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基础施工技术交底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5841353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机基础施工技术交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风机基础施工技术交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风机基础施工技术交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风机基础施工技术交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风机基础施工技术交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机基础施工技术交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机基础施工技术交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机基础施工技术交底工程名称:泗洪协合风电场一期工程 单位工程风机基础及道路分(部)项工程风机基础交底内容交底内容:一、编制依据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国家行业标准);地基与基础施工图纸;施工手册第四版;我公司的土建作业指导书混凝土施工;国家及电力公司有关安全施工、操作的规程规范和我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我公司质量、安全、环境与卫生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二、风机基础施工简介1、风机定位;2、土石方工程;3、模板施工;4、钢筋施工;5、混凝土浇筑施工;三、分项施工措施及技术要求1、风机定位、严格按照图纸和土方施工规程规范、作业指导书施工;、根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提供的风机坐标,采用GPS定位仪确定位置;、

2、坐标、标高尺寸进行核查,坐标、标高误差控制在额定范围内;、对放线后基槽的几何尺寸进行复查,几何尺寸偏差控制在010mm之间,核对画线后基槽轴线,控制轴线偏差在05mm之间。2、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采用机械挖土,人工清基。、标高及宽度、坡度控制。基坑开挖至1.10米、为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在开挖线外部做400mm高挡水围堰。 、机械开挖至距基底1.0米时,人工清理基土,避免基底扰动。 、对于基础底面以下有露出的孤石、漂石应予以清楚至基础底面以下150mm,然后用砂石垫层回填至基础混凝土垫层底。、开挖完成或基础处理完成后,及时办理验收手续。3、土方回填 、 回填前作好砼工程隐蔽记录并办理验收签证手

3、续。回填前应清除坑内淤泥和杂物,对原土夯实一遍后,再进行回填。 、回填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不得混入杂物。 、回填应按有关规定要求,由坑内最低部位开始自下而上分层铺筑,每层虚铺土厚度应300mm,用小型柴油振动碾压机压实,一般来回碾压34遍(需根据现场试验确定)。振动碾压机移动时,做到一碾压半碾。如必须分段填筑,交接处应留出阶形接头,上、下层错缝间距应1m,以后继续回填时应分层搭接夯实,使新老回填层接合严密。 、 每层回填碾压后,必须通知试验室取样做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上层回填,试验不合格的回填必须返工,直至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 严禁雨天进行回填,下雨时应及时排水,不得使回填层浸

4、泡。4、垫层浇筑、基础垫层按设计要求为C15素混凝土垫层,其厚度为100mm,基础半径为8m,垫层半径为8.1m。表面大于基础截面积;、垫层施工时可直接将素混凝土灌至处理好的基槽上,提前用水准仪在基槽内钉好标高控制桩并挂线找平,抹平后核对标高和表面平整误差;垫层上设置3块预埋钢板,钢板尺寸为:40040020mm。、基础垫层用钢板进行支模板,模板要求支撑牢固,拆装方便。、垫层素混凝土骨料应进行复检,以确保垫层质量;、垫层施工应有质检人员当场验收。、垫层砼留置标养试块一组。5、模板施工、施工时应选用刚度、强度以及表面平整度符合施工规程规范要求的合格模板;本工程在施工前,按照施工图纸设计,购买4m

5、m厚钢板及808角钢进行制作,先在制作好的平台上进行放样,放好样按照1500mm为模数进行切割、焊接。底部模板高度为1000mm,顶部模板高度为:1400mm,最后一块模板的尺寸按照放样尺寸剩余部分进行加工。 、模板支撑前垫层应弹好轴线及边线,钢筋应绑扎完成,预埋穿线管完成,基础环吊装完成,接地扁铁安装完成;、模板组合用螺栓进行固定, 由于基础为圆形基础,挤压模板受力均匀,模板外侧不用进行特殊加固,垂直误差应小于3mm,标高误差控制在3mm;、模板支撑后,其强度应符合施工要求,牢固稳定,结构的几何尺寸偏差应控制在25mm内,模板接缝的缝隙偏差应在01mm内;、模板施工完成后应有质检人员当场验收

