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第7版-概念归纳-打印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5855955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第7版-概念归纳-打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第7版-概念归纳-打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第7版-概念归纳-打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第7版-概念归纳-打印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第7版-概念归纳-打印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第7版-概念归纳-打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第7版-概念归纳-打印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经济学原理 名词解释归纳一、经济学十大原理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服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市场

2、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某个经济活动小群体)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二、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的学科。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的学科。实证表述:试图描述世界是什

3、么样子的观点。规范描述: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观点。三、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绝对优势:一个生产者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进口: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出口:在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四、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市场:由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

4、点。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需求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的增加的两种物品。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的减少的两种物品。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供给表: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供给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均衡:供给和需求达到了平衡的状态。

5、均衡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均衡数量:当价格调整到使供给与需求平衡时的供给量和需求量。过剩: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状态。短缺: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状态。供求定理:认为任何一种物品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供求平衡的观点。五、弹性及其应用弹性: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总收益:一种物品的买者支付从而卖者得到的量,用该物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来计算。需求收入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百分比来计算。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6、: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用第一种物品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第二种物品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六、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价格上限: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价格下限: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税收归宿:税收负担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的方式。七、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福利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的一门学问。支付意愿: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成本:卖者为了生产一种物品必须放弃的所有东西

7、的价值。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效率: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平等: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地分配经济成果的性质。八、应用:赋税的代价无谓损失:市场扭曲(例如税收)引起的总剩余减少。九、应用:国际贸易世界价格:一种物品在世界市场上所通行的价格。 关税:对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征收的一种税。进口配额:对在国外生产而可以在国内销售的物品的数量限制。十、外部性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矫正税(庇古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科斯定理:认为如果

8、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的观点。交易成本:各方在达成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十一、公共物品与公有资源排他性:一种物品具有的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消费中的竞争性: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将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的特性。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公共资源:有消费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俱乐部物品:有排他性但无消费竞争性的物品。搭便车者: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免为此付费的人。成本收益分析: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的研究。公地悲剧:一个寓言,说明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为什么公共

9、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十二、税制的设计预算盈余:政府收入大于政府支出。预算赤字:政府支出大于政府收入。平均税率:支付的总税收除以总收入。边际税率:增加1美元收入所支付的额外税收。定额税:每个人等量征收的税收。 受益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人们从政府服务中得到的利益来纳税的思想。支付能力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可以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纳税的思想。纵向平等:主张支付能力高的纳税人应该缴纳更多税的思想横向平等:主张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纳税人应该缴纳等量税收的思想比例税:高收入的纳税人和低收入的纳税人缴纳收入中相同比例的税收累退税:高收入的纳税人缴纳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低于低收入的纳税人的税收累进税:高收入的

10、纳税人缴纳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高于低收入的纳税人的税收十三、生产成本总收益:企业出售其产品所得到的货币量。 总成本:企业用于生产的投入品的市场价值利润:总收益减总成本。显性成本: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隐性成本:不需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经济利润:总收益减总成本,包括显性和隐性成本会计利润:总收益减总显性成本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和产量之间的关系。边际产量:增加的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固定成本(FC):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可变成本(VC):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平均总成本(ATC):总成本除以产量

11、。(=总成本/产量)(=TC/Q)平均固定成本(AFC):固定成本除以产量。(FC/Q)平均可变成本(AVC):可变成本除以产量。(VC/Q)边际成本(MC):额外一单位的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增加。(总成本变动量/产量变动量)(=TC/Q)有效规模: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规模收益不变:长期平均总成本在产量变动时保持不变的特性。十四、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竞争市场:有许多交易相同产品的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的市场。平均收益:总收益除以销售量。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

12、变动。沉没成本: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的成本。十五、垄断垄断企业:作为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惟一卖者的企业。自然垄断:由于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服务而产生的垄断。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十六、垄断竞争寡头:只有少数几个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卖者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存在许多出售相似而不相同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十七、寡头寡头:只有少数几个卖者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市场结构。博弈论:研究人们在各种策略情况下人们如何行为的理论。勾结:一个市场上的企业之间就生产的产量或收取的价格达成的协议。卡特尔:联合起来行事的企业集团。纳什均衡:

13、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在假定所有其他主体所选战略为既定的情况下选择自己最优战略的状态。囚徒困境: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占优(优势)策略: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对一个参与者都为最优的策略。十八、生产要素生产要素:用于生产物品和服务的投入。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的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边际产量递减:一单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性质。边际产量值: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价格。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设备和建筑物。十九、收入与歧视补偿性工资差别:为

14、了抵消不同工作的非货币特性而产生的工资差别。人力资本:对人的投资的积累,如教育和在职培训。工会(union):与雇主谈判工资和工作条件的工人协会。罢工(strike):工会有组织地从企业撤出劳动。效率工资: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的生存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歧视:对仅仅是种族、民族、性别、年龄或其他个人特征不同的相似个人提供不同的机会。二十、收入不平等与歧视贫困率:家庭收入低于一个称为贫困线的绝对水平的人口百分比。贫困线:由联邦政府根据每个家庭规模确定的一种收入绝对水平,低于这一水平的家庭被认为处于贫困状态。实物转移支付:以物品和服务而不是以现金形式给予穷人的转移支付。生命周期:在人的一生中有

15、规律的收入变动形式。持久收入:一个人的正常收入。功利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使社会上所有人总效用最大化的政策。效用:衡量幸福或满足程度的指标。自由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被认为是公正的政策。这种公正要有一位在“无知面纱”的背后的无偏见观察者来评价。最大最小准则:一种主张,认为政府的目标应该是使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社会保险:旨在保护人们规避负面事件风险的政府政策。自由至上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惩罚犯罪并实行自愿的协议,但不应该进行收入再分配。福利:补贴贫困者收入的政府计划。负所得税:向高收入家庭征税并给低收入家庭补贴的税制。二十一、消费者选择理论预算约束线:对消费者可以支付得起的消费组合的限制无差异曲线:一条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边际替代率MRS:消费者愿意以一种物品交换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