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最好的告别》读书心得感触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584329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籍《最好的告别》读书心得感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书籍《最好的告别》读书心得感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书籍《最好的告别》读书心得感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书籍《最好的告别》读书心得感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书籍《最好的告别》读书心得感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籍《最好的告别》读书心得感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籍最好的告别读书心得感触书籍最好的告别读书心得感触1这本书是闺蜜介绍给我的,从去年看到今年,看开头分分钟想睡觉,有种看不下去的感觉,但还放不下,总是想翻翻,越到后面越有带入感。作者被寓为医生中最会写作的人。这本书荣获20_年众多媒体大奖。在书名的下方有个副标题-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我们都去过医院,医生的能力会让你有一种安全感,但是作者却认为对于自我认识的威胁,最严重的莫过于解决不了病人的问题。我们终将都要面对家人、朋友和自己的衰老与死亡,其实再高科技的医学也不能帮助人类长生不老,高额的医药费也并不能挽救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生命。作者说他在医学院读书期间学到很多东西,但不包括死亡。在

2、病人家属问到:“她要死吗?”他不知如何回答。其实家属言下之意是病人如!何!死!这本书信息量好大,一个个真切的故事,囊括了大量的心理学、社会学的实证,归纳起来主要从三大话题展开:临终医疗、护理以及养老。作者从不同身份的角度来阐述医学、疾病和老年。使我们能更明智地思考这些本就无法回避的问题,并且做好应对的准备。思考死亡是为了活的更好。作者这句经典让我不再惧怕谈论死亡。曾经在重阳节,陪女儿参加舞蹈学校的活动,去过养老院,走进去的那一刻我就想哭,那里的老人大部分是因为患病子女没时间照顾才不得己送去。我询问了好几位老人,他们的实际年龄都比我目测的至少老5-10岁,简陋的房间里只有床、床头柜、衣柜和坐便椅

3、,每天基本只靠发呆来打发时间。这样只会加速他们病情加速。那次在养老院只有短短1个小时的相处,我和孩子临走时老人那种不舍的眼神我都不敢正视,拉着的手不愿松开。可见心理关怀是多么多么重要。书中也提到:修复健康,也需滋养心灵。孩童时代,父母甚至是祖父母对我们呵护备至,他们老了,我们也应该对他们关爱有加。“当我们无法准确知道还有多少时日时,当我们想象自己拥有的时间比当下拥有的时间多得多的时候,我们的每一个冲动都是战斗,于是,死的时候,血管里留着化疗药物,喉头插着管子,肉里还有新的缝线。”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我们无法选择生命的长度,但可以选择生命的宽度。关注当下,而不是未来,随着年岁的增长,快乐程度提高,

4、会比年轻时更少焦虑、压抑和愤怒。但我想奉劝朋友们,在能够享受生活的同时对自己的身体保持高度的警觉。最最让我想跟大家分享并且我们可以及时做到的就是书中P34-脚才是老年人真正的危险,导致跌倒的三大主要危险因素是平衡能力差、服用超过4种处方药和肌肉乏力。没有这些风险因素的老年人一年有12%的机会跌倒,三个风险因素都占齐的老年人几乎100%会跌倒。美国有专门的老年病医生,作者在跟着专家实习的时候,专家在聆听完老年病人的阐述后,观察他们从椅子上站起来是靠手推扶手还是轻松地自己站起来,然后都会仔细检查他们的脚。绝大部分老人暴露了问题:由于无法弯腰够到脚,所以不洗脚,不剪指甲,趾间有疮疡,脚球处有厚厚的老

5、茧。朋友们,从今天开始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脚吧。减少服用处方药,增加平衡感和肌肉力量,把跌倒的概率降到最低。书籍最好的告别读书心得感触2是镜子起皱了吗,刚取下来的耳环放哪了,姨妈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光顾了,声音怎么不清亮了,眼睛怎么也开始模糊了,晒晒太阳竟然睡过去了,半夜如厕不小心摔倒骨头碎了,吃的越来越少了,睡睡醒醒对昼夜没概念了,总闪过从前的事认不得眼前的人,死在医院或自己家,在抢救时或睡梦中,挣扎了很久或只疼了那么一下。终是能亲身确认人死后到底有没有灵魂。有一天想到终会经历以上。如果此生未得意外青睐。自身变老、他人帮助、从家庭到疗养院的转变、姑息治疗、善终服务、解释型医患关系、最后告别的勇气书中

6、的常识,是集慈悲、人道、人文、现代医学于一体的理论研究,可是实践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尤其是在当下国内的医疗大环境以及传统观念的桎梏中,即使是一个从医多年惯看病、死的老人,在面对自身遇到同样的问题时,本能的求生欲也可能使他做出错误的决定,而儿女明知不可却不加规劝的顺从,也只能是用孝敬为痛苦推波助澜,也同时深陷其中。衰老和死亡,它们已经一前一后在路上。希望以后,不介意嘴角笑出的大括号,会选择住进疗养院,能和信任的医生成为朋友,看见后辈漂亮小姑娘会咯咯地说“像我”,偶尔数落一下坐在餐桌对面的老头儿,还是会嗔怪被玫瑰花刺扎伤了手,在一个晴日的午后,翻开年轻时的日记读一读,然后铺开纸张,平静地写下遗书。

7、书籍最好的告别读书心得感触3正值端午,一家人团圆的日子,我们这群大学的兄弟们又聚在一起,却是阴阳相隔,痛心疾首。就在两个月前阿俊结婚,大伙聚一起还在感慨,要聚齐的机会越来越少了,还约好六月聚你的新婚单身趴,而如今却成了永别。生命总是那么脆弱,生死离别是人生中不得不经历的事,虽然心中淡然,却终究会来得猝不及防。回想过往,自己近距离接触死亡已有四次,那种死里逃生后的窃喜和后怕,让我很早就懂得珍惜当下所拥有的。前几年有个同学问我,怎么看你人家结婚你都好像有到场?在我看来,或许大部分人的一生就两件重要的事,一个是结婚,一个是死亡。或许每一次重逢都将是最后一次,又何尝不能在自己能抽出时间去做一件件有意思

8、的事情。珍惜当下,心中无憾,才能活出生命的通透。现在回家时间越来越少,喜欢和家里老人待一起,听他们说说话或一起发发呆,总能得到心灵的慰藉。趁现在有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一些不做会后悔的事,当某一天面对死亡,也就释怀了。纪伯伦说:当你解答了生命的一切奥秘,你就渴望死亡,因为它不过是生命的另一个奥秘。生和死是勇敢的两种最高贵的表现。好好活着,好好死去!书籍最好的告别读书心得感触4在未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说想要看看最好的告别,然后告诉自己好好活着。在第一次读完以后,改变了自己单纯的这种想法;现在,第二次读完这本书,觉得这本书,纠正了之前的问题、回复了当下的问题、揭开了以后的问题。终其一生,我们要承担各种各样的告别,不仅仅是诗人笔下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类生离的告别;还要承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死别。亦要承担自己和自己的告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