态描写了富春江水怎样的特点?提示:静态和动态;写了水之清、水之急,都突出了富春江水“异”的特点。2静态描写了水的哪些方面?动态描写了水的哪个方面?(要找出对应的语句)提示:静态:A.水色水皆缥碧;B.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或用前四句即可表明水清) 动态:水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三)第三段1作者写奇山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写了哪几种景物?明确:视觉:高山寒树、轩邈成峰;听觉: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转不穷、猿叫无绝四种。2文中所描绘的是一种非常喧闹、非常嘈杂的景象吗?明确:这里的声音,都是安静的,“洁净”的。所以这是以闹来写静,或者是,以表面的繁杂来写

3、单纯。分析:这里表面上喧闹、嘈杂,实际上,却都是自然界的非常和谐的声音,没有社会上、官场里、商场里那种人声鼎沸。这种嘈杂,是一种天籁之声,是上天构造大自然,让所有这些动物发出的真实的声响,是非常洁净的声音,它们发出声音,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利,既不是奉迎拍马之声,也不是争权夺利之声,更不是风萧萧、马悲鸣,刀枪剑戟冲撞的厮杀之声!3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呢?明确:因为作者此时可谓陶醉于大自然的绝美景色之中,自然人世间争名夺利、官场角逐的一切,都变得了无趣味了。另外,作者被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得到洗涤而变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追求了

4、。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而和谐、幽静而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自然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三、品读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要更好地理解文章,必须反复诵读课文。指导诵读(出示问题)A下面的句子应按怎样的节奏去读?风烟俱静,天山共色 水皆缥碧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B在诵读中,下面的句子的重音应该落在哪里?从流漂荡,任意东西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C诵读中,下面的句子在舒缓或顿促方面该怎样处理?泉水激石,泠泠作响。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学生思考上面的问题并试读。要求:1同座相互读给对方听,共同找出最佳的方案;2再与其他组的同学相互交流。

5、)学生举手,在班内诵读要求:诵读之后,要说说自己这样读的感受及为什么这样处理的理由。学生间相互探究、纠正、补充。听范读(或录音)范读后,由学生模仿读一至三遍。然后,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阅读,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朗读成诵,感受文章山水之美目的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巩固字词知识和对全文的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指导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读出情感),可进行分组读、接力读、竞赛读等形式。四、探究主题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认为作者在这幅优美的山水写意画中要表达什么呢?明确: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感情)五、拓展延伸现在,全国兴起旅游热。“五一”或“十一”黄金周前,为了把这个大家不太熟悉而又非常美丽的景点推介出去,富春江旅游开发公司决定派一些推介员,到各地作宣传。如果你是一名推介员,该如何作宣传,才能把外地的游客吸引过去旅游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