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的民主追求――我是这样学做校长的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5841027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管理的民主追求――我是这样学做校长的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学校管理的民主追求――我是这样学做校长的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学校管理的民主追求――我是这样学做校长的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学校管理的民主追求――我是这样学做校长的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学校管理的民主追求――我是这样学做校长的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管理的民主追求――我是这样学做校长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管理的民主追求――我是这样学做校长的(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管理的民主追求 我是这样学做校长的 做校长两年多了,我至今依然觉得我还在老师们的协助下学做校长。这样说并不是谦虚。我当然看过一些管理的书,也以前向国内教育管理的专家们请教过。但是,我觉得最好的学习,还是实践,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作为校长,每天向老师们学习,我觉得是最好的“校长培训”。 即使如此,这不意味着我在教育管理上没有自己的主动追求。恰恰相反,如同我把做班主任和教语文视为我实现社会理想的方式一样,我把做校长也作为实现自己社会理想的途径。那么,我的社会理想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教育实践,尝试民主生活,体验民主精神,实施民主启蒙,为共和国培养公民。九年前,我攻读博士学位时,曾写下题为民主

2、与教育的论文,我这样表达我对“民主”的理解民主,首先是一种政治制度,通俗地说,是一种管理国家的方式。作为一种政治制度(或者说政府形式),民主的核心程序是通过人民的选举(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产生领导人;同时,人民能够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参与国家的决策。而这正是民主制度与专制制度的根本对立之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为政治制度的民主,其蕴含的最根本的精神实质是对人的尊重对人的权利(各方面参与的社会权利)和精神世界(思想、感情、个性等等)的尊重。 但是,民主不但仅是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当然,后者是前者意义上的扩展与引申。这是对民主更为深刻的理解。将民主看做一种个人的生活方式,即认为民主不但仅

3、一种形式或者说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内在的修养。这种内在的修养体现于日常生活和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相信人性的潜能;相信每个人不分种族、肤色、性别、家庭背景、经济水平,其天性中都蕴含着发展的无限可能性;相信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人与人之间是能够和睦相处能够真诚合作的。民主的生活方式,意味着自由、平等、尊重、多元、宽容、妥协、协商、和平等观点浸透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体现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民主和作为政治制度的民主不是割裂的,更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民主的政治制度需要社会土壤,这“土壤”便是民主的生活方式;同样,民主的生活方式需要制度保障,这个保障制度便是民主

4、的政治制度。 但在今天,我们尤其应该强调民主的生活方式之于民主制度的重要性,因为民主的政治制度与民主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政治体制与国民素质的关系,所谓“有几流的人民就有几流的政府”。没有民主的道德基础,所谓民主制度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已。所以,如何在民主生活中提升国民的民主素质,进而为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坚实的社会道德基础?这正是民主教育应该解决的问题。我正是怀着对民主这样的理解和民主理想,来到学校做校长。甚至能够说,这也是我愿意当校长的唯一原因我愿意通过力所能及的尝试,看一看今天的中国教育,究竟有多少实施民主管理和民主教育的空间? 二“立大志,做小事。”这是我经常教育学生的话,我也以此告

5、诫自己。民主,是一个宏伟的理想;但对我来说,意味着从学校做起,从班级做起,从课堂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民主精神之于学校,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课堂的民主教学,班级的民主教育和学校的民主管理。我和我校老师们也正是在这三个方面实行探索。课堂的民主教学,主要表现为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尊重与引领。通过“导学稿”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机结合,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班级的民主教育,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尊重与引领,把成长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指导学生在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中走向成熟,让他们成长为人格高尚、个性鲜明、精神自由、行为规范的现代公民。学校的民主

