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杏坛导游词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5831558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庙杏坛导游词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孔庙杏坛导游词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孔庙杏坛导游词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孔庙杏坛导游词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孔庙杏坛导游词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庙杏坛导游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庙杏坛导游词(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庙杏坛导游词孔子庙,又叫文庙,是纪念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下面作者收集了孔庙杏坛导游词,供大家欣赏。篇 1:孔庙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你们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欢迎你们来到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乡 - 曲阜参观游览,我是来自柯南旅行社的导游赵远, 感谢你们选择我来为大家提供导游服务, 让我们一起开启快乐的曲阜孔庙之旅。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它规模宏大、气魄雄伟,与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列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相信今天你一定会不虚此行。进入孔庙,你会看到古木参天,与宏伟的建筑群相互照映,特别是夏季,上千只鹭鸟居住在古木之上, 非常独特,

2、 鹭鸟已被曲阜市定为市鸟。 我想给大家介绍最特别的是龙凤树, 据说, 当年乾隆皇帝来孔庙参拜时, 一时疲劳就顺便靠在树旁休息, 没想到这棵树沾了皇帝的真龙气息后, 出现了龙型树纹, 所以叫作龙树 ! 有龙就有风,在这棵龙树旁的就是凤树。整个孔庙建筑群以中间为界,左右对称,主次分明。顺着中间的主道,你会来到杏坛,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四周杏树繁茂,生机盎然,孔子当初是在土台上大杏树下给弟子们讲学, 站在这里, 你可以想象到当年孔子教弟子的情景,孔子诲人不倦,学生学而不厌。请跟随继续向前走,我们就来到最有名的大成殿,它是孔庙的主殿,与太和殿、天贶殿并称东方三大殿。四周有28 根用整个石头雕成的

3、龙柱,每根柱上雕刻两条巨龙,上下盘绕,二龙戏珠,形态逼真。殿正中供奉着孔子的塑像,他五官端正,目光炯炯,让我们对他肃然起敬。每年的 9 月 28 日是孔子文化节,世界各地的游客齐聚这里,举行隆重的“祭孔大典”,希望你们到时间来参加。现在是大家自由游览的时间,请你们细细游赏。游客朋友们,今天的游览孔庙到此结束,欢迎再次光临,谢谢游览!篇 2:孔庙导游词_孔庙最初建于孔子死后第二年,即公元前 478 年。当时只有三间茅草屋,里面陈列着孔子生前穿过的衣、冠,用过的琴、车、书等物品。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不断升高, 孔庙不断扩大和重建。 在过去的 2500 年中, 孔庙经过 15 次大修, 31 次中修

4、,上百次小修。今天的孔庙占地22 公顷,沿南北中轴线分布,三路布局, 九进院落, 有房屋建筑466 间。 孔庙连同北京故宫、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曲阜古城的南门是孔庙的起点。城门也叫“万仞宫墙”。“仞”是中国古代的长度单位, 一仞相当于现在的两米。 但是不只曲阜的宫墙没有万仞高, 恐怕世界上没有一处宫墙能有这样高。那么这个名字是怎么得来的呢 ?这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的学生子贡说到: 如果把一个人的学问比作一道宫墙的话, 我老师孔夫子的宫墙有数仞高。 子贡的这种说法被后人沿用以表达人们对孔子的尊敬和赞扬, 而且这道宫墙越来越高, 直到清朝乾隆皇帝在曲阜城的南城门上刻上

5、“万仞宫墙”4 个字。金声玉振坊是孔庙门前的第一道门坊。以前演奏一首音乐的时候以敲钟开始, 击磬结束。 这里的意思是说孔子的思想学说非常完美, 像演奏一首完美的乐 曲一样。金声玉振坊后面是橘星门。橘星是天上大熊星座的一颗星,根据传统,古 代祭天要先祭楹星,在这里建橘星门意为尊孔如同尊天。“橘星门” 3个大字为乾隆手书,这是进入孔庙的第一道大门。穿过太和元气坊和至圣庙坊,我们来到孔庙的第二道大门“圣时门”。圣时门意思是说在众多先圣先贤的哲学体系中, 孔子的思想学说是最适合当时时代 的。弘道门赞扬孔子学说影响之深远。这道门得名于论语 ,“人能弘道,非 道弘人”。穿过弘道门, 我们来到大中门。 这是

