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历史通史版大试题:板块五 世界现代史 通史模拟训练5 含解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5855002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考历史通史版大试题:板块五 世界现代史 通史模拟训练5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品]高考历史通史版大试题:板块五 世界现代史 通史模拟训练5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品]高考历史通史版大试题:板块五 世界现代史 通史模拟训练5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品]高考历史通史版大试题:板块五 世界现代史 通史模拟训练5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品]高考历史通史版大试题:板块五 世界现代史 通史模拟训练5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高考历史通史版大试题:板块五 世界现代史 通史模拟训练5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考历史通史版大试题:板块五 世界现代史 通史模拟训练5 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学年精品历史备考资料通史模拟训练(五)(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7四川绵阳模拟)1932年,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同时期在美国和德国的帮助下建成3个大型钢铁厂,在美国援助下建立了约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这种状况表明,当时苏联()A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消除了意识形态对立B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继续推行新经济政策C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D改善与西方国家关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解析:选C。A项和D项说法错误;B项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到1928年实行,不符合材料的时间。据材料“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的帮助或技术援助下建成

2、的其余的,也大多是在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技术援助下建立的”可知苏联的发展得益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帮助,表明苏联利用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故C项正确。2(2017湖南常德一模)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这种变化表明当时()A苏联新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B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C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D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运用所学历史主干知识准确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3、19291933年发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应是摆脱经济危机的需要让西方各国改变了对苏联采取的敌视和封锁政策。A、B、C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D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3(2017河北石家庄调研)有资料表明,罗斯福就任总统的头一年,失业率是25%。到1937年时,失业率已下降到15%左右。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A以解决就业为主要目的B推动了经济的有效恢复C巩固了美国的经济地位 D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政策解析:选B。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作用。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目的是恢复经济发展,不是解决就业,故A项错误;失业率的降低表明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故B项正确;失业率的降低不能表明罗斯福新政巩固了美国

4、的经济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故D项错误。4(2017山东临汾适应考试)下表反映了 1973年苏联经济与美、法、日的对比,据此可知()苏联美国法国日本1000人以上的大工厂占企业总数比重11.2%0.6%0.1%1.4%1000人以上的大工厂生产的工业品占工业品总产量比重61.5%38%42.1%34.4%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快速发展B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C规模经济是苏联经济模式的特征D法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新霸主解析:选C。表格信息反映了相对于美、法、日等西方国家,苏联经济中1000人以上的大工厂数量及其生产的工业品产量的比重均占绝对的优势,可见规模经济是苏联经

5、济模式的特征,故选C。A、B、D三项均在表格信息中无体现,故排除。5. (2017广西玉林、贵港模拟)下表反映了二战后美国与欧洲之间贸易“经常项目”(商品和劳务项目)的变化情况。 这一现象()时间1946年1947年美国顺差77.79亿美元59.22亿美元A.与杜鲁门主义的援助有关B催生了欧洲复兴计划出台C使欧洲清偿能力日渐增强D有利于美国扩大欧洲市场解析:选B。材料反映出美国“经常项目”顺差由1946年到1947年有所下降,可知美国顺差下降的原因是欧洲实力衰弱,缺少购买力,不利于美国扩大欧洲市场,故美国制定了扶植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以恢复与发展欧洲市场,提升购买能力,故 B项正确;欧洲对美国的

6、贸易逆差现象使欧洲经济萧条,从而激化欧洲社会矛盾,并使欧洲清偿能力日渐削弱。6(2017皖南八校联考)1947年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时,要求欧洲各受援国必须以政府项目的形式签约和履行。 这一规定()A反映了美国的霸权意识 B加剧了欧洲各国的矛盾C推动了各国国有化发展 D旨在遏制苏联势力扩张解析:选C。材料中“马”要求以政府的形式接受,这客观上推动了受援国各国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加强,也有利于推动各国国有化的发展,C项正确;A、B、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不符合题意。7(2017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1973年1月,英国成为欧共体第七个成员国。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一改早前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

7、的态度,在后来欧共体都柏林峰会上豪言:“把我的钱还给我!”,要求欧共体减少英国需给付的预算份额。上述现象反映了()A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B欧洲一体化损害了英国的国家利益C英国希望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一体化深化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解析:选D。据题干,随着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欧共体需要英国承担更多责任,而英国则要求减少摊派预算,这反映了一体化深化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故选D项。8(2017辽宁师范大学附中模拟)“新自由主义在世界各国的具体表象不一样,但是有一个共同的命题:市场自由是好的,市场是万能的。在实践中追求所谓大市场、小政府。它认为只有市场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下列体现出新自由主义的

