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07531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586809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0753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0753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0753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0753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0753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0753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0753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2019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l.根据课文默写。(8分) ,不亦君子乎? (论语八则)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 ,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无欲则刚。 (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 ,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吴楚东南坼, 。 (杜甫登岳阳楼)篮球巨星科比虽已退役,但篮球世界还有正值壮年、气势如虹的詹姆斯,还有更加年轻、青出于蓝的库里真可谓“ , ”。(赵翼论诗)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jn持( ) mng( )懂 坦荡如d(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们有责任在语言交流中

2、正确使用母语,抵制一切污染、亵渎母语的不良倾向。B.白鹿原是一个整体性的世界,自足的世界,饱满丰富的世界,它正是以这样的凝重、浑厚的风范跻身我国当代杰出长篇小说的行列。C.日本政府公然制造事端编造谎言,指责我国海军的正常巡航,其目的是不屑置辩的。D.邕江上架起的桥梁愈见其美,造型独特的桥身与两岸美丽的景色彼此呼应,相得益彰。4.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A.夙夜忧叹 夙:早 B.以伤先帝

3、之明 以:来C.深入不毛 毛:长草木 D.庶竭驽钝 驽钝:低下的才能5.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刿论战选自左传,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它既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史书,又有很强的文学性,作者相传为孔子同时代的左丘明。B.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一篇散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展现了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鲁迅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D.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

4、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6.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2分)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7.名著阅读题。(8分)(1)一把火,在经典名著中摇曳生姿,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一把火烧了七七四十九天,烧就了孙悟空的 ;在翠云楼里,一把火烧的大名府人心惶惶,体现出 (人名)的形象特点;在小人国里,一把火烧得皇宫烈焰熊熊,格列佛急中生智,一泡尿灭了皇宫之

5、火,也因此招致皇后的怨恨。(2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6分) 只见两个虞候和老都管气喘急急,也巴到冈子上松树下坐了喘气。看这杨志打那军健,老都管见了说道:“提辖A,端的热了走不得,休见他罪过。”杨志道:“都管,你不知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地名叫做黄泥冈。闲常太平时节,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休道是这般光景,谁敢在这里停脚!”两个虞候听杨志说了,便道:“我见你说好几遍了,只管把这话来惊吓人!”老都管道:“权且教他们众人歇一歇,略过日中行如何?”杨志道:“你也没分晓了!如何使得?这里下冈子去,兀自有七八里没人家,甚么去处,敢在此歇凉!”老都管道:“我自坐一坐了走,你自去赶他众人先走。”

6、杨志拿着藤条喝道:“一个不走的,吃俺二十棍。”众军汉一齐叫将起来,数内一个分说道:“提辖,我们挑着百十斤担子,须不比你空手走的,你端的不把人当人!便是留守相公自来监押时,也容我们说一句,你好不知疼痒,只顾逞辩!”杨志骂道:“这畜生不怄死俺!只是打便了。”拿起藤条,劈脸便打去。老都管喝道:“杨提辖B,且住!你听我说: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门下官军,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不是我口栈,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C,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逞能!休说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庄一个老的,也合依我劝一劝;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杨志道:“都管,你须是城市里人,生长在相府

7、里,那里知道途路上千难万难。”老都管道:“四川、两广也曾去来,不曾见你这般卖弄。”杨志道:“如今须不比太平时节。”都管道:“你说这话,该剜口割舌,今日天下恁地不太平?”选段涉及了水浒传中哪一个经典故事?结合A、B、C三处老都管对杨志的称谓变化,说说你的发现。(4分) 有人根据这一故事提炼了上联,来概括杨志之“智”:巧装扮变行程慎买酒,请你对一个下联来表现“吴用”一行人的“智”。(2分)上联:巧装扮变行程慎买酒下联: 二、阅读与赏析(共42分)(一)(12分)张禹字伯达,赵国襄人也。禹性笃厚节俭。父卒,汲吏人赙送前后数百万,悉无所受。又以田宅推与伯父,身自寄止。永平八年,举孝廉,稍迁;建初中,拜

8、扬州刺史。当过江行部,中土人皆以江有子胥之神,难于济步。禹将度,吏固请不听。禹厉言曰:“子胥如有灵,知吾志在理察枉讼,岂危我哉?”遂鼓楫而过。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元和二年,转兖州刺史,亦有清平称。三年,迁下邳相。徐县北界有蒲阳坡,傍多良田,而堙废莫修。禹为开水门,通引灌溉,遂成孰田数百顷。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永元十五年,南巡祠园庙,禹以太尉兼卫尉留守。闻车驾当进幸江陵,以为不宜冒险远,驿马上谏。诏报曰:“祠谒既讫,当南礼大江,会得君奏,临汉回舆而旋。”及行还,禹特蒙赏赐。延平元年

9、,迁为太傅,录尚书事。邓太后以殇帝初育,欲令重臣居禁内,乃诏禹舍宫中。给帷帐床褥,太官朝夕进食,五日一归府。每朝见,特赞,与三公绝席。及安帝即位,数上疾乞身。永初元年,以定策功封安乡侯。七年,卒于家。 后汉书张禹传节选注:汲:地名。8.下列句子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其一/犬坐于前B、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C、入/则无法家拂士D、乃诏/禹舍宫中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 张禹为人忠厚,别人送来的为他父亲办丧事的财物,他一概不收;他把田地房屋都给了他的伯父,自己寄居在伯父家里,体现了他的笃厚。B. 张禹当官为民,任扬州刺史时,亲自察验,

10、纠正了许多冤案;担任下邳相时,兴修水利,开垦农田,老百姓能温饱自给。C. 永元十五年,皇上要到江陵去,张禹认为皇上不应该冒险到太远的地方去,于是派驿使送去劝谏的奏章,皇上祭祀完了就回来了。D. 张禹深受邓太后器重,在朝中的地位超过了三公,凭借尊立天子并把它记入史册的功劳被封为安乡侯。10.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室庐相属 _ 祠谒既讫,当南礼大江 _乃诏禹舍宫中 _ 数上疾乞身 _11. 翻译下列句子。(4分)(1)禹将度,吏固请不听。 (2)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 (二)晴 (6分)杜甫 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

11、纷。【注】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 文:花纹、图案。 12.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4分) (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三)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8分)看中国诗词大会,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自己脑子里残存的诗词记忆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当电视屏幕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字句呈现出来的时候,或许你已记不清诗的作者是谁,也说不出上下句还有些什么内容,但那些我们小时候背诵过的诗词,似乎自然而然地就浮现于脑海。可见,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长大后也很难忘记,即使长时间不用,但只要一提起,与之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这种扎根在脑海深处的诗词印象,这是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积淀,这就是“童子功”的厉害之处。因此,我们要从小诵读古诗文,让中华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想要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必须要多读多记,才会烂熟于心、出口成章。若是腹内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莲花。诗词大会舞台上,选手们精彩的表现背后,又何尝不是他们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当然,多读多记不等于死记硬背,理解体会至关重要。在当前古诗文教育中,有些家长只看重孩子背诵的数量和准确度,有些老师“考什么就教什么”,这样的填鸭式灌输不仅把传统文化弄得意境全无,也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