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星煤业有限公司一号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专项设计说明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584817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牙星煤业有限公司一号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专项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牙星煤业有限公司一号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专项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牙星煤业有限公司一号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专项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牙星煤业有限公司一号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专项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牙星煤业有限公司一号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专项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牙星煤业有限公司一号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专项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牙星煤业有限公司一号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专项设计说明(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紧急避险系统第一节 紧急避险设施布置一、设计原则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指在煤矿井下发生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容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井下紧急避险设施是指在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为无法与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生命保障的密闭空间。该设施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紧急避险设施主要包括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可移动式救生舱。紧急避险系统设计是对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进行整

2、体规划和布局,力求系统化、功能完备,切实提高矿井应急救援能力和突发紧急情况下矿工生命安全保障能力。在设计工作中,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科学合理紧急避险系统建设需要综合应用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具备高技术含量。紧急避险系统设计应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在科学的设计计算、综合比对和试验验证的基础上进行,保证设计的每项容均具备科学依据。2、安全可靠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是生命工程,应以安全性和高可靠性为首选。紧急避险设施的施工条件特殊、环境恶劣,应比常规矿用设备具备更高安全等级,并有保证随时能用的技术保障手段。紧急避险设备设施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可不断提高,但必须以可靠的手动控制为基础。3、因地制宜应紧密结

3、合矿井的具体条件和突发紧急情况下矿工安全避险需求,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建设和管理,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适应本矿安全生产的需要。要充分利用已有硐室、井巷建立紧急避险设施,探讨适应自身特点和要求的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方案,提高紧急避险系统的实用性。4、简单实用设计应力求简单,避免由于系统的复杂性而增加的失效点和失效概率,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混用、滥用的几率。系统设施和功能应该实用,避免功能多样化、装修高档化带来新的不安全因素,以满足紧急避险基本安全需求为目的。二、设计依据1、井下作业人员分布矿井正常生产时井下5煤布置1个综采工作面,定员为11人,配备1个综掘队和1个普掘除,定员均为9人

4、;4煤布置1个综放工作面,定员为15人;2个普掘队,定员均为9人;机电、运输、通风安全队14人;管理人员4人;其它临时人员为3人;最大班入井人数为83人。2、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基本要求(1)紧急避险设施的建设方案应综合考虑所服务区域的特征和巷道布置、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与特点、人员分布等因素。优先建设避难硐室。(2)所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都应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其他矿井在突发紧急情况时,凡井下人员在自救器额定防护时间靠步行不能安全撤至地面的,应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3)紧急避险设施应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连接,形成井下整体性的安全避险系统。并配置环境

5、检(监)测仪器仪表,能够对氧气、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进行检测或监测。 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对紧急避险设施外和避难硐室的甲烷、一氧化碳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应能实时监测井下人员分布和进出紧急避险设施情况。 矿井压风自救系统应能为紧急避险设施供给足量氧气,接入的矿井压风管路应设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控制阀,压风出口压力在0.10.3兆帕之间,供风量不低于0.3米3/分钟人,连续噪声不大于70分贝。 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应能在紧急情况下为避险人员供水,并为在紧急情况下输送液态营养物质创造条件。接入的矿井供水管路应有专用接口和供水阀门。 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应延伸至井下紧急避险设施

6、,紧急避险设施设置直通矿调度室的。(5)紧急避险设施的设置要与矿井避灾路线相结合,紧急避险设施应有清晰、醒目、牢靠的标识。矿井避灾路线图中应明确标注紧急避险设施的位置、规格和种类,井巷中应有紧急避险设施方位的明显标识,以方便灾变时遇险人员迅速到达紧急避险设施。(6)各紧急避险设施的总容量应满足突发紧急情况下所服务区域全部人员紧急避险的需要,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与可能出现的其他临时人员,并应有一定的备用系数。永久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2,临时避难硐室和可移动救生舱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1。(7)紧急避险系统应随井下采掘系统的变化与时调整和补充完善,包括与时补充或移动紧急避险设施,完善避灾路

7、线和应急预案等。3、自救器的使用、管理和维护(1)自救器必须随身携带,要严防碰撞、敲砸或掉下,不准将自救器解下当坐垫。(2)不准随意打开自救器,防止失效。(3)在携带自救器前,应检查外观有无损坏和碰撞凹痕,若发现不正常现象,应与时送交有关部门检查。(4)行走时不要惊慌呼吸要均匀,在没有到达安全地点前,不要取下鼻夹和口具。(5)不要把自救器放在日光直射和离暖气、火炉等热源或易爆易燃与腐蚀物附近,应存放在通风干燥的箱、架上。(6)矿井新购置的自救器必须在一个月进行验收。(7)自救器由矿井集中管理,实行专人专用。煤矿应建立自救器发放室,发放室不应有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其温度应在O45围,自救器发

8、放室应配备气密检查仪、自救器专用称重仪等。(8)单位对自救器应建立台帐,记录自救器的出厂日期、编号、检查日期、检查容、检查结果等,对于报废的自救器要与时注销。(9)矿井通风部门和安全培训部门负责对下井人员进行自救器基本知识的教育与使用训练。新工人下井前,必须接受不少于8h的培训和训练,并达到在30s完成佩用自救器的熟练程度。三、设计要求1、多点布置根据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人员分布情况,合理设置紧急避险设施。临时避险设施为井下采掘工作面与附近人员提供避难空间,采煤工作面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均须设置,每个掘进工作面附近也须设置。永久避难硐室为其他未能进入临时避险设施的避灾人员提供避难空间。永久避难

