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小竹排画中游2课时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5839328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小小竹排画中游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3小小竹排画中游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3小小竹排画中游2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3小小竹排画中游2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3小小竹排画中游2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小小竹排画中游2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小小竹排画中游2课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年级一学科语文课 题小小竹排画中游总课时2主备人田彩玲使用人一语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排”等12个生字,认识“”等3个偏旁,会写“口”等4个字。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学情分析初入学的一年级儿童形象思维能力强,活泼好动,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游戏二哥颇感兴趣,乐于在学习中与伙伴交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幼小衔接尤为重要。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正确流利地朗读。教学难点对“鱼米乡”、“画中游”的理解。教学方法制作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游戏引

2、入课堂,寓教于乐。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初步感受导入:我们祖国有着秀美的风光,北国的冰雪,高耸的白杨,南国的椰林,婀娜的杨柳。刚毅秀美,各有特色。今天我们就要来欣赏一下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光。(课件出示图片)小朋友们看,江南的风光多美啊,你都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一条河,河里有小鱼跳出了水面。天空中有两只燕子飞来了。河的两边还有很多的树、禾苗、草地,都是绿色的。远处还有几幢房子,很漂亮师:江南的风光那么美,树木都是绿油油的,那里的人也很美。你们看,谁来了?(课件演示:小朋友撑着竹排慢慢过来。)他是怎样来的呢?板书:竹排解竹排的形状与用途。师:看图说说竹排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用处

3、?(通过交流知道竹排是江南水乡重要的交通工具,也可在此联系竹排的形状来记排这个字。)师:在那么美的风景里,撑着小竹排,欣赏着两岸秀丽的风光,真令人陶醉。让我们也去感受一下吧!(二)看图,初步了解图画内容,练读短文。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2练读短文。(1)借助拼音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字音。(2)出示音节词语卡片练读:zh pinio r chngling n l yu yu y m xinghu zhngyu(3)自己练读短文,逐步做到一目双行。(4)指名分句读,齐读短文。注意“绿油油”“油”应读一声,不要读成二声。(三)看图读文,学句、学词。1指名读第1句,学词、学句。

4、(1)教师指图问:谁知道什么是小竹排,它有什么用处?(板书:小竹排)小竹排上坐着谁,竹排上还有什么?(祖孙二人,他们正在谈着什么,孙子手中抱着一只鸡,身后有一箩筐的米)什么叫顺水流?(顺着水流的方向往前行)这祖孙二人坐在竹排上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2)读第1句,注意句号的停顿,要读出祖孙二人乘小竹排顺流而下、头上小鸟鸣叫、水中鱼儿成群这种美景。2指名读第2句。(1)看图,读第3行,问:什么叫两岸?(板书:两岸)河的两岸有些什么?(引导学生先看竹排的左岸)(岸上有许多树和古式建筑)师述:岸上有这样多的种类不同的树,我们总的叫它们“树木”。(板书:树木)这些树木长得怎样?读短文第3行。(2)看

5、图,读短文第4行。(3)看图,读短文第4行。指图上竹排的右岸,问:河岸上还有什么?什么是禾苗?(禾苗)师述:稻子、麦子、玉米、谷子等等粮食作物的刚长出来的幼苗都叫禾苗(板书:禾苗)。看看图,读读短文第4行,说说禾苗长得怎么样?(“绿油油”讲禾苗很绿,长得好)(4)指导读第2句。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3指名读短文第3句,读懂句子,理解词语。(1)看图,师述:在这里河中小鱼儿成群,河岸上树木茂密,禾苗绿油油,小燕子在空中鸣叫着,疾飞着,风景这般美,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2)“江南”是指什么地方说的?(教师板书:江南)师述:江南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里气候温暖,河流、湖泊多,鱼多,虾也多;江南

6、适合稻子生长,每年成熟季节收获多,所以说江南是鱼米乡。(板书:鱼米乡)(3)看图,读短文最后一行,问:为什么说“画中游”? 师述:这是用打比方的方法,告诉我们江南风景美如画。祖孙二人坐在竹排上顺水前行,一路观赏着两岸如画的美景。真好像在画中游览一样。(4)指导朗读第3句。 江南鱼米乡, 小竹排在画中游。(四)巩固复习。1读词语:树木禾苗小竹排江南两岸鱼米乡2朗读短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个体教学方案作业设计抄写生字、新词。熟读课文。板书设计3小小竹排画中游小竹排 流鸟儿 唱 鱼儿 游树木 密禾苗 绿课后反思年级一学科语文课 题小小竹排画中游总课时2 主备人田彩玲使用人一语第 2课时教学目标1、

