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四中高三上学期7月周考语文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5851117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襄阳四中高三上学期7月周考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湖北省襄阳四中高三上学期7月周考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湖北省襄阳四中高三上学期7月周考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湖北省襄阳四中高三上学期7月周考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湖北省襄阳四中高三上学期7月周考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襄阳四中高三上学期7月周考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襄阳四中高三上学期7月周考语文(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襄阳市襄阳四中2017届高三七月第二周周考语文试题(7.20)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150分钟2.试题总分150分第一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优美是人类最早把握的一种美的形态。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对于美的最初认识,都是“美在于和谐”,都强调美只能存在于事物的多样统一之中,这种多样性的统一就是和谐,也就是优美。 优美的基本特征是和谐,是一个事物的各种对立因素的统一。它首先表现为感性形式的和谐统一。优美的事物往往是小巧的,光滑的,逐渐变化、不露棱角,娇弱以及颜色鲜明而不强烈等等。其次它还表现为内容的完整与统一。亚里士多德就强

2、调美的事物应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说:“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再次,它还表现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即形式能够完美地适合于内容,内容和形式处于交融无间、互相适应的状态,既不是形式压倒内容,也不是内容溢出于形式。另外,这种和谐还表现为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的和谐,即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在这种和谐状态中,主体感到了他同外部世界的统一,外部世界成了他的自我的肯定,从而产生一种审美的愉快。 优美的这一基本特征是由优美的本质决定的。美的本质和根源在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是真和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矛盾统一,而优美、崇高、

3、喜剧、悲剧等等便是这种矛盾统一的各种具体不同的形态。优美以比较单纯直接的形态表现了这一本质,它表现为现实对于实践的单纯的肯定,而不是二者的对立、冲突和斗争;表现为对于丑的排除,而不是美丑并存的局面;表现为实践的静态成果,而不是实践的艰苦历程。在这里,现实与实践、真与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似乎是处在交融无间、相对统一的状态中,所以在形式上它呈现为和谐与相对稳定,给人们的审美感受也是单纯平静的。 优美的这一本质还可以在它的各种具体形态中得到进一步说明。社会生活中的优 美往往表现为人们之间的一种融洽的关系与和平宁静的生活氛围,像体现着无私的友谊、贞洁的爱情、亲子之爱等等的各种场景与行动。自然中的优美

4、往往是那些为人们所熟悉所把握了的对象,如花颜月色、珠光宝气、鸟兽虫鱼等等,以及山明水秀的自然景色,甚至野外的荒郊小径。艺术中的优美是现实中的优美的能动反映。优美的艺术所反映的社会矛盾和斗争一般不具有严峻对立、不可调和的性质,而且往往以大团圆为结局;而优美的诗歌和散文,则是往往摄取一些日常生活小景,集中地表现,在形式上也力求完美和谐。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不属于“优美”范畴的一项是 A春日的傍晚,父母带孩子在公园里放风筝,满怀爱意地看着孩子欢快地奔跑。 B贵州黄果树瀑布飞流急湍,直落千尺;虎啸雷鸣般的轰鸣,震耳欲聋。 推荐精选C王实甫西厢记中张君瑞与崔莺莺几经波折,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D江南园林

5、中绿树掩映着亭台楼榭,湖塘倒映着灰瓦白墙,修竹遮掩着小桥流水。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西方都认为事物的多样统一才能构成优美,事物的单一因素不会给人以优美的享受。 B优美的基本特征是和谐,其感性形式是和谐统一的,因此大的、有冲突的事物不会形成优美。 C真和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矛盾统一,可以表现为优美、崇高、喜剧、悲剧等不同形态。D对于丑的排除、实践的静态成果和现实对实践的单纯肯定,带给人们的审美感受是单纯平静的。 3下列关于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为了说明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的区别。 B本文论证说理方法灵活多样,既有举例分

6、析,也有对比说理和比喻论证。 C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从对优美的认识到其特征、本质,逐层展开,逻辑严密。 D本文语言形象优美,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很好地阐明了“优美”这一美学概念。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沈伦,字顺仪,开封太康人。旧名义伦,以与太宗名下字同,止名伦。少习三礼于嵩、洛间,以讲学自给。周显德初,太祖领同州节度,宣徽使昝居润与伦厚善,荐于太祖,留幕府。太祖继领滑、许、宋三镇,皆署从事,掌留使财货,以廉闻。“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还具以白。朝论

7、沮之曰:“今以军储振饥民,若荐饥无征,孰任其咎?”太祖以问,伦曰:“国家以廪粟济民,自当召和气,致丰稔,岂复有水旱耶?此当决于宸衷。”太祖即命发廪贷民。建隆四年,王师伐蜀,用为随军水陆转运使。先是,王全斌、崔彦进之入成都也,竞取民家玉帛子女。伦独居佛寺饭疏食,有以珍异奇巧物为献者,伦皆拒之。东归,箧中所有,才图书数卷而已。太祖知之,遂贬全斌等。先是,伦第庳陋,处之晏如。时权要多冒禁市巨木秦、陇间,以营私宅,及事败露,皆自启于上前。伦亦尝为母市木营佛舍,因奏其事。太祖笑谓曰:“尔非逾矩者。”知其未葺居第,因遣中使按图督工为治之。伦私告使者,愿得制度狭小。使者以闻,上亦不违其志。伦清介醇谨,车驾每

