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高考地理分类题库【专题11】区域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5821822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高考地理分类题库【专题11】区域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修版高考地理分类题库【专题11】区域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修版高考地理分类题库【专题11】区域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修版高考地理分类题库【专题11】区域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修版高考地理分类题库【专题11】区域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修版高考地理分类题库【专题11】区域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高考地理分类题库【专题11】区域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含答案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第十一单元区域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2012高考江苏卷)下图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特点是()A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B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C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D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A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增长BGDP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CGDP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P高速增长的需要(2012高考安徽卷)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完成34题。距地面

2、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ABC D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A BC D(2012高考安徽卷)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右图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下表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完成56题。年份“水银行”买入“水银行”卖出价格(美元/m3)水量(亿m3)价格(美元/m3)水量(亿m3)19910.1010.120.148.1519920.042.340.061.9719930019940.042.720.062.09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

3、地理背景是()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北部地区湿润多雨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A BC D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2012高考江西卷)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和资金多,产出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高,为集约利用;反之,土地利用集约度低,为粗放利用。下图是2000年和2009年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图。读图回答下题。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变化特点是()A2000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自西向东逐渐升高B2000年以来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

4、的地区差异没有变化C2009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较2000年总体提升D长春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提高幅度最大(2012高考重庆卷)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题。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为此,我国积极实施国际资源合作开发战略。据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建议将远东的几百万公顷土地(下图中阴影所示区域)出租给外国投资者。我国投资者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下图是俄罗斯远东局部区域示意图。指出我国西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不当会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2012高考安徽卷)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些年,“千湖之省”湖北针对省情,夯

5、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材料二鉴于近些年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出口量增加很快,武汉钢铁厂计划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广西沿海防城港市。19902009年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的区域差异描述图中两个I区的区位特点,并分别分析其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2012高考浙江卷)根据图文材料(图1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2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胜利油田在渤海采取“海油陆采”的方式开采石油,即建设自海岸线向海中延伸的入海道路,在入海道路的末端建设人工岛,并在岛上钻井开采海底石油,这种开采方式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材料二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

6、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深圳市计划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1)简析“海油陆采”一般在什么自然条件下进行。(2)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2012高考广东卷)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城市用地日益紧张,滨海地带的开发成为热点。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材料19872006年上海市F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19872006年上海市F围垦区面积增加量居前两位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和_。(2012高考全国乙卷)阅读图文资

7、料,完成下列各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的价值。材料一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开凿灵渠,攻打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秦汉之际,中原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于通向内地的各关口屯兵,“绝道聚兵自守”。刘邦称帝之后,民生凋敝,无力南征,遂封赵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开通关市。南越国乘机发展,广泛使用铁器工具,海内外贸易也相当活跃。吕后执政,汉朝“禁南越国关市铁器”,赵佗遂自称南越武帝,举兵北犯,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吕后去世后,双方罢

8、兵伏战。赵佗又以财物收买附属于汉朝的闽越等部族,势力所及,“东西万余里”,“以兵威边”。赵佗以皇帝自居,“与中国侔(对等)”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遣使对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予以谴责。赵佗迫于压力,表示“去帝制”,继续“为藩臣,奉贡职”但在内部,“窃如故号名”汉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要求南越王赵兴入朝,“用汉法,比内诸侯”。南越国相吕嘉等杀汉朝使者及主张“内属”的南越王、王太后,“发兵守要害处”。公元前111年,汉军十万分数路越岭,平定南越并将其地分设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据史记等材料二下图示意灵渠位置。(1)从军事角度指出秦开凿灵渠的主要目的,并说明原因。(2)说明灵渠的

9、开凿对当时区域间联系的意义。答案:1D单位GDP能源消费是用当年能源消耗量除以当年GDP,从图中可以看出,单位GDP能源消费量在2010年最低,且呈下降趋势。2C从图中可以看出能源消费量与GDP没有直接的关系,但GDP的增长会对能源消费增长产生影响;另外,我国现阶段是能源进口国。3A4.B读图可知纵坐标表示垂直高度,横坐标表示风速,图中曲线表示在不同高度的风速大小。通过读图不难看出不同森林类型对风速的影响情况。5B6.D读图可知该地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河流以及地势特点,从而对该地北水南调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读表可以看出该州19911994年的调水情况,1992年、1994年水的价格、调水

10、量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利用分析排除法可选出正确选项。7C解答此题应先读懂图例。对题中两幅图对比可以发现:2000年全省的土地集约度虽然西部较低,东部较高,但中间的长春市也较高,不能说是自西向东递增;2000年以来,一些地区的集约度差异发生了变化,如在2000年,延吉市的集约度高于吉林市,但在2009年,吉林市的集约度就高于了延吉市;从总的来说,全省的土地集约度都有提高;吉林市、辽源市和通化市的土地利用集约水平增长幅度都高于长春市的增长幅度。8【解析】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干旱,若土地利用不当,易引发的生态问题主要有: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加剧;土壤盐渍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主要考查西北地区主

11、要生态问题。【答案】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加剧;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9【解析】读图可知,图中两个区分别有山峰、河流、湖泊、城市等。由此可以联系我国的退耕还林、退耕还湖政策以及城市化的发展回答此题。【答案】区分别位于西北部山区和东部平原、湖区。西北部山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退耕还林;东部平原,湖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快速城市化和退田还湖。10【解析】由材料对“海油陆采”的介绍可以看出:开采地离陆地较近的浅海,建人工岛,潮汐和波浪等影响较小;黄河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相比土地利用率低(未开发土地多)光照较好。不利方面:处在华北地区淡水短缺、盐碱地、多气象灾害如寒潮、洪

12、涝等。【答案】(1)石油资源靠近陆地;浅海;潮汐和波浪等影响较小。(可任答两点)(2)有利条件:未利用土地数量大;光照条件好等。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治理盐碱地;防止洪涝、低温灾害等;注重湿地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11【解析】考查读图分析能力,由图中可以看出面积增加量居前两位的是旱地和建筑用地。【答案】旱地建筑用地12【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而本题更侧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尤其军事上的粮食供应。在古代交通运输方式以水路运输为主,而当时军队的粮食供给主要靠水路运送,因水路运量大、运费低,当地所在区域地形崎岖,植被茂密,陆路交通也不畅,尤其南岭阻断了长

13、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联系,因此灵渠的开凿意义重大,解决了以上各项问题。(2)主要考查地域联系方式对区域间联系的意义。主要从沟通了哪些水系,扩大了水路运输的范围,促进了各邻区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利于岭南经济、文化的发展。【答案】(1)主要目的是运输粮食等物资,保障军队的后勤供给。原因是(对秦政权而言,岭南地区位置偏远,远途劳军以至长期统治,保障后勤供给尤为重要。)岭南地区地形崎岖(丘陵广布),植被茂密,陆路交通不畅。在当时的条件下,大量物资的运输以水路为主。南岭阻断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水路联系。(2)(南岭为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灵渠连接湘江和漓江,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扩大了水路交通运输的范围;促进了岭南地区与长江流域以至北方地区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