6、管理,主要表现为对教师发展动力和水平的尊重与引领,通过文化建设和制度设计,尽可能给教师自我培养的空间,让教师成为发展的主人。本来这三个层面都能够展开论述,但今天的重点是谈学校管理,所以,对于课堂的民主教学和班级的民主教育,我暂且略去,而只谈学校的民主管理。民主治校,是我追求的一种理念和实践。作为理念,其核心是尊重每一个人(教师、职工和学生),让每一个人都是有一种主人翁责任感;作为实践,其核心是通过一定的程序让每一个人(毫无例外地是“每一个人”)参与学校的建设,推动学校的发展。民主治校的目的,是充分激发每一个人的责任感和创造力,并培养或增强每一个人(包括校长本人)的公民意识,以实现个人成长与学校

7、发展、个人幸福与学校繁荣的和谐统一。当然,这是一种理想境界,甚至悲观点说,这种理想境界永远不可能抵达,但我们能够朝着这方向努力,在点点滴滴努力的过程中,我们能够一步步逼近我们的理想。换一个角度说,民主意味着“尊重”与“遵守”:对每一个人的尊重,并彼此尊重;对经由大多数人认同的制度、规则、纪律的遵守,对公共秩序和公共规则的遵守。尊重,是对精神而言,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尊严、思想自由、精神个性、参与欲望、创造能力等等。尊守,是对行为而言,大到一个社会,小到一个团队,规则是和谐有序的保证,某些时候克服个人的欲望而服从大家都必须遵守的规则,正体现了民主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自我中心,不

8、但不是民主,反而会妨碍民主。其实,“遵守”也是一种“尊重”,因为遵守符合大多数人认同的制度,正是对民意的尊重。只是,这里为了突出制度的重要性,因而特别提出“遵守”。 一切由校长说了算的专制主义,当然不是民主。而一切由教师说了算的民粹主义,也未必是民主。民主,是各种思想的理解或包容,是不同利益的妥协或让步,是众人智慧的集中或整合。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是一种和谐。学校管理的民主追求,在我的实践中体现于四句话:“以人为本”、“以人为善”、“以身作则”、“以规治校”。 三“以人为本”,就是把人(在校长眼里,这里的“人”首先是教师)放在首位,尊重人性,满足人的合理需要(包括精神诉求和物质欲望),维护人的

9、尊严,尽可能让每一个人看到自己的精神发展的空间与前途。“以人为本”当然不应该是口号,而应该成为行动。理念必须化为细节才有真正的生命。在拙著民主与教育中,我曾说过,教育更多的是人文而不是科学。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不是人与物的关系,而是人与人的关系准确的说,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已经融为一个整体。因此,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教育是如此,教育管理也是如此。如果说,在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人与人的关系;那么,在教育管理中,校长和教师的关系同样不应该是人与物的关系。所谓“目中有人”,在教师眼里,这里的“人”应该是学生;那么在校长眼

10、里,这里的“人”首先应该是教师。我想再次重复一遍:民主的核心是尊重。爱因斯坦说:“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敬。”阿克顿说:民主的实质,就是“像尊重自己的权利一样尊重他人的权利”。 因此,作为体现民主理念的“以人为本”也是一种尊重。作为校长,面对的是知识分子,因此就应该尽可能按知识分子的特点管理知识分子。什么是“按知识分子的特点管理知识分子”呢?对此,我说不出太多理论,但我有一个朴素的想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以前没有当过校长,但我长期当老师,于是尽量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作为老师,我自己不喜欢校长伤害我的自尊心,哪怕我做错了,也希望校长能够和颜悦色地和

11、我谈心,那么,我现在做了校长就尽量不要伤老师的自尊心。又如,作为老师,我不仅仅满足于物质利益的增长,我还要看自己在工作上在学术上在事业上是否有发展空间,那么,我现在做了校长,就尽量为老师们提供或创造发展的机会或空间。由此得出结论,相比起其他劳动阶层,知识分子更讲面子(也就是“尊严”),而且在关注自己物质利益的同时还看重精神关怀。作为校长,维护老师的尊严,满足老师的合理的物质精神需要,就是按知识分子的特点管理知识分子。在维护老师尊严方面,我有过做得不够好的时候。我曾经对照山东杜朗口中学崔其升校长检查自己的差距,感到自己魄力不够,对老师要求不严。于是,我曾经在大会上对迟到的老师点名批评,还有一次我