8、是()A罗斯福新政 B俄国新经济政策C战后福利国家 D世界贸易组织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自由主义为70年代经济危机后,各国开始放弃凯恩斯主义,采用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观点,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的经济政策,由此可知A、B、C错误,世界贸易组织强调协调各国贸易,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所以选D。9(2017山西太原二模)劳斯莱斯公司CEO约翰罗斯于20世纪90年代曾说:“10年前公司98%的技术研究工作是在英国完成的,而现在这个比例不足40%,很多工作是在德国、印度、新加坡等完成的。”这一现象说明了()A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B跨国公司成为全球化的动力C

9、企业的产业链逐渐分化D信息技术加强区域经济联系解析:选B。材料信息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跨国公司的作用,说明跨国公司成为全球化的动力,故选B项。材料信息与创新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企业的产业链逐渐分化,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区域经济联系,故D项错误。10(2017山东滨州模拟)20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和科技发展速度放缓,造成了贸易逆差。相反,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却从日益扩大的市场中获得了生产优势,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这说明()A共同市场有利于经济的发展B英国的经济霸权地位受到冲击C经济全球化加剧了贫富分化D英国被排斥在欧洲一体化之外解析:选A。据材料中英国贸

10、易逆差和法德等国的生产优势反映出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故选A项。11(2017吉林实验中学二模)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第三天,就签署了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行政命令,此举多被解读为贸易保护主义与反全球化。此前,泰国、韩国、加拿大、欧盟也爆发过反全球化抗议活动。这些反全球化现象反映出全球化的最大弊病是()A. 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 B. 世界范围财富分配不均C. 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D. 削弱发达国家经济地位解析:选B。根据材料“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泰国、韩国、加拿大、欧盟也爆发过反全球化抗议活动”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反

11、全球化现象说明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推动全球生产力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为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国际竞争,造成贫富悬殊,南北差距拉大等一系列问题。A项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削弱发达国家经济地位的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反全球化现象反映出全球化的最大弊病是世界范围财富分配不均,所以选B。12(2017湖南十校联考)进入20世纪以后,立体画派一改传统欧美画追求形象、逼真、写实的技法,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示物体的几何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12、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20世纪后现实主义画派盛行 B浪漫主义之风影响绘画艺术C科技发展拓宽了艺术家视野D艺术家善于运用“光”和“色”解析:选C。据题干可知,20世纪科技发展拓宽了艺术家视野,推动立体画派一改传统手法,用几何空间来表达内心世界,故选C项。题干中立体画派属于现代主义艺术,故A项错误;浪漫主义构图与题干中立体画派的艺术特征不符,故B项错误;印象画派注重“光”和“色”,且其艺术特征与题干中立体画派不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7山东德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核心到边缘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经济体系根据英JM罗伯

13、茨全球史绘制材料二二战期间,英国和美国都在酝酿战后经济秩序的方案。19431944年,英、美经过多次谈判,商定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妥协方案。1944年7月,英、美等44个国家的代表通过了以英、美妥协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二战后重建国际经济秩序的另一举措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和谈判。1947年4月,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进行关税减让的谈判,双边关税谈判共进行了123项,涉及大约5万种商品。10月,23国签订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除每年召开大会外,主要活动是主持减税谈判,从1947年起,关贸总协定成员国进行了多次多边谈判,重要的有“狄龙回合”“肯尼迪

14、回合”“东京回合”等,有力地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体系中、与、类国家(地区)之间的地位关系,并分析这一关系的成因。(8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两个国际经济体系(秩序)建立方式的不同之处,并概括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特点。(8分)(3)有研究者认为,尽管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有诸多弊端,但仍有明显的合理性。你是否同意?说明理由。(4分)解析:(1)第一小问关系,、代表欧美国家,位于核心地区,处于主导、支配地位;、代表广大亚、非、拉地区,位于边缘地区,处于从属、附庸地位。第二小问成因,从欧美和亚、非、拉

15、两方面来分析,欧美通过工业革命和代议制确立经济政治优势,通过殖民扩张将亚、非、拉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而亚、非、拉地区技术水平和生产方式落后。(2)第一小问不同,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经济体系主要是通过殖民扩张确立的;根据“英、美经过多次谈判”“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进行关税减让的谈判”得出二战后的世界经济体系主要是通过协商谈判建立。第二小问特点,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的世界经济体系是由美国主导的,并且日益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3)此小题为开放性试题,第一小问,回答同意或者不同意均可;第二小问理由,根据所学指出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积极影响或者消极影响即可。答案:(1)关系:、类国家(地区)处于主导、支配地位,、类国家(地区)处于从属、附庸地位。成因:近代以来,欧、美通过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了在经济和政治上的领先地位;并通过殖民扩张将亚、非、拉美地区卷入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亚,非、拉美地区普遍科技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经济发展整体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