8、出,多令居守。好释氏,信因果。尝盛夏坐室中,恣蚊蚋嗜其肤,童子秉箑扇至,辄叱之,冀以徼福。在相位日,值岁饥,乡人假粟者皆与之,殆至千斛。岁余尽焚其券。开宝二年,丁母忧,起复视事。太平兴国六年,疾作,自是多请告。雍熙四年,卒,年七十九。赠官侍中。(选自宋史沈伦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B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推荐精选C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

9、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D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礼是周礼仪礼礼记的合称,是古代汉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基础,是礼法、礼义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B“宸衷”中,“宸”原本指屋宇,后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衷”指内心。“宸衷”指皇帝的心意。C“制度”一词在古时含义丰富,可指法令、礼俗,又可指一定的规格。文中指的是一定的法令、礼俗。D“释氏”是佛教在中国的别称。佛教大约在西汉末年传人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

10、佛教。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伦清正廉洁。沈伦掌管钱库以清廉著称;在成都时,沈伦洁身自好,粗茶淡饭,拒绝贿赂,东归时,仅有图书数卷。B沈伦爱惜百姓。扬州、泅水一带发生饥荒,饿死了不少百姓。沈伦将实情告诉宋太祖,并恳请皇帝开仓贷粮救济百姓。C沈伦谨小细微。沈伦为官不贪不占,家中宅第低矮简陋,也坦然处之;即使宋太祖派人给他修建房屋,他也缩小规格。D沈伦富有慷概。沈伦任宰相期间,碰上年岁饥荒,乡人借了他很多粮食,他来者不拒,并在一年后把借条契约都烧掉了。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以军储振饥民,若荐饥无征,孰任其咎?(2)恣蚊蚋嗜其肤,童子秉箑扇至,

11、辄叱之,冀以徼福。(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农家望晴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8两首诗所表达的内容与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之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后两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生活中,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 , ”,表示既要善于学习正面的人和事,也要善于借鉴反面的人和事。(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比喻和反问的手法描写楼阁之间通道壮丽之美的句子是推荐精选“ , ?”(3)琵琶

12、行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 , ”,借月抒发别离之情。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黑 锅李培俊小麦家的红公鸡丢了,一大早小麦打开鸡窝,那只红公鸡率先钻出鸡窝,拍打着翅膀飞上墙头,撒过欢,落在榆树下的阴凉里,叨食着一颗颗肥大的榆钱。可到了傍晚,鸡该进窝了,那只红公鸡却没影了,不见了。小麦和朝晖两口子分头走出家门,在房前、屋后、路沟里寻找,两口子在家门口重新会合时,摇着头叹了口气。这只公鸡是两口子的宝贝,火红火红的不带

13、一点杂色,脖颈那儿有一圈金黄的毛羽,像戴了个金色的项圈。红公鸡的叫声也很特别,纯净、清脆、嘹亮,那声咯咯咯,先高后低,中间拐个弯,然后长声扬起,尾声拖得特别长,有点女高音的味道。红公鸡没了,丢了,夫妻俩的生活便少了许多乐趣。晚上躺在床上,两口子唉声叹气一番,惋惜一番。小麦说,你说,咱家的公鸡咋就丢了呢?朝晖说,可能让黄鼠狼拉走了吧。小麦说,不像,要是野物吃了,总得留下点鸡毛啥的。朝晖说,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被人捉去吃了。小麦挺身坐起,说,瞧我这脑子,咋没想到这回事呢。接下来,两口子把村里人过了一遍筛子。最后,两口子把焦点集中到王五身上。王五是村里有名的穷汉,因为穷,老婆跟一个收中药材的外乡人跑

14、了,一去10年没有踪影。王五心凉了,地也不好好侍弄,收下的粮食仅仅填饱肚子。吃鸡子要煮要炖,煮了炖了就会有香味飘出来,正好抓个现行。两口子半夜起身,偷偷踅摸到王五家附近。王五已经睡了,屋里黑洞洞的不见一星灯光,隔着破窗户,能听见王五粗重的鼻鼾,长一声短一声的。不过,两口子还是断定,红公鸡是被王五偷了,怕露馅,今天没煮没炖。第二天一早,小麦路过王五门口,清清嗓子,骂起阵来。小麦说,我家红公鸡被人逮去吃了,谁吃了让他口舌长疔疮,让他拉肚子。小麦性子绵,不惯骂人,骂声显得有气无力,只是比往常说话声音大了点而已,而且脸还红着。不大一会,王五家门口便围了不少人,小麦这种叫阵就大有深意了,有所指了,不然,

15、咋没到别的地方骂?大家的目光紧紧盯住王五房门。王五出来了,王五问小麦,出了啥事?咋都跑到我家来了?小麦说,我家红公鸡让人吃了。王五说,你家公鸡让人吃了,跑到我这儿骂啥?小麦说,不吃盐不发渴,我骂偷鸡子的贼,你吃啥热呢?王五说,你这是怀疑我了?小麦说,谁吃谁知道!小麦又把刚才骂人的话重复了一遍便草草收场。下午三点多,二嫂匆匆跑到小麦家,说,应了!应了!小麦就问啥应了?二嫂说,去村卫生所拿药,正碰上王五也去看病,你猜咋了?他真拉肚子呢,人软得像根面条。小麦却高兴不起来,二嫂一走,小麦对朝晖说,都是你,叫我骂人家咒人家,咒得王五真拉肚子了,看这事弄得!朝晖脸上木木的,没说话。小麦说,不就一只鸡子吗?值几个,丢了咱再养,总比人家害病强吧。朝晖说,病都骂出来了,你说咋办?小麦说,拉肚子这病我有经验,光吃药不行,甜汤里打鸡蛋,最补肚子。小麦进了厨房,搅了一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