6、,严格执行三级检验制度,验收合格后报监理及建设单位审批。模板验收完成后签发砼浇筑通知单。6、钢筋工程、钢筋应进行复检,钢筋表面应无锈蚀、油迹、机械损伤,对有锈蚀、油迹的钢筋应加以处理后方可使用;本工程全部使用的是三级螺纹钢,其检验结果合格后方可下料制作。、钢筋需进行弯勾或弯起加工时,应符合施工规程规范要求。、钢筋的长度偏差不应大于10mm,绑扎钢筋其主筋、副筋间距、排距偏差不大于15mm,箍筋间距偏差不大于10mm,绑扎后不应有松股现象;、钢筋在混凝土中其保护层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其偏差不应大于10mm;、钢筋加工和绑扎施工中,质检人员现场验收。4、混凝土4.1、混凝土水泥等骨料等应进行复检,选

7、用粒径较小的骨料,控制砂石含泥量,并严格按配合比通知单控制水灰比进行拌和,其坍落度保证在160180mm之间;4.2、混凝土机械拌制和运输应严格控制搅拌时间不小于180秒和运输时间不超过90分;4.3、混凝土浇注前应检查模板内是否有杂物和泥土,还应采取防跑漏浆的措施;4.4、混凝土入模时,采取措施加强模内通风,加速模内热量散发;4.5、混凝土振捣应均匀快插慢起,在振捣上层时应插入下层深度大于50mm;为防止出现温度裂缝加设三根测温管,分别布置在距顶面5cm,底面5cm和中间偏下一点处;4.6、在浇筑完毕后,应留有一定时间在进行表面压光;4.7、混凝土拆模时机要符合混凝土强度要求,拆模不得损毁成

8、台的边角,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4.8、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采取覆盖、浇水养护,并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避免暴晒,注意保湿;4.9、混凝土施工每班应及时留有试块,以备检测混凝土质量,按照砼方量应留置4组标养试块,一组同条件试块;4.10、混凝土施工期中质检人员现场抽检,隐蔽基础在达到一定强度后及时进行回填土自然养护;4.11、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控制混凝土在浇筑工程中均匀上升,避免混凝土拌合物堆积高差过大。4.12、砼浇筑前签发砼浇筑通知单,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配料搅拌。(1)施工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2)标准执行。(2)砼浇注前检查所有钢筋、埋管、

9、接地与其它埋件位置准确,标高无误,绑扎与焊接牢固;经质检记录后可浇注砼,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施工。基础砼浇筑到标高后底座环外用高标号砂浆向外流水坡抹光压实,内向排水管流水坡抹光压实,按规程进行养护。(3)浇筑混凝土应分段分层进行,浇筑每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震捣器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要超过50。使用插入式震捣器(两台75mm)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作到均匀震实。移动间距不大于震捣作用的1.5倍(一般为30-40),震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以清除两层间的接缝。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

10、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水泥的品种及砼的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小时,应按施工缝处理。砼浇筑过程中,要注意保证保护层厚度及钢筋位置的正确性。不得踩踏钢筋,不得移动预埋件和预留洞原来的位置,如发现偏差,及时纠正。浇筑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化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停止浇灌,并在以浇筑的砼凝结前修整完好。基础砼浇筑到高程后底座环外用原浆向外流水坡抹光压实,内向排水管流水坡抹光压实。(4)砼龄期满足拆模条件进行拆模,进行外观检查砼浇注质量和管口通畅并复验上法兰上表面的水平度,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5)做好砼浇筑质量

11、检查和接地等隐蔽工程记录完成,进行基础土方回填夯实,密实度满足风电机安装要求,两周后进行接地电阻的检测。(6)对已浇筑完毕的砼,应加以覆盖和浇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在浇筑完毕的12小时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浇水;混凝土的浇水养护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砼,不得少于14天;浇水次数应能保持砼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的养护用水应与拌合用水相同;大面积砼浇筑时加设测温孔,养护可采取蓄水养护或可采取不透水、气的塑料薄膜覆盖养护。(7)混凝土浇筑及养护要求a、浇筑时的混凝土应保证有较好的均匀性和较强的密实性;b、所有现场搅拌的混凝土必须防雨、雪和防冻,直至浇筑完毕;c、基础浇筑施工应连续

