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语 文模拟试卷十九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586600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中考语 文模拟试卷十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年中考语 文模拟试卷十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年中考语 文模拟试卷十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年中考语 文模拟试卷十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年中考语 文模拟试卷十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中考语 文模拟试卷十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中考语 文模拟试卷十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中考语 文模拟试卷十九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一5题,共25分)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8分)读书,是一种最自然的生命状态,是一种精神的跋涉,是一种需臾不可缺失的生活方式,读得一本好书,如同读出一片心灵的绿荫,一股滋润心田的甘露, ,一剂医治创痛的良药,一道屏蔽尘世宣嚣的隔壁音,一座构筑人格的大厦。(1) 请将下面的语句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2分) 读书是一种精神的跋涉。(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绿荫( ) 创痛( )(3)找出并改正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2分) 改为 改为 (4)仿照前后语句,补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一股滋

2、润心田的甘露, ,一剂医治创痛的良药。2.请选出填在下面语段中空白处最恰当地一项。(2分) (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 )要征服自然。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 )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映照着大海,但( )不是大海,可是,人们竟然( )地要用这水滴来代替大海。A宣称 既然 终究 恬不知耻 B.宣扬 既然 终究 不自量力 C宣扬 如果 毕竟 恬不知耻 D.宣称 如果 毕竟 不自量力3.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说说它的含义。(2分)4.古诗(词)

3、文默写。(10分)(1)海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2)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3)波涛如怒,峰峦如聚,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4)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5)游山西村中既写景又蕴含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 。(6)郭明义是一个英雄,是一个楷模,是一种精神,他说,即使他的生命结束,他的生命也将以另一种形式延续。这正是“ , ”(用己亥杂诗中的诗句回答)(7)故乡不只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种情怀:故乡不只是一个场景,而是一种牵挂。请写出含有思乡情结的上下连续的两句诗。 , 。5.走进名著。(3分)(1)他是水浒传中最具智慧之人, 。他博学多智,精通韬略。在智

4、取生辰纲、智取大名府等行动中立下汗马功劳。他的名字叫 。(2)小说描写了一个医生四次出海航行,在四个传奇色彩浓重的国家里,历经磨难,又几次脱险的故事。这部小说是 。(3)西游记讲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描写了孙悟空历尽曲折终于找到宝物,顺利通过了火焰山。这个故事的名称叫做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第6-9题,共10分)邻近中考,学校准备在九年级学生中举行生活技能比赛,消息一出,同学们跃跃欲试,学生家长对此反响不一。6.作为该校九年级一名参赛学生,请你为此活动设计一条宣传语。(2分) 7.请你根据比赛宗旨,为此比赛设计几个题目。(至少设计出三个项目)(3分) 8.如果你是这次活动

5、的主持人,在此比赛开始时你准备做怎样的动员发言?(3分) 9如果你的家长反对你参加这次活动,你打算如何说服他们?(2分)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0-25题,共35分)(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0-13题。(11分)【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与朱元思书)【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

6、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选自岳阳楼记)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1)轩邈: (2)把: 11.翻译下列语句。(4分)(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译文: (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译文: 12.请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两个体现览物之情的四字短语。(2分)【甲】 【乙】 13.从【甲】段或【乙】段选文中,选出你喜欢的一个写景的句子,试加以赏析。(3分) (二)阅读捕捉空中之水一文,回答14-17题。(8分)空气中有一些水,这也许是一些人想象不到的。其实,从雨的形成和下降就可以理解,如果气雾分子含水量到达一定比例,就会凝结下降,形成雨。不过,在不下

7、雨的时候,空气中也含有水,卫星观测表明,无论什么时候,地球表面都始终有30的地区被云雾覆盖。在夏秋季节,即使一块不太大的积云,所含的水分也有10万升左右。而在浓雾中行走的人,都有过被雾水打湿头发和衣服的经历,可见雾中的含水量不可低估。为了有效地开发利用空中丰富的水资源,使之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想出了许多办法。加拿大的科学家做过这样的试验,在多雾又盛行风的地方,在离地面2米处,将双层的有1平方毫米小孔眼的尼龙布网,架设在与风向垂直的地方。当浓雾经过尼龙布网时,约有80较大的雾滴被孔眼捕捉住,经碰撞合并后凝聚成大水滴,这些水滴顺着尼龙布网流到下面的水槽中。当网的大小为412

8、平方米时,最多的一天可从雾中取水700多升,平均取水量为237升。德国不莱梅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设备,能从空气中提取饮用水。这种可移动的装置体积只有1立方米,每天大约可提取1000升饮用水。该设备的核心是一种能像海绵一样吸收空气中水分的吸附剂(如碳或其它聚合体)。水被吸附后,采取物理的方法(如阳光照射),使得水从吸附剂中蒸发出来,凝结到凝结器上,再经过消毒和加入矿物质等流程,水就可以饮用了。这种设备尤其适用于只有海水、成水或地下水被污染的地区。当有雾出现时,设备采集水的效率会成倍提高。西班牙科学家曾在特内里费岛上建成一座温室,为了解决温室内植物的灌溉问题,科学家将岛上潮湿的空气吸入温室之中,

9、再将温室的四面墙和屋顶进行降温冷却,潮湿的空气便在冷凝的墙体上变成小水珠,汇集起来。这种方法不仅能解决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而且还能供人畜饮用、洗涤等。当然,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的最有效的措施,当属人工增雨将云中的水分转化为降雨。目前人工增雨的手段主要是用高炮、火箭或飞机将碘化银、干冰送入云中,经催化反应后,云中的小水滴逐渐变大,成为雨滴,降到地面。20世纪末,我国在干旱的黄河上游地区实施了两次大规模的人工增雨行动,共增加“人工降水”30多亿立方米,遏制了黄河上游降水连年减少的趋势。 (选自百科知识2012年第8期 有删改)14.试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15.选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

10、法?作用是什么?(2分)16.请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第段加点词“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17.人类在利用水资源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和污染,请你举出生活中两个浪费或污染水源的例子。(2分) (三)阅读影子里的父爱一文,回答1821题。(共8分)今年夏天,我所居住的这个城市气温达到37,热得最凶那天,诊所里开着空调也抵御不了汹涌而来的热浪。小护士不停地向地上洒水,以获得一点清凉。但我仍感觉透不过气来。小护士指着窗外说:“看看那些进城来卖菜的农民吧,他们一直在烈日下晒着呢,你应该满足了。”正说话间,几个人抬着一个病人进来了。病床上躺着的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双目紧闭,面色潮红,完全处于昏迷

11、状态。床边站着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边哭边对病人喊着:“爸,你怎么了?!你怎么了?!”我为他量了体温,看了看他的舌苔,发现没有什么大碍,只是中暑了,就给他打了一针。看着还在一旁哭泣的小男孩,我说:“别哭别哭,你爸没事,一会儿就好了。”男孩听我这么说,才放心了。边说着谢谢边从裤兜里掏出一个小布包,然后从布包里拿出一叠皱巴巴的纸币。孩子数着钱:五毛、六毛、一块、两块他把那些毛票递给我说:“医生叔叔,一共七块三,够不够我爸的药费?”孩子的脸被太阳晒得黑黝黝的,看着他饱含真诚仰望我的眼睛,我忽然对他产生了好感,就问他:“你挺壮实的,你爸中暑了你居然没事儿。”孩子说:“天太热了,街上没有树,我们也没有伞,我爸怕我晒着,就让我蹲在他背后的影子里。后来他就晕倒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