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版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5区域地理含答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5860691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版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5区域地理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精校版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5区域地理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精校版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5区域地理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精校版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5区域地理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精校版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5区域地理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校版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5区域地理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版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5区域地理含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地理资料精校版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考点15 区域地理一、选择题(2011北京文综T54分)读图4,回答第1、2题。 图41.图中各点最可能表示世界( )A.主要能源矿产产地 B.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C.自然和文化遗产地 D.近10年7级以上地震震中2.在6月到8月期间A.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小 B.日出时间比早C.地白昼时间逐渐增加 D.便于在地开展科学考察【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组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根据经纬度确定图中各点代表地理事物的分布地区。(2 )“6月到8月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和

2、昼夜变化特点。(3)点的地理位置。【精讲精析】1选D,2选B。第1题,根据经纬度确定图中各黑点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线,与世界主要地震带分布一致。第2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选项具体分析A项根据6月到8月太阳直射点移动的位置,太阳直射点与纬度差可能小于与的纬度差B项、大致在同一经线上,而位于北面;6月到8月太阳直射北半球,位置越北,白昼越长,因此日出较早C项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且先向北移后向南移,地位于北半球,故地白昼时间先增加后减少D项地位于南极洲,6月到8月是冬季,气温低,且有极夜现象,不利于开展科学考察(2011海南地理T359分)读图2,完成35题。3图示岛屿的山脉

3、主体走向大致为( )A南北 B东西 C东北一西南 D西北一东南4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 )A甲、乙两河流汛期均出现在夏季 B平均流速甲河较乙河快C含沙量甲河较乙河大 D流量甲河较乙河大5甲河流域处于(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思路点拨】由图可以获取以下主要信息:(1)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河流流向能反映出地势状况。(2)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岛屿属于西印度群岛,位于东北信风带内,甲河流域位于迎风坡,甲河流程相对乙河较长且有支流。(3)甲河流域形成的景观属于非地带性规律。【精讲精析】3选B,4选D,5选A。第3题,图示河流总体从中间向南北两侧流,且图中显

4、示的三个山峰大致呈东西向排列,所以该岛屿山脉的主体走向大致是东西走向。第4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A项甲河位于山脉的北侧,地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形成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B项甲河比乙河流程长且有支流,说明甲河流经地区坡度较为缓和,流速慢C项甲河流域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D项甲河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且流域面积较乙广,支流也多,所以河流径流量大第5题,甲河流域根据经纬度正常分析应该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但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地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形成的是热带雨林气候,所以景观是热带雨林。(2011安徽文综T31328分)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

5、变化,图12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完成56题。5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A.a、b、c B.c、b、a C.c、a、b D.b、c、a6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 )A.西电东送 B.西气东输 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 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思路点拨】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消费水平及其时间分布的差异是解决该题组的背景;图中重心轨迹的变化是思考问题的关键。【精讲精析】5选B,6选D。第5题,随着西部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我国能源生产总量的重心向西转移;改革开放以来,

6、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和GDP重心向南移,GDP重心更靠南。第6题,具体思路分析如下所示:能源生产:中西部 缩小能源生产与消费的东西差距 开发东部地区能源能源消费:东部(2011北京文综T24分)图2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读图,回答第7题。图27.该年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A.横断山和秦岭 B.太行山和雪峰山C.大巴山和巫山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图中发生地质灾害最多省区位置。(2)选项中山脉分布位置。【精讲精析】选A。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选项具体分析A项横断山位于青藏高原与云贵高

7、原、四川盆地之间;秦岭位于黄土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与图中云、陕、川多地质灾害相一致。B项雪峰山与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均不相邻C项大巴山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巫山是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的界线,而图中各省级行政区均不在长江中下游D项唐古拉山位于青藏高原,祁连山位于河西走廊与青藏高原之间,甘肃地质地貌灾害较少(2011江苏地理T2324双选6分)图12为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图13为2002年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是( )A.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B.2000年2007年

