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活性染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43页)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5816490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活性染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4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温州活性染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4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温州活性染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4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温州活性染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43页)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温州活性染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43页)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州活性染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4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活性染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43页)(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6一、 我国染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6二、 国内染料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9三、 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11第二章 项目概况14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14二、 项目承办单位14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15四、 报告编制说明16五、 项目建设选址18六、 项目生产规模18七、 建筑物建设规模18八、 环境影响18九、 原辅材料及设备19十、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19十一、 资金筹措方案20十二、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20十三、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20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1第三章 行业发展分析23一、 染料上下游行业发展情况23二、 染料上下游行业发展情况25第四章 建筑物技术

2、方案29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29二、 建设方案31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32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32第五章 项目经济效益34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34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34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34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3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38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3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40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41五、 偿债能力分析4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43六、 经济评价结论43第六章 项目招标及投标分析45一、 项目招标依据45二、 项目招标范围45三、 招标要求45四、 招标组织方式48五、 招标信息发布51第七章 附表52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52综

3、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52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53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5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5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56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57建设投资估算表58建设期利息估算表58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59流动资金估算表60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61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62报告说明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受益于全球化及全球国际分工,但是目前受国内成本(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环境约束不断加大的影响,低端及低附加值产能的竞争力正在降低,特别是在越南、印度等后发国家成本及运行成本比较优势明显的情况,众多针织服装加工企业选择进行产能转移,优秀针织服装企业的转移为当地带去优秀的技术、管理方法和人才,同时将建

4、立起来的市场供应链体系带到上述国家和地区。未来,低端产能的产业转移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高端产能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和关键环节。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4200.1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6329.0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99%;建设期利息571.6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7%;流动资金7299.4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34%。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673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54134.17万元,净利润9625.91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0.72%,财务净现值10046.12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01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

5、投资回收期合理。综上所述,该项目属于国家鼓励支持的项目,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客观,项目的投产将改善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第一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一、 我国染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近年来,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通过创新重拾其制造优势,东南亚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凭借低成本优势在许多传统领域快速发展,对我国相关行业发展造成巨大的竞争压力。为了迎接全新的复杂挑战,一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给染料行业发展带了机遇,另一方面染料行业面临着紧迫的结构调整、转

6、型升级、环境约束等艰巨任务,以及国内外市场消费需求、消费方式的快速变化,而带来的快速适应新要求。1、推进行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尽管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染料生产国,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行业的技术创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些主业突出、产品研发水平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在带动性、方向性、战略性等方面起到明显引领作用。染料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和适应性、差异性调整,实施品牌战略。染料新产品研发的方向侧重于纺织纤维发展的色彩需求,同时关注老产品的质量改进、节能降耗,适应新型染整工艺的发展要求。染料企业迎合市场发展的最新需求,满足纺织印染工业新工艺、新纤维以及节能减排的要求,

7、弥合染料新品种创制研发能力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2、加强技术创新、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染料工业已经具备行业创新的能力,创新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石,也是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源泉。未来,染料行业将是一个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高投入、高回报的创新型行业,由中国制造提升为中国创造将成为染料企业的新常态。提升染料产品创新的全新理念。通过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原材料和能源、节约资源、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和综合利用等措施,预防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全过程削减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开发全生命周期、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高性能环保染料产品。产品设计开发侧重

8、生态安全和功能性,工艺设计开发注重经济性和循环利用,从目前的模仿开发向创制开发转变,从通用型产品向个性化、差异化、高性能化、生态安全转变,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系统考虑产品结构设计、原材料选用、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力求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消耗、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材料,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从而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3、生产方式集成化与自动化,生产装备现代化升级改造目前,国内的染料生产虽经技术改造,工艺技术有所提高,但是大多仍以粗放型、敞开式、间歇式和劳动力密集型方式作业,对环保、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较差,反应控制不够精准,造成

9、产品质量不稳定、收率难以达到要求,一是造成原材料的浪费,二是反应产物和异构体多,三是给后续的废弃物处理带来压力,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成本,以致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不高。“中国制造2025”将围绕四大转变和一条主线开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将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作为今后的发展主线,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加强资源循环,是染料行业发展的责任和使命:一是提升反应设备的密闭化、集成化、智能化与信息化,提升行业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以达到反应全过程的温度、酸度、压