6、金代孔庙的大门, 五门并立。 “大中”得名于孔子的学说,赞扬孔子的中庸之道。大中门的东北方有块巨碑叫成化碑,是明宪宗朱见深所立。这块碑在中国非常有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书法好,碑文全用正楷书写 ; 二是碑文的内容对孔子极尽赞美之词。碑文中讲到,孔子的思想学说如同吃饭穿衣一样,没有它,人们一日都不可以活下去。同文门的北边高高挺立的建筑是具有独特建筑风格、举世闻名的奎文阁。奎文阁高 23 米,宽 30 米,进深 17 米,是孔庙中著名的高大建筑。这座装饰华丽的三层楼阁, 三重飞檐, 显示了孔家的权势和影响。 我们看到的奎文阁建于 1504 年,最初是孔庙的藏书楼, 专为收藏历代皇帝的御赐书籍而建

7、。奎文阁是非常坚固的木结构建筑, 自从明代弘治皇帝1504 年重修以来, 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更别说几次地震了。清康熙年间 (1654-1722) ,曲阜发生了一场大地震,绝大部分城市建筑被毁,但是奎文阁稳如磐石,保存完好。奎文阁北是十三碑亭。这是一个又窄又长的院落,院中有两列碑亭,南边8 个,北边 5 个。十三碑亭是专为保存历代皇帝为孔庙所立的石碑而建的,因而称作“御碑亭”。十三碑亭保存石碑55 块,最早的石碑是唐代立的,还有宋、金、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碑刻。大部分碑刻记载了历代皇帝到曲阜祭孔,捐资重修孔庙,或者对孔子及其后代的加封,赐给土地等内容。继续北行,我们来到了大成门。大成门

8、 5 门并立,大成门居中。大成门之名来源于孟子, 战国时期伟大的儒学家。 他称赞孔子的学说集先圣、 先贤之大成。从此门开始, 孔庙分为东中西三路布局。 东路崇圣门进去, 里面是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崇圣祠 ; 西路启圣门里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启圣殿; 中路是祭祀孔子夫妇的各种建筑。进入大成门,右手边石栏内是一棵高大的桧树。据说这棵树是孔子亲手所植,因此称作“先师手植桧”。事实上,孔子在世时亲手种植过一棵桧树,但是几百年前死掉了。 我们看到的桧树是清朝雍正年间树根上萌发的新芽长成的。 过去, 它是孔子学说的象征, 它的长势繁茂与否预示着孔家乃至整个国家的繁荣与衰败。大成门北边古松柏丛中矗立着一座朱红色

9、柱子的高大亭阁。据说是孔子当年讲学的地方,名叫杏坛。孔子致力于教学,曾经在杏坛设教。遗憾的是,原来杏坛的具体位置书上没有记载。 我们看到的杏坛建于1018年, 宋天禧年间, 当孔子的 45世孙孔道辅重修孔庙时,把大成殿北移。原址建坛,周围种植杏树,名曰杏坛。从此这里被认为是孔子讲学的地方。 金代时, 在坛上建亭, 亭内立石碑, 上刻“杏坛”2 字,是由著名文人党怀英手书。 如今的亭子是1569 年明朝隆庆年间修建的。 1724 年, 一场大火席卷孔庙,烧毁了很多建筑。然而,杏坛在这场大火中幸存下来,巍然 挺立直到今天。杏坛的北面是孔庙的主殿大成殿。大成殿,檐下宽廊围绕,高米,宽米,进深米。大成

10、殿重檐九脊,黄琉璃瓦覆顶,雕梁画栋。大成殿连同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泰山岱庙的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大成殿不只是规模大,和太和殿以及天贶殿比起来,最吸引人的是檐下 28根石雕龙柱。龙柱端坐在石雕复莲柱础上。石柱由整块石头雕刻而成,高近6米,直径 81 厘米。石柱是明朝弘治十三年(1500 年) 雕刻的。殿后以及两边的十八根龙柱是浅浮雕二龙戏珠, 每根龙柱八个面, 每面九条龙, 每条柱子 72 条龙, 18根柱子总共1296条龙。前檐下是 10 根深浮雕二龙戏珠龙柱, 二龙对翔, 直达屋檐。 龙柱下部雕刻的是江崖海水。 它们是曲阜雕刻艺术的独特瑰宝。 虽然北京太和殿建筑华美, 象征皇家无上的权力