8、耕地面积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C.2002年2003年耕地面积减少最快D.2003年2007年各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相同9.2002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 )A.建设用地增加 B.粮食播种面积增加C.退耕还林效果显著 D.未利用地增加【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组的关键点是从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和2002年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示意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判断各选项的正误。【精讲精析】8选BC,9选AC。第8题,由图12可知,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是逐年减少的,减少的幅度差别很大,减少最快(下降幅度大)的年份是2002年2003年;2000年2007

9、年耕地面积都在1.2亿公顷以上。第9题,由图13可知,2002年2007年我国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等建设用地增加;林地面积大幅增加,是退耕还林的结果;而耕地大幅减少致使粮食播种面积减少;未利用地是减少的。10. (2011北京文综T44分)平均海拔由高到低的省区依次是( )A.湘、辽、宁 B.台、鲁、苏 C.青、粤、晋 D.桂、甘、豫【思路点拨】掌握我国各省所在的地势位置及主要地形是解题的关键。【精讲精析】选B。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选项具体分析A项宁夏位于第二级阶梯,辽宁位于第三级阶梯,湖南主要位于第三级阶梯B项三省均位于第三级阶梯,台湾以山地为主,山东半岛为丘陵

10、,西部是平原,江苏以平原为主C项青海位于第一级阶梯,广东位于第三级阶梯,山西位于第二级阶梯D项广西有一部分位于第三级阶梯,甘肃位于第二级阶梯,河南位于第三级阶梯(2011福建文综T7912分)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图2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读图完成1113题。11.图中E、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A0.55 0.50 B. 0.30 0.50 C.0.55 0.35 D.0. 30 0.3512.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A大气环流、地形 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

11、纬度位置、地形 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13.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的是( )A.E B.F C.G D.H【思路点拨】运用等值线的判读规律看懂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把结合该区域中影响等值线的因素作为突破口。【精讲精析】11选B, 12选A,13选D。第11题,根据两条等值线间闭合等值线的判读规律“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知:E处四川盆地介于0.450.65之间,E附近有0.45 ,且E位于0.45内,应小于0.45;F处附近有0.45,其等值线介于0.250.45之间,且F在0.45等值线之内,应大于0.45。因此应选B。第12题,结合柑橘生长习性,其成熟时间为秋冬季节

12、,温度过低,寒潮霜冻不利于其成熟。图示E、F两地纬度大致相同,E处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北部有秦巴山地阻挡冷空气入侵,受影响较小,风险度低;F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秋冬季节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大,气候风险度高。因而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大气环流、地形,故选A。第13题,四地中H地气候风险度最高,且纬度最高,气温最低,当全球气候变暖,H地气温升高变化最明显,气候风险度降低也最明显。因而选D。(2011海南地理T689分)某考察小组在7月份进入一个海拔3 000多米的河谷,看到谷地中绿油油的青稞和黄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而目力所及的山坡却寸草不生。据此完成1416题。14山坡寸草不

13、生,反映出该地区( ) A昼夜温差大 B年降水量少 C水土流失严重 D地质灾害频发15该河谷农田用水依赖( )A当地降水 B远程调水 C冰雪融水 D地下水16该河谷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A甘 B新 C藏 D滇【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组的思路分析如下:海拔3 000多米的河谷 青藏高原的 高原气候,降水量少山坡植被少谷地中的青稞和油菜 河谷农业 海拔高,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灌溉水源 【精讲精析】14选B,15选C,16选C。第14题,根据题意可知,该地区发展的是河谷农业,河谷的海拔较高,应该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高原气候的年降水量较少,是导致山坡寸草不生的主要原因,该地区虽然昼夜温差大、地质灾害频发,会影响植被的生长,但不会导致寸草不生。第15题,青藏高原海拔高,冰川广布,冰雪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进而成为河谷农业的灌溉水源。第16题,结合第14题的结论,由于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所以只能选C。二、非选择题(2011浙江文综T3630分)17.(30分)图11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表2为图11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表2月份甲乙气温()降水(mm)气温()降水(mm)16.745.612.490.046.064.03.375.572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