12、,不留施工缝;d、浇筑振捣要快速,均匀连续,振捣器插入振捣有效部位1.25倍;e、日平均气温低于-5摄氏度时不能往现场制备混凝土卡车式搅拌机中加水。当日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和-5摄氏度之间时,在混凝土中加足够的防冻剂;f、混凝土出灌温度不低于12,入模温度不低于10,间歇不超过15min。g、混凝土表面必须处理平整。不允许存在大于0.2mm的缝;h、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30后应及时回填,自然养护;I、混凝土测试时,每个基础混凝土至少取四批试件。 (8)砼浇筑前必须清除模板内的积水。 四、施工质量措施1、严格按照设计蓝图和混凝土施工规程规范、作业指导书施工;2、对混凝土施工中各分项工程,质检员参与

13、并进行检验,分项工程经三级自检合格后再报请监理人员现场验收;3、严格控制施工误差,及时核对标高、轴线、几何尺寸,并复查上道工序质量,对检查出的质量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4、按规定要求留置混凝土试块,作为混凝土强度评定和生产质量评价;5、严格控制混凝土骨料质量,并随机进行抽检,对不合格的骨料不得进场使用;6、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质量,质检员随机检查水、水泥、砂、石的配比误差和水灰比,控制坍落度不超过允许范围;7、对已经成型的混凝土结构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8、施工班组及时做好施工记录,及时办理签证手续。五、大体积砼温控措施1、为了有效的控制大体积砼裂缝的出现,主要在控制温升和减少温度应力及增加滑动层

14、等方面采取措施。1.1、主要控制配合比水泥用量、坍落度、外加剂的品种;1.2、控制原材料的含泥量;1.3、砼的浇筑方法的选择;1.4、砼浇筑后的养护和测温;1.5、施工时温度和速度的控制;2、作业内容2.1、原材的选择2.1.1、水泥选用普通P.O42.5中低水化热硅酸盐水泥。2.1.2、砂子宜选用中、粗砂,控制其含泥量不得大于2%。2.1.3、石子不宜选用大粒径石子,以540mm为宜,控制其含泥量不得大于1%,同时控制石子形状尽量减少针片状和超规石子。2.2、配合比的确定2.2.1、根据施工要求配合比设计要求坍落度控制在160180mm范围内。2.2.2、外加剂掺合量宜在2%。2.3、砼的搅

15、拌2.3.1、必须严格按配合比进行配料,尽量减少投料误差,确保足够搅拌时间。2.3.2、严格控制砼出机温度。(通过降低砂、石、水泥、水的入机温度来控制)2.3.3、严格控制投料时夹带泥土。2.4、砼的运输2.4.1、砼的运输一定要及时。2.4.2、运输和停放时防止太阳直射。2.5、砼的浇灌2.5.1、砼浇灌前首先在垫层表面浇水进行湿润,以减少垫层对水的吸收。2.5.2、控制入模温度,减少冷量损失2.5.3、浇灌时应从多点浇灌,振捣密实均匀,以确保砼内的气泡及时排出,增强其强度。2.5.4、搅拌车在卸料前,要求砼在泵车内高速运转,确保放料时砼质量均匀,同时在浇灌时以一个坡高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灌方法。这样即可减少砼外露面面积,又便于排放大量泌水。有利于提高砼质量和抗裂。2.5.5、浇灌前根据测温线的布置图合理布置测温点。2.6、砼的养护2.6.1、在砼浇筑之后,做好砼的保温保湿养护,充分发挥徐变特征,降低温度应力。2.6.2、随时进行测温观测,注意内外温差,根据砼内部温度及外部温度的差,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温、降温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