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离不开“爱”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5810542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过程离不开“爱”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学过程离不开“爱”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学过程离不开“爱”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过程离不开“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过程离不开“爱”(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学过程离不开“爱” 大花岭小学 姓名:王文俊 如何赢得学生的“爱”,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让学生接纳你,尊重你,喜欢你?是需要我们老师深思的一个课题。做老师的都希望能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彼此能够友好的进行感情交流。做了十多年的老师,做一个让学生喜爱的老师一直是我的追求。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也努力去做一个让学生喜爱、家长满意的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我觉得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首先需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老师的“爱” 我认为了解学生是爱学生的起点,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基础。教师要了解学生,首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让他们主动地与自己交往,在交

2、往中了解他们。美术课是学科中的小弟弟,不招人爱,也不被人注意。学生把美术课也当作心情放松的课,许多学生不会把美术学习放在一个很高层次来对待。有些学生的行为规范很差,上课坐没有坐相,学习用具不带,上课不经老师同意乱讲话,这些学生需要老师耐心说服教育,如三年级的学生王XX对美术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坐不住,但他是美术课代表,因此我每次上课之前时都找机会很他聊,提醒他自己是课代表,要配合老师上好每堂课,严肃自己的行为,一次说了不行,说二次、三次,时间久了,知道你对他还是很重视的,会有所感悟,有所改正。对于一些后进生,应该认真分析他们的个性特点,在交往中发现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细心地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使他

3、们能慢慢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 二、尊重的“爱”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决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的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可能是学校中最不容易满足的群体。他们思想活跃,对周围的人和事容易理想化,而我们又习惯把学生当成“不懂事者”,对他们的声音往往听不见或者不想听,对他们所做的事情往往是不屑

4、一顾,做错了事情不去深入了解就一味的批评。事实上,学生是一个活的“生命体”,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感受和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努力地去挖掘,其实就能发现他们每个都是祖国的花朵。要把“学生当成人来培养”,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师生之间应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实际上是一种矛盾,处理得好就会像父与子、母与子的关系,但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对立态度。我在教育中,注重把学生当成朋友,改变师道尊严的旧习俗,彻底转换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共同发展,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 三、融洽的“爱” 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他字写得好坏,无论他活泼开朗还是沉默寡言,哪

5、怕他考试不及格,他们也都将走向未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得到最大的尊重。我们要与学生交心,不妨蹲下身来或坐在孩子们当中与他们谈话,而不要让孩子们仰视你;不妨耐心听完孩子们那不够流畅甚至答非所问的话,而不去打断他;如果我们老师犯错了,我们也不妨在大庭广众之下当面向学生赔礼道歉,这样,学生会加倍地向老师学习,学会尊重他人,形成健全人格,并且使师生的心融为一体,产生共鸣。例如,我在每堂课开始时,都会认真地向他们深深地鞠一个躬来表示我对他们的尊重。因为我们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可让人感到寒气逼人,也可使人感到如沐春风。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

6、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不能用挖苦、讽刺的话语伤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尊重,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四、和谐的“爱” 有这样一个案例:开学时班里来了新同学,孩子们之间是完全陌生的,在新同学进行自我介绍之后,愿意和他交朋友的孩子们可以向他进行自我介绍,表达想与他交朋友的意愿,如果想了解新同学也可以向他随意提问,如“你喜欢吃什么?”“你爱看什么书?”等。在交流中,孩子们很快的认识与被认识,一下课就有同学主动找他玩,不久他在班里就有了朋友。这样做是告诉孩子们,要想和别人交朋友,首先要自我开放,主动让别人了解你,而对方也在信任你的同时,把自己的感

7、觉和想法表露出来,从而达到真诚的沟通。也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开放可以产生开放”的双向效果。所以“开放”就是在陌生环境下交友的“金钥匙”。 五、家访的“爱” 家长和教师,两个有所差异的角色,共同承担起了教育的主要职责。作为教师和家长教育的共同对象-学生,他的成长期盼看得到教师和家长积极一致的教育合力。家访就是教师和家长进行沟通的一种最佳方式所谓沟通。怎样才能与家长沟通思想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呢?那就是做好家访。怎样才能做好家访,怎样让家长,学生欢迎你家访呢?我认为: 一、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教师挨家挨户的上门访问已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如登门家访,电话家访,书信家访等,让家长感到与教师的

8、沟通亲切,自然。 二、教师家访的目的,是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教师也通过与家长的交谈,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使教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或鼓励,因此,当孩子有了进步或在某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教师要发自内心的进行表扬,由衷的表示祝贺,并进行家访的形式告诉家长,使学生感受的成就感,那么,他的学习会更加的努力,他的思想会更加进步。同时,家长也会分享孩子的快乐,会更加关注孩子,关注学校。 四、“问题学生”的确很多缺点,怎样做好这一部分学生的家访呢?我认为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而区分对待。有一部分学生天资聪

9、明,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在家里受到家长的特别溺爱,在学校又因学生成绩优异而受到教师的特别青昧 五、这一切都会使他们养成骄傲、自负、任性的个性,在与同学相处时表现为遇事不肯帮助别人,学习上自私,不关心集体,不爱参加劳动,不喜欢听批评的话,经不住挫折的打击。像这样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也会越来越多,因此,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合作、学会理解别人、学会感激别人是当务之急。对于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所谓“调皮”学生的家访,教师更要谨慎行事,避免让家长感到“学生又犯了什么错?”从而对教师的到来产生抵触情绪。这些学生虽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学习有困难或不遵守学校纪律,但他们的身上总是存在一些闪光

10、点,教师要捧着一颗爱心,了解孩子的心灵需要。不仅仅是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纠正他们的错误,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积极品质,并细心地培育他们。 在家访沟通中,教师传递的内容是对爱护教育对象体现,是对希望他上进的关注,那就必须在教师的言行中的每一细节体现出我们对于他们人格的尊重,关心他们成长的每一细微之处。家访能使得教师和家长能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爱”的氛围中,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促膝交谈,彼此了解。 六、激励的“爱” 激励学生的全面发展,指的是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全面发展,这是由国家法律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确定的。作为教师,不论是从职业道德修养,还是贯彻教育方针,都应自觉以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为已

11、任。要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必须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任务: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形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学生个性。 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体力。从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来看,新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最为全面发展,最具有开拓精神,最善于与人合作的人,因此,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尤为重要。师爱的本质,是教师对学生的主动给予,是奉献,它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尊重、负责和理解,而这些品质正是我们教育学生所希望塑造的健康人格的基本内容。教育实践表表明,师爱是教师美好心灵的一种表露,是优质品质的一种表现,这是学生最现实的审美感受,使他们亲切地感受到教师心灵的美好,获得

12、真、善、美的熏陶,从而激起仿效的欲望。总之,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 所以我们教师对学生应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要让关心、爱护如阳光一样照耀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教师对学生的爱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关心和爱护。现在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各方面知识,成熟都很早,自尊心也很强,他们最怕在班上或者大庭广众之下受到批评,这样会影响到他们的形象,总之,做教师的还必须发自内心地去关心、关爱学生。学生情绪低落时,能主动地与他交流,帮他解开心里的疙瘩;学生开心的时候,能真心真意地与他共享快乐;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能热情地伸出双手拉他一把。这样,才能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亲切和温暖,感受到老师的“爱”、家长的“爱”、社会的“爱”,让我们心中永远充满“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