10、力流速、反应速率等工艺参数的自动化,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使反应更加准确合理,从而达到生产过程的清洁化、节约化,废弃物达标排放的目的;二是进行重点生产成套技术的改造、优化、系统化和集成化以及在安全和运行稳定性进行改进,特别是在技改过程中,要注重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物料和能源的优化组合;三是围绕染料绿色产品及清洁生产技术开发,突破行业关键技术,突破重点中间体清洁生产技术、装备的连续化、工艺控制自动化等关键技术。4、环保监管趋严,染料行业优胜劣汰趋势加速长期以来,我国环保产业存在“重投资、轻监管”治理思路,在环保投资大幅增加的同时,监管、执法力度不够导致环保设备设施实际运行情况较差,大量不具备相应实力的

11、企业进入染料行业。伴随环保监管长效机制的加速建立,国家在环保方面投入监管力度持续增大,特别是新环保法实施后,一些排放未达标准的中小企业基本处于整改、半停产、停产状态,对净化染料市场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和产能逐步被清除出市场。在国家环保政策的倒逼之下,部分行业内先进染料企业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率先在行业内推行清洁工艺,加强“三废”治理。大型染料企业凭借环保、成本、质量等方面的优势,保持了较强的盈利能力,也因此较早享受到了转型升级带来的成果,市场呈现出进一步集中趋势。未来,染料行业龙头企业将保持稳中有增的趋势,但是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将加大。二、 国内染料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1、我国

12、染料市场情况最近十年,我国染料产业持续发展,染料产量总体保持稳步上升态势。根据中国染料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从2006年至2018年,我国染料产量从69.9万吨上升至81.3万吨,整体呈现增长的趋势,2018年染料产量下降主要原因系环保、安全生产等因素导致部分染料企业停产;与此同时,我国染颜料行业工业总产值从320.5亿元增长至687.5亿元。2、活性染料市场情况活性染料产量在所有染料品种中居于第二位,产量仅次于分散染料。活性染料主要用于植物纤维(棉、麻)、动物纤维(毛、丝)和再生纤维素纤维(粘胶纤维、醋酯纤维)的印染,具备色谱广,色泽鲜艳,性能优异,适用性强,染色工艺简单,三废排量较少,生产成

13、本低,各项坚牢性能高等特点,符合市场对纤维和衣料的要求,是染料开发与发展的重点之一。根据中国染料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活性染料产量为27.82万吨,占我国染料总产量的34.23%。在“十二五”期间,染料工业经历了原材料价格大涨、环保政策趋严、节能减排等多重考验,特别是2014年国家新修订了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政策,导致部分中小企业因环保未达标而停产;行业内整体实力雄厚且环保技术先进的大型染料企业扩大产能、产量,其逐渐占有空缺市场。因此,活性染料市场逐渐由分散走向集中。目前,我国染料产量占到全球70%左右,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染料生产和供应基地。从2011年到2014年,活性染料出口增长

14、较快,2014年到达顶峰后由于国内环保政策加强等原因导致活性染料价格上涨,国际价格竞争优势减弱,出口量随之下降。我国每年需进口一部分高档活性染料,但随着国内活性染料生产企业技术水平提高,进口额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近两年进口额增加的主要原因系受到环保检查等因素影响,国内部分染料企业停产、减产导致活性染料供需不足。3、分散染料市场情况分散染料是所有染料类别中产量最大的品种。2018年,我国分散染料产量为37.71万吨,占我国染料总产量46.38%。分散染料主要应用于聚酯纤维的着色,聚酯纤维的年产量从2010年的2,060万吨增长至2017年的3,934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68%,分散染料的下游

15、市场保持稳步增长。三、 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染料是指能将纤维和其他材料着色的物质,主要应用于各种纺织纤维的着色,同时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食品、皮革、造纸、涂料、油墨等领域,染料的最大用户是纺织印染行业,其用量占染料产量的90%。印染时需先将染料制成水溶液、有机溶液、悬浮液等染液,当染液与纤维进行接触时,染料分子通过吸附、扩散以及一系列其他物理化学的作用,从染液转移到纤维等染物上,从而使其着色。染料工业的发展与纺织工业、纤维工业和印染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古代社会仅限于麻、毛、丝、棉等几种天然纤维制品的染色,染色品种和产品质量在几千年里并没有发生突跃性的革新与改变,而近代社会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大量合成纤维的不断出现,对染料的应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染料新品种的研究和开发,推动了染料生产加工技术的革新与进步。染料工业的发展也与化学原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密不可分。过去的天然染料主要是从动植物、矿物中提炼和生产加工,资源有限、工艺复杂、品质不一。现在的合成染料则以品种众多、技术成熟的石油化工产品、煤化工产品作为主要生产原料,使得染料品种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就扩大至数千种,适合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合成染料的出现使得染料生产加工真正成为有机化工与精细化工的重要结合点,有机合成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