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5、6课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5870100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5、6课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5、6课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5、6课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5、6课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5、6课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5、6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5、6课(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楚雄市吕合镇初级中学课堂导学案(初三语文) 编制: 罗正琴 审核: 日期: 2014-3-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学案课题1 孔乙己学案(共2课时)一、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3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二、自主学习:(一)、导语设计 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

2、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蕴。(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 1、写作背景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为什么酒店取名“

3、咸亨”呢?“咸亨”一词,最早见于易经。 易经中有“品物咸亨”之句。据尔雅 释诂:“咸,皆也”。“亨”是通达顺利的意思。 “咸亨”合在一起,就是一切通达顺利。在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之际,绍兴的咸亨酒店又重新开张了。、关于“孔乙己”原型的几种说法:()孔乙己中的主角孔乙己,据鲁迅先生说,实有其人,此人姓孟,常在咸亨酒店喝酒,人们都叫他“孟夫子”,其行径与“孔乙己”中所描写的差不多。(摘自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孔乙己)()他本姓孟,大家叫他孟夫子,他的本名因此失传。-他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以至穷得几乎讨饭。他替人家抄书,可是喜欢喝酒,有时连书籍纸笔都卖掉了,穷极时混进书房里去偷东西,被

4、人抓住,硬说是“窃”书不能算偷-他常到咸亨酒店喝酒,可能住在近地,却也始终没人知道,后来他用蒲包垫着坐在地上,两手撑了走路,也还来吃过酒,末了便不见了。(摘自陈根生的孔乙己从生活到艺术)()作者的本家,名叫“四七”。此人喜欢喝酒,抽鸦片,但能写得一手好字。经常穿着破旧肮脏的竹布长衫,头上歪戴瓜皮帽,到处游荡。他好骂人。却经常被人打。 -(摘自陈根生的孔乙己从生活到艺术)()相传当时绍兴城内有一个名叫“亦然先生”的,此人生活贫苦,为谋生计只得以卖烧饼油条度日,但不肯脱下长衫,又不愿大声叫卖。小贩们吆喝一声,他跟在后面低低叫一声“亦然”,令人啼笑皆非。孩子们常围着哄笑,异口同声叫他“亦然先生”。从

5、此亦然先生也就此扬名绍兴了。 “亦然先生”卖完大饼,就缓缓踱到咸亨酒店,掏出几枚铜钱,要一碗酒,一碟茴香豆,慢慢边喝边嚼着茴香豆。孩子们见了纷纷赶来讨豆吃,他就每人一颗地分给孩子们,直到碟中的茴香豆所剩无几,就用手盖住碟子,嘴里还念念有词:“多乎哉?不多也-”。(摘自黄道富咸亨酒店与孔乙己)( 三)、检查生字新词预习情况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颓唐( ) 附和( ) 分辩( ) 不屑置辩( ) 咸亨酒店( ) 砚( ) 荤菜( ) 羼水( ) 拭( ) 蘸( ) 惋惜( ) 阔绰( ) 舀水( ) 涨红( ) 绽出( ) 哄笑( ) 间或( ) 着了慌( ) 打折( ) 门槛( )2

6、、查工具书,解释下面词语。、不屑置辩: 。 、颓唐: 。、分辩: 。 、格局: 。大抵: 营生: 。附和: (四)、速读课文,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三、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1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1)概括介绍:“ 。”这种矛盾现象充分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2)肖像描写:第一次出场:写他“身材很高大”,说明他 ;“青白脸色”说明他 ;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他 的标志,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既表明他 。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 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 第二次出场:“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

7、,穿着一件破夹袄”说明他 。“盘着两腿,下面垫着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满手是泥”说明他 . 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3)语言神态描写: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说他 。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说他 。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说明他 的性格。 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说明孔乙己 。 “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亡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说明孔乙己 。(4)动作描写:“便排出九文大钱”既表现他 ,又对

8、酒店 。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心理。“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说明穷困潦倒到极点,“摸”字表明了他 。 、归纳孔乙己的性格。孔乙己 。四、巩固达标:、小说对孔乙己的描写,哪些地方是正面描写?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由这些描写看出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人?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五、本节课学会了什么?本节课,我学会了课题2 孔乙己学案(共2课时)一、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2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3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

9、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4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二、自主学习:、对次要人物的描写与分析() 掌拒:“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东西了!”四次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短衣帮 “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两次出现“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快乐的空气。” “谁晓得,许是死了。” ()小伙计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吗?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 ()丁举人“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在打折了腿。” 、文章通过对鲁镇酒店和次要人物的描写,你觉得孔乙己生

10、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环境?孔乙己生活在一个 的封建社会环境中。、学生合作探究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深刻理解孔乙己形象。思想原因: 。社会原因: 。由这些描写看出孔乙己是 的牺牲品,也是 的牺牲品。三、合作探究:1学生阅读课文的前三语段,也即“序幕”部分,思考:小说一开始没有直接写孔乙己,而是介绍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顾客的情况。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学生通读课文第412语段,也即小说的主体部分。合作探究:(1)文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2)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来麻醉失落的灵魂吗?请大胆谈出自己的看法。四

11、、巩固达标:、讨论:“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小说的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既然是“大约”,为什么又说“的确”,这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讨论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五、本节课学会了什么?本节课,我学会了:6 蒲柳人家(节选)一、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隐匿、荣膺、一气呵成、妙手回春、如坐针毡、芒刺在背”等词语。2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3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4. 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二、自主学习:(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