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用语是否具有舆论导向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5819860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用语是否具有舆论导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网络用语是否具有舆论导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网络用语是否具有舆论导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网络用语是否具有舆论导向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络用语是否具有舆论导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用语是否具有舆论导向(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用语确实具有舆论导向哦,按照社会政治态度性质不同,可以把网络舆情分为正面网 络舆情和负面网络舆情。负面网络舆情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弱化政府公信力,造成社会 认同危机,影响社会稳定。要想缓解网络舆论造成的巨大冲击,有效管理网络公共空间, 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增强网络监管和网络执法队伍建设应建立一支网络监管队伍。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有统一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的 责任落实制度。队伍中的舆情监测员运用短信、电子邮件、在线输入等方式上报舆情信 息,经舆情技术人员整理,利用舆情智能分析技术对网络舆情做整体分析,及时掌握有 关舆情动态和危机征兆,以舆情专报的形式向部门主管反馈

2、,进而上报领导。当网络舆情 突发事件发生时,网络监管队伍可迅速转成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指挥中心。这样可以提高事 件响应速度,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沉稳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2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对和防范机制首先,不断运用网络技术收集、筛选、分析、研判、过滤网络上的负面网络舆情。 通过网络信息分析研判系统,实时监控网络信息发生和发展动态,提高负面网络舆情的预 警预防机制。其次,继续发挥内部网络作用,建立信息预警机制,使网情动态等涉及群 体性事件方面的情报能够达到实时共享,一方预警,多方联动。最后建立快速有效的联 动机制。3改进网络技术方法面对网络海量的舆情信息,不可能手工操作,必须依赖于先进的网络技术,才

3、能有效 提取网络舆情发展信息,从而实现对网络舆情的管理。可以借助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平 台构建舆情预警平台。根据自己的工作领域和行业需求,选择一个合适而且稳定的舆情监测系统,辅助舆情监测工作。(当前提供舆情监测,大数据等服务的公司规模不一,各有特点, 小公司也越来越多,市场宣传活跃但日后发展方向不确定等,挑选一个合适的舆情监测软件 很重要。)4利用政府网络媒体积极弓I导网络舆情依托政府网络媒体,就网上的焦点问题,及时披露消息,并且组织有说服力、有深 度的文章在网上刊发,解释疑惑,维护网上正确的舆论向导,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网 风。只有确立政府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监督功能,才能实现对网络

4、舆情 的管理。5注重研究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方法和技巧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第一时间介入事件,争取主动,并积极做出回应。任何声音当第一时间进入 人的脑海后,再想用其他声音去覆盖就变得非常困难了。因此,处理网络舆情危机必学 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时间介入,争取主动,抢占话语权,最大程度地争取得到网民和媒 体的支持。危机事件发生后,网络监管办公室要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危机的情况,研 究应对策略,及时与领导沟通,并通过新闻发言人迅速将与危机相关的内容用统一的口径、 统一的声音传达给媒体,满足网民和媒体的知情权,切不可封杀。(2) 注意用语,不回避矛盾和问题。舆情危机发生时,要遵

5、循统一口径、不 说假话的原则,保证在危机处理中尽量留有回旋的余地,做到实事求是。(3) 态度诚恳,沉着冷静。在网络舆情危机处理中,负责处置工作的相关人员要 始终保持良好的态度,做到有礼有节,沉着冷静,理性面对,还要做到有人情味、亲 和力和影响力。(4) 领导要以身作则。领导在网络舆情危机处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舆情危机发生后,领导要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适时向媒体作出解释、承诺 和道歉,回答社会公众和媒体的问题,努力挽救声誉,减少网络舆情危机对形象的损害 和破坏。6.妥善解决网络舆情危机善后事宜网络舆情危机发生后,要认真受理公众和媒体的投诉,安抚群众,并对受害方给予 慰问和补偿。同时,对网络舆情危机处理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并将检查结果写成相 关书面报告。网络舆情危机过后,还应当认真回顾处理网络舆情危机的整个过程,及时 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相关机制。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有 针对性地开展形象修复工作,以正面舆论向导来宣传形象借机冲淡网络舆情危机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