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尝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5841355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尝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学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尝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学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尝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尝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尝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尝试论文摘要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已蓬勃开展,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热点。因此, 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了解初中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成因,积 极探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人的健康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即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在 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 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加强初中生的心灵陶冶和心理塑造, 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一、

2、初中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1. 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竞争比较激烈,心理都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失败,受到老师、 父母的责备,或同学的冷眼,产生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灰心丧气、情绪低落,这 种现象在毕业班更为突出。2. 人际关系不协调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般比较娇惯,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差,不善于处 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常常感到孤独、寂寞。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关系僵 化。3. 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学习差的 学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于是 心灰意

3、冷,失去自信心。4. 独立意识增强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对成人的干预往往表示不满。对多数初中生来说,这种独立意识 是正常的,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他们与同伴无话不说,却不愿与父母、老师沟通,造成 两代人之间的隔阂。5. 青春期问题的困扰中学生性机能的成熟、性意识的苏醒,使其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之心,以及追求异性的 要求,但由于此时其整个心理发展尤其是品德发展尚未成熟,常导致中学生不善于正确认识 和对待自己的性成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关系,这个时期若不加以正确引导, 就会出现早恋和青春期畸形等心理问题。二、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1. 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初中生对新生事物特

4、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标新立异,看问题容易片面和偏激。教师 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教育中易出现“顺从者”为“优”,反之则为“差” 的做法,甚至把自己的固有观念强加给学生,导致学生心理逆反,这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 重要原因。2. 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淡薄或欠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行是影响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有 些家庭对孩子缺乏教育、放任自流;有的家长品行不端,对孩子起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 对孩子娇生惯养,孩子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即使对孩子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 不少只重视学习成绩,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 理

5、,导致学生的心灵情感不健康。3. 不良的社会现象对学生心灵的污染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对教 育产生误导,使学生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导致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 障碍的发生。另外,社会上的某些不良诱惑使青少年蜕变,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三、解决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基本策略重视和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依据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 理发展的规律,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心理教育课程化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设置了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内容,但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在此基础上,还应提倡开设心理教育课,进行有关

6、的心理讲座。开展讲座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趣味性。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心理问题,以故事、表演或有趣的心理测试等方式提出, 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轻松、热烈的心境下,打开心扉,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心理修养; 行为化。强调行为作业,把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并注重从行为角度评价 心理素质的变化,真正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针对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个别问题 个别指导。2. 参加实践活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感受时代的脉搏,体验交往中的情感,懂 得互相协作的重要,这不仅能使学生学会既善于评价自己,又善于评价他人,而且能使内向 孤僻的学生变得活泼开朗、增强合

7、作意识,使心胸狭窄者学会宽容、理解他人,避免心理失 常出现心理障碍,从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3. 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师让学生诉说自己的烦恼、痛苦、困惑,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使学生在得到情感宣 泄和净化的同时,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办法。咨询活动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学生与咨询老师直接面谈,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进 行心理调整;二是间接咨询,让学生把难以启齿的问题通过电话、信件等匿名的方式传达给 老师,教师则可通过讲座、黑板报等方式解决其中的典型问题。为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心理咨询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保密性原则。教师应充分尊重 学生的隐私,为学生保守秘密,不辜负学生的信任;交友

8、性原则。教师要与学生成为朋友, 使学生在解决心理困惑时没有顾忌;教育性原则。教师应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引导 学生明辨是非,排除心理障碍。4. 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学生身上的每一个心理疾患都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 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作为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 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重视培养孩子吃苦耐劳、战 胜挫折的坚强品德;尊重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予鼓励;经常与学校沟通, 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内容要与学校一致;对孩子出

9、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 及时解决。5. 营造一个宽松、健康的社会环境学生的心理健康既离不开学校、家庭的教育,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社会各界应积 极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 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事件的发生,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 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人类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丰富的知 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这是当前素质教育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愿我们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去辛 勤耕耘、播种、收获,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 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