12、让犯了错误的老师在全校做检讨。从道理上讲,我这些做法不能说错了。但是,作为成年人,老师都是很看重自己的面子,能不能在严格要求严肃教育的同时,能够充分尊重这些老师的面子呢?因此,我渐渐放弃了这种伤害老师自尊心的教育方式。现在,对于犯了错误的老师,我往往是请到办公室狠狠批评,有时候还让被批评者流泪,但我再也没有当众点名批评过老师们。相反,有时候当有的老师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而我不得不在大会批评的时候,我都让当事人回避,尽可能照顾这位老师的自尊心。我知道“铁面无私”的合理性甚至必要性,但我总觉得,如果能够用更人文的方式教育犯了错误的老师,是不是更好一些呢?也许我这样想这样做有点理想化了些,但我们对学生

13、都要强调尊重,何况是对老师呢?我总是提醒自己,一个优秀的校长一刻也不应该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教师。让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很重要,也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所谓“让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很重要”,首要的含义是,面对学校的发展,每一个人都有同等关注和参与的权利,也就是说,哪怕是具体到一个小小的建议,无论是校长,还是老师,无论是职员还是学生,甚至学生家长,权利是平等的,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说话都是同样有分量的。所以,我在网上论坛里长期设立“征集金点子”的主题帖,让老师们提建议;平时在和老师们谈心的时候,尽可能捕捉老师们的“金点子”。说实话,现在我也无法保证每一个老师的建议都能够采纳,但只要我觉得合理而且可

14、以操作,我都采纳了的。比如,某语文老师在网上建议,在会议室、办公室摆放一些绿色植物,既净化空气,又愉悦心情,于是现在我们的办公室和会议室都摆上了花草。又如,和一位数学老师谈心时,她谈到学校的会太多,能否减少一些,以减轻老师们的负担。于是,我们将教研组长会和班主任会错开,由过去的每周都开,到现在的间周一次。再如,某政治老师给我建议,可以把年级组的管理相对独立,每个年级都由一位副校长直接管理,强化年级组功能。听了吕老师的建议,校长会经过论证,改革了学校管理体制。这些老师在我们学校都是普通老师,但他们的建议却不同程度地改进了学校的管理。对学校来说,他们很重要。我要强调的是,当我说出“让每一个人都觉得

15、自己很重要”这句话的时候,是有重点指向的,因为我们每说一句话都是有针对性的。所以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作为校长,要尽可能关注那些平时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人,让他们感到自己的重要。于是,有一年教师节前,我们通过暗中录像,拍摄了许多普通老师和工人坚守岗位、敬业奉献的普通场面,然后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播放。于是,在本学期开学典礼上,我发表的新学期致辞是向普通而光荣的劳动者致敬,表扬了十五名默默无闻的班主任、科任老师(包括代课老师)、图书管理员、清洁工人、食堂师傅、门卫保安我这样做,决非故作姿态,而是在真诚尊重每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同时,引领全体学生的价值观,让他们通过身边的人感受到,什么叫做“平凡中的伟大”。帮助教师成长,满足他们成功的愿望,这是最大的人文关怀。作为公办学校,所有经费都源自教育局拨款,因此作为校长,我手里没有可供支配的一分钱。我当然也想方设法为改善老师待遇而奔走呼告,但毕竟不是我能够决定的,而为老师提供成长的机会,并提供展示他们成果的平台,我却可以做主,因为在这方面我拥有独特的资源。于是,我先后请来国内一流的教育专家(如朱永新、魏书生、程红兵、卢志文等老师)来我校做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