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开放与中国城市的国际化进程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5850072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开放与中国城市的国际化进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金融开放与中国城市的国际化进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金融开放与中国城市的国际化进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金融开放与中国城市的国际化进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金融开放与中国城市的国际化进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开放与中国城市的国际化进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开放与中国城市的国际化进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开放与中国城市的国际化进程:外资金融机构的区位研究汪明峰1 引言改革开放二十余年,外资企业在中国迅速发展,外资金融机构也随之纷纷进入。这些外资金融机构,为我国引进了大量的资金及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大量的关于利用外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资企业的区位研究也集中于制造业企业,而较少对外资金融机构进行研究。一些文献(赵京霞、俞雄飞,1996;牟益斌,1999;朱国庆,1999;廖笑非,2000)在论述引进外资银行的策略时,都简要提及了外资金融机构的地域分布问题,但未深入探讨。来自地理学的研究(李静、丁四保,200

2、0)在探讨我国银行机构的国际化分布问题时,分析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分布现状和条件。此外,较多的城市研究论文(庞效民,1996;周一星,2000)则将一个城市所拥有的外资金融机构数作为一项评价国际城市的指标。基于已有的研究和资料,本文试图对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各城市的区位选择及发展趋势作一初步研究1。2 中国的金融开放历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开始起步,外资金融机构陆续进入中国市场。伴随着开放领域和地域的逐步扩大,外资金融机构的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戴相龙,1998;刘狄,1998;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0)。第一阶段(19791990

3、年):1979年12月,日本进出口银行率先在北京设立代表处2,拉开了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序幕。1981年7月,开始批准外国金融机构在经济特区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次年初,南洋商业银行率先在深圳设立了我国建国以后的第一家外资银行分行。随后,各国金融机构纷至沓来。到1990年底,在深圳、厦门、珠海、汕头、海口经济特区的外资营业性金融机构已达32家。这一时期,我国引进外资银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经济特区引进外资的需要。因此,这一阶段在特区设行的主要是香港的银行及少数传统上经营对华业务的欧美与日本银行。第二阶段(19901993年):1990年8月,为配合中央关于开发浦东的决策,经国务院批准,上海成为中

4、国除经济特区以外率先获准引进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的沿海开放城市。解放前遗留下来的4家外资银行也获准重新登记,并扩大了营业范围。1991年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决策公布之后,经国务院批准,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在大连、天津、青岛、南京、宁波、福州、和广州等7个城市设立营业性机构。上海引进了一家美国保险公司,开始了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试点工作。第三阶段(1994年至今):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纵深发展,我国政府又将可以引进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的城市从沿海扩大到了一些内陆省会及经济中心城市。1994年8月,北京、沈阳、石家庄、西安、成都、重庆、武汉、合肥、苏州、杭

5、州、昆明等11个中心城市经国务院批准允许外资银行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至此,我国可以设立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的城市已增至24个。199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浦东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1998年8月又批准经济特区的5家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最终在1999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分支机构的城市地域限制。在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后,我国的外资金融业已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外资金融机构逐年增加(如图1),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分布格局在本文分析中,首先关注的是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地域分布现状。在这部分中

6、,将对已收集的有关外资金融服务的数据作一个简单的地理分析,以考察其地域分布的差异性。这些分析主要基于以下三个视角,即: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之间;城市之间;投资国别之间。3.1显著的地区分布差异图2 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分布格局图2展示了716个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分布格局,其区位的差异性显而易见。一般认为,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代表了三个层次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东部沿海地区原有经济基础较好,又是我国对外开放较早的地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均在其范围之内。因而绝大多数的外资金融企业选择沿海城市作为其分支驻地。正如表1所示,外资金融机构95%以上都在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却仅占有极小

7、的比重。如此低的数值也表明了中西部地区在对外开放进程中的落后地位。表1 外资金融机构分布的地区差异,1997地区代表处比重(%)营业性机构比重(%)银行分行比重(%)东部地区52095.816897.113796.5中部地区91.721.221.4西部地区142.631.732.1总计543100.0173100.0142100.0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金融年鉴1998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从图2中又可以发现在东部沿海地区,外资金融机构明显集中于三个区域,即: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3个大都市密集区。这三个区域是中国的经济核心区,也是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前沿,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因而其国际化程