7、学会2个新偏旁:艹(草字头),氵(三点水)。2、学会7个生字:木、禾、苗、竹、江、两、米。能读准字音,识记字形。3、正确书写生字。学情分析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注重交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难点正确标准地书写汉字教学方法在识字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的习惯,学会学习。教具准备识字卡片教学流程(一)检查复习。1读词语卡片:2指名读短文。(二)学习2个新偏旁。1艹,草字头,笔顺是一艹,共3笔。2氵,三点水,一笔点,二笔点,三笔提。(三)学习生字。1木,拼读音节m),读词语:树木。

8、(1)识记字形。(让学生自学后说识记方法)用熟字加笔画的方法:“十”字加撇捺,十木。一共4笔。 用数笔画方法:一笔横(一),二笔竖(十),三笔撇(),四笔捺(木)。一共4笔。书空练习。(第一,拼读音节;第二,口述笔顺笔画;第三,共几笔;第四,本课词语)(2)口头组词语。2禾。(让学生自学后,进行书空练习,与“木”相同)3苗,拼读音节mi2o,读词语:禾苗。(1)识记字形,让学生自学后,回答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苗”字的?(我是这样记的,“苗”字,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田”字,一共8笔)(2)书空练习。(拼读音节;字形结构;偏旁;笔顺笔画;共几笔;本课词语)(3)读短文第2句。4竹

9、,读音节zh*,读词语:小竹排。(1)识记字形,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左右结构,左边一笔撇(),二笔横(),三笔竖(),右边一笔、二笔同左边相同(),第三笔是竖钩(竹),一共6笔。启发学生自学,看田字格字帖,找出左右两边的异同点:第三笔,竖;第六笔,竖钩。(2)书空练习。(同“木”)(3)口头组词语:竹叶、竹椅、竹篓、竹竿、竹篮(4)朗读短文第1句。5江,拼读音节ji1ng,读词语:江南。(1)识记字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启发学生自学,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江字的。(同“苗”) (2)书空练习。(同“苗”)(3)口头组词语:江南、江北、长江、江河湖海。6两,拼读音节li3ng,读词语:两岸。(1)识记

10、字形。比较法:用“雨”与“两”比较,外框儿相同(),里面不同,“雨”是竖,左右各两点,“两”是两个小“人”。用数笔画的方法。笔顺:两,共有7笔。启发学生自学,自己想办法记字形后,说出方法,如果没说比较法,教师可以提示:“两”字和什么字有点像?(2)书空练习。(同“木”)(3)口头组词语。 两岸两双两幅两张两条斤两(4)读短文第2句。7米,拼读音节m!,读词语:鱼米乡。(1)识记字形,启发学生想出最简便、最好记的方法。熟字加笔画的方法:“木”字上面加点、撇,一共6笔。(2)书空练习。(同“木”)(3)口头组词语。鱼米乡 大米 玉米 小米 米粒(4)朗读短文第3句。8朗读短文,要求正确、流利。(四

11、)指导书写,巩固字形。1木、禾、米三个字让学生自学后,找三位写字好的同学,按田字格字帖写在小黑板上,大家评议,教师订正。2指导书写“苗”字(1)看整体间架结构,上小下大。(2)教师范写(略),提示:草字头第二笔竖从左向右斜写,第三笔斜撇,略高于竖。教师范写一定讲清每一笔的位置及运笔方法。“曰”第二笔是横折钩。3指导书写“竹”字。(1)整体位置,左窄右宽。(2)教师范写:第一笔斜撇,从上半格中间靠竖中线收笔,撇过横中线,离左边线三分之一收笔,要有尖。第二笔小横,从横中线上一点儿横第一笔起笔,斜横过竖中线上一点儿收笔。第三笔竖压横中线起笔,直竖到下半格中间收笔。第四笔斜撇,与第一笔撇对称,略高一些

12、起笔,过中心点,到左下格右上角收笔。第五笔大横,压横中线起笔,斜写到离右边线三分之一处收笔。第六笔竖钩,压横中线在横中左一点收笔,到长于三笔竖挑钩。(3)教师带写,学生仿写字头。4指导书写“江”字。(1)整体位置、左窄右宽。(2)教师示范,重点指导三点水的写法。三笔成一弧形,教师给学生用红笔画出弧线。第一点,点在左上格右下方,第二点点在左半格中间,压横中线,第三笔提,从左下格中心点提到横中线上,离中心点四分之一处。 (3)教师带写,学生仿写字头。5指导书写“两”字。(1)整体位置,第一横在上半格中间。下半部压横中线。(2)教师范写(略),提示:第二笔竖,自左向右斜,二个人的撇对称,点写在横中线下面。第三笔钩略长于竖。个体教学方案作业设计1正确、流利地2填空。 苗,第3笔是_,共_笔。 或上面是_,下面是_,共_笔。 竹,第3笔是_,第6笔是_。板书设计木 禾 米 苗 竹 江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