9、硐室利用压风管路与供水管路为避难硐室持续地输送氧气、流食,监测监控与通讯电缆接入永久避难硐室,实现实时监测监控与通讯。2、一人一位本着“安全为天”的原则,通过设置临时避难硐室和永久避难硐室保证井下每名矿工在灾害发生时都有自己的避难空间。确立井下工作人员与避难位置的一一对应关系。同时,在编制劳动定员标准时,要将人数落实到井下采、掘、机、运、通等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凡是能够计算和考核工作量的班组或工种岗位都要有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实行定额、定员管理,严禁两班交叉作业;优化劳动组织,合理安排队组编制,减少管理层次和工作环节;逐步推行井下人员管理监测系统,与时准确掌握入井人数和入井人员的工作区域;实行

10、“限员挂牌”制,在井口、采区与采、掘工作面现场设牌板,真实标明核定的每班作业人数和实际每班作业人数。3、就近避难以保持人员在最短的时间进入避难空间,考虑人员分布状况不同,依据以下原则进行救援:(1)距离临时避难硐室最近的人员向临时避难硐室逃生(主要是工作面作业人员、巷道沿线与机头零散作业人员)。(2)距离永久避难硐室最近的人员向永久避难硐室逃生(主要是采区零散作业人员),巷道将各个避难点做出明确的标示,距离明确以便与时辨认。(3)距离井筒最近的作业人员尽快升井向地面逃生。4、为方便避灾人员方便快捷进入避难空间,在紧急出口处、避灾路线等地点都对临时避难硐室与永久避难硐室位置进行了明显的标注。为了

11、帮助矿工在昏暗光线环境下进入避难设施,采用发声定位、视觉定位以与移动定位等三种方法,或者将三种方法融合。发声定位是一个装在避险设施入口的警报器;视觉定位是在避险设施的入口处设置闪光灯;移动定位是指在巷道中布置一些可观察的运输带、绳子、网线、塑料板等,矿工们遇到这些移动标志,即可循其指引顺利到达避险设施。5、按照“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把“抗灾变”和“防灾变”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以提高矿井安全防护和应急救援水平,保护矿工的生命安全为最终目标。通过分析牙星煤矿的安全生产条件,结合临时避难硐室和永久避难硐室的技术特点,建设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合理协调和

12、组织防护体系的各个要素,构建起覆盖全矿井的安全防护网。四、紧急避险设施设计(一)紧急避险设施位置1、永久避难设施设置于4煤+535集中入风巷一侧布置永久避难硐室,服务于全矿井。2、临时避难设施距413回采工作面900m处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侧分别设置临时避难设施;413回采工作面外侧4煤轨道上山一侧设置临时避难设施。514回采工作面外侧5煤轨道上山一侧设置临时避难设施。515回采工作面外侧5煤轨道上山一侧设置临时避难设施。(二)避险设施选择根据牙星煤矿的井田围、采掘作业地点分布以与劳动定员等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基本条件,该矿可选择的永久紧急避险设施为永久避难硐室,临时紧急避险设施为临时避难硐室、可移

13、动救生舱。考虑到临时避难硐室投资较低,且更为安全可靠,故临时避难设施选用临时避难硐室。(三)避险设施数量与容纳规模1、永久避难硐室数量与容纳规模根据井田围与矿井开拓部署,井下只布置一个永久避难硐室。牙星煤矿最大班入井人数为83人,故永久避难硐室的额定避难人数应为:N=N11.2=99.6,取100人。式 中: N-避难硐室的额定避难人数; N1-最大班入井人数,83人; K-富裕系数,1.2。本避难硐室确定的容纳规模为100人。2、临时避难硐室的数量与容纳规模(1)回采工作面临时避难硐室的容纳规模应为:N =Zk =191.1=20.9,取为22人。式 中: Z回采工作面作业人数,最大班作业人

14、数15人,另计矿跟班领导2人和其它临时人员2人,共计20人; K备用系数,取1.1;(2)掘进工作面临时避难硐室的容纳规模应为:N =Zk =141.1=15.4。式 中: Z掘进工作面作业人数,掘进工作面最大班作业人数9人,另计矿跟班领导2人和瓦检工1人,其它临时人员2人,共计14人; K备用系数,取1.1。考虑到顺槽掘进工作面待采煤工作面切眼形成后为其服务,故掘进工作面临时避难硐室容纳规模定为22人。根据暂行规定与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102条规定关于临时避难硐室人数要求,临时避难硐室至少能满足15人避难,且每人使用面积不得少于0.5m2。紧急避险设施位置与数量见图2-1-1、图2-1-2

15、。紧急避险设施特征见表2-1-4。井下紧急避险设施特征表表2-1-4设施类型设施位置服务区域服务区域作业人数避险设施容纳额定人数100人永久避难硐室4煤+535集中入风巷全矿井831001#临时避难硐室距413工作面900m 413工作面20222#临时避难硐室距413工作面900m 413工作面20223#临时避难硐室4煤轨道下山一侧4煤轨道下山和4煤回风下山普掘面20224#临时避难硐室5煤轨道下山一侧514工作面515运输顺槽综掘面5煤回风下山普掘面34225#临时避难硐室5煤轨道下山一侧22五、开采后期紧急避险方案随着井下开采工作的不断推进,采、掘位置发生变化时,应根据采掘现状与时调整避险方案,增设避难硐室。当掘进工作面超过预设临时避难硐室位置,应与时增设临时避难硐室,确保当前掘进作业人员的安全,也为后期工作面的回采做好准备。第二节 紧急避险设施的结构一、永久避难硐室(一)建设标准与基本要求1、避难硐室应布置在稳定的岩层中,避开地质构造带、高温带、应力异常区以与透水危险区。前后20米围巷道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符合安全出口的要求。特殊情况下确需布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