8、度也相当高。外资金融企业在进入中国之后,往往都会在上述三个区域设立分支机构。从表2的统计来看,这三个区域的机构数目占到了总数的3/4以上。表2 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三大城市群的分布状况,1997城市密集区代表处比重(%)营业性机构比重(%)银行分行比重(%)京津唐地区23142.53117.92719.0长江三角洲17231.75631.84128.9珠江三角洲6912.74526.04028.2合计47286.913275.710876.1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金融年鉴1998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3.2城市差异与中国金融中心体系图2还表明了另一个显著的特征,即外资金融机构集聚于少数几个城市。从

9、营业性机构来看,尽管地图上标出了19个城市,但其中5个城市仅拥有一个机构,而另外7个城市也只有2到4个机构。相反,7个城市汇集了145个机构,占总数的83.8%,这些城市的排序如表3所示。从营业性机构来看,上海的比重远远高于其它城市,占到全国总数的近30%。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并要到2010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成为又一个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这些优势使上海成为目前外资金融企业进入中国的首选区位。深圳在改革开放以后辟为经济特区,遂成为我国与香港乃至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最大门户城市(周一星,1998)。同时,199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使深圳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之一。自中国首家外

10、资银行分行进驻深圳之后,到1997年底已有23家外资银行在那设立分行,在全国城市中仅次于上海。广州虽然受深圳崛起的影响,但仍不失其华南地区首位城市的地位,仍然集聚了大量的金融机构,占全国的10%左右。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具有良好的亚太区域性政治事务、商务等国际职能,因而拥有较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尤其是在京的代表处占全国总数的40.3%。天津历来就是华北的经济中心,其所具备的海港、位处华北和西北的门户区位、悠久的工商业传统等优势吸引了较多的外资工业企业,实际利用外资额已远远超过北京(周一星,2000)。但由于其区位紧靠首都北京,故而降低了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吸引力,不过仍有较多外资银行的分行入

11、驻。除了上述5个城市以外,位序靠前的还有厦门、大连、青岛、成都等城市。其中成都是唯一的西部城市,它拥有较多的代表处,而仅有1个银行分行。中部地区的城市没有进入表3,因为武汉是中部地区唯一拥有外资金融机构的城市,而其数目也不多,该市的代表处和分行数分别为7和2。对照图2分析这些城市的区位,可以发现它与中国金融中心体系的关联性。我国的金融中心体系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特征,根据金融辐射力范围及其规模的大小,可以分为全国性、区域性和地方金融中心三个层次。业已萌芽为全国性金融中心的上海、深圳、北京、广州四市,南、中、北遥相呼应,共成体系(高兴华,1996)。各大区域性金融中心,包括大连和沈阳(东北地区)、

12、青岛(山东半岛)、南京(苏皖地区)、杭州(浙江)、厦门和福州(福建)、武汉(华中地区)、成都和重庆(西南地区),已初具雏型。外资金融企业的进入目前正处于以上两个层次。表3 外资金融机构分布的城市差异,1997位序城市代表处比重(%)位序城市营业性机构比重(%)位序城市银行分行比重(%)1北京21940.31上海5129.51上海3927.52上海16530.42深圳2615.02深圳2316.23广州427.73北京1810.43=北京149.94深圳275.04广州158.73=广州149.95大连173.15天津137.55天津139.26天津122.26厦门126.96=厦门107.07

13、成都91.77大连105.86=大连107.08厦门71.38青岛42.38青岛32.1合计49891.7合计14986.1合计12688.7总计543100.0总计173100.0总计142100.0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金融年鉴1998中的数据进行整理。3.3投资国别差异自从金融业对外开放以来,来华设立分支机构的国家或地区不断增多。到1997年底,共有38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了代表处,其中又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银行设立了分行。这些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东亚和欧美地区,其中日本等东亚国家的银行分行达78家,占总数的55%,此外只有少部分的代表处属于南亚、中亚和南非。欧美和东亚地区被认为是

14、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全球化区域,各种全球化活动高度集聚于此。来自上述地区的金融企业在中国开设分支机构也正是我国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具体表现之一。表4 欧美跨国银行在华分支机构的区位分布,1997法国英国美国德国分行代表处分行代表处分行代表处分行代表处大连02121100北京/天津1/310/01/219/13/135/21/011/0青岛00110000上海44219324211厦门10200200广州/深圳3/32/20/26/22/15/21/12/0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金融年鉴1998中的数据进行整理。表5 东亚跨国银行在华分支机构的区位分布,1997日本韩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分行代表处分行代表处分行代表处大连6111020北京/天津3/235/51/410/01/016/2青岛110311上海1142311319厦门010022广州/深圳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财经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