11、。 但是太和殿下10 根巨大的木头柱子和大成殿这10 根龙柱比起来要逊色得多。 因为如此, 每次皇帝到曲阜来的时候, 这些龙柱就用黄绸包裹起来,以免引起皇帝的忌妒和不满。大成殿中孔子以及四配(颜回、 曾参、 孔伋、 孟子 ) 十二哲的塑像在* 中全部被毁掉了。 1984年,政府筹集资金重修塑像。 1984年 9 月 22 日,在大成殿举行隆重仪式,重新安放了孔子以及四配十二哲的塑像。经过大成殿宽阔的围廊来到大殿后面,我们看到了寝殿。寝殿是祭祀孔子夫人亓官氏的殿堂。殿宽 9 间,进深4 间,仿大成殿而建。檐下廊柱上以及彩绘的天花板上用凤凰装饰,凤凰在古代中国通常是女性的象征。亓官氏来自宋国, 1

12、9 岁时嫁给孔子,一年后生下儿子孔鲤,先于孔子七年去世。 当后世封孔子为“至圣先师”时, 她同时被封为“至圣先师夫人”。 当孔庙还是三间茅草屋的时候, 她和孔子在一起享受祭祀。 宋天禧年间 (1018) 年, 单独建了寝殿来供奉她。在孔庙的最后一进院落,又一座巨大的建筑名叫圣迹殿。圣迹殿得名于殿内保存的嵌于墙内的 120 幅石刻画, 这些画描述的是孔子生前著名的事件。 每幅画长 60 厘米, 宽 38 厘米, 记载的事件从孔子的母亲颜征在祷于尼山生孔子, 到孔子死后众弟子为他守墓为止。 这些石刻画刻于明朝, 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除了中路祭孔的院落外,孔庙还有东路和西路。东路的孔子故宅夹在

13、孔庙和孔府之间。据说孔子死后,鲁哀公让孔子的后代每年在这里祭祀孔子。 这口井是孔子在世时的饮水井。 井的东边这堵独立院中,周围不接墙垣的墙叫鲁壁, 它记载着鲁壁藏书的故事。 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焚书坑儒。 孔子的九世孙孔鲋得知秦始皇派来的人快到的时候, 把孔子的主要著作藏在故宅的夹墙里面, 然后逃到嵩山做了隐士。 为了纪念这一事件, 孔家后人建了这堵墙。 鲁壁的前面是诗礼堂。 据说是为了纪念孔子教他的儿子学诗学礼而建的篇 3:孔庙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 女士们, 先生们, 你们好 ! 欢迎各位来到孔子的家乡曲阜参观游览,同时也感谢您选择我作为您此次游览的向导。我是XX 旅行社的导游员张某,大家

14、可以叫我小 li 或者 li 导。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下面就让我怀着结识新朋友的欣喜心情,为大家提供导游服务。孔庙是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据记载,孔子生而首上圩顶,似尼丘山之形,故因名丘,字仲尼。孔子在一生艰辛探索的社会实践中,深入了解和认识了当时社会,逐步创立了儒家思想的基本体系,成为当时著名的政治理论家、教育家、思想家。他创立的儒学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孔子死后第二年( 公元前 478 年) ,鲁哀公将孔子生前所居之堂改做“寿堂”,房屋三间,里面陈列着孔子使用过的“衣、冠、琴、车、书

15、”,“因以为庙,岁时奉祀”,即每年按时祭祀。 尽管当时孔子已是相当知名的学术大师, 但儒家还只是一个学派, 孔子的地位不高, 所以最初的孔庙也仅仅是孔子的故居。 汉代以后, 孔子及儒学地位逐渐提高。据记载,从公元 220 年到解放前,孔庙先后重修扩建七十多次:历经两千余年的历代重修扩充,便得曲阜孔庙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共占地约14 万平方米,殿堂阁庑466 间,门坊 54 座,碑亭 17 座。规模之大,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全国三大古建筑群。孔庙的总体布局是由孔子当年的故居长期发展而来的,至今已有二千四百余年的历史。 孔庙建筑发展追求的建筑效果是通过建筑群整体所造成的环境去烘托孔子的丰功伟绩和儒学圣教的高深博大来完成的。 因此, 孔庙建筑的艺术表现力首先是它的总体布局及建筑序列的完整性; 其次是它的个体建筑的处理及每道院落的格局,每个殿、堂、楼、门、亭都充分显示出了各自的重要作用 ; 第三是个体建筑的细微方面, 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家们在设计和施工方面的无与伦比的建筑艺术成就。 在整体建筑方面, 孔庙采用古代传统的宫庭式建筑形式。 但它经过历史上的多次重修扩建, 每当重修扩建的时候, 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