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时代我们新课程同行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5810082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E时代我们新课程同行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E时代我们新课程同行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E时代我们新课程同行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E时代我们新课程同行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E时代我们新课程同行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E时代我们新课程同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时代我们新课程同行(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E时代我们与新课程同行在网络环境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开发学生创新潜能课题研究报告市北环路小学课题组 执笔:参一、课题的提出创新教育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且正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概念。在我国,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思潮是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公布以后形成的。在这之后,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开发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一度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课题,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这些研究成果中,有不少往往着眼于*一特定时期或阶段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过度强调创新教育的阶段性,而无视了创新教育的整体性。 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工程,从纵

2、向的时间链分析,有学前 、小学 、中学、大学到大学后,可谓环环相扣。创新教育贯穿于人生的每一阶段,是人的一种终身教育。创新教育呈现出一个不断递进、不断深化的过程,每 一个阶段都有其具体性和独特性,而伴随这一终身教育始终并实现阶段与阶段有效衔接的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即人的创新潜能。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再也不必假设为仅限于少数天才,它潜在的分布在整个人口中间。清华大学教授章志光也认为:从可能性来看,任何一个正常的有智力的人都有创造力,即创新的潜能。因此,对于创新教育来说,不断的激发人的创新潜能,促使其从低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是关乎创新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纵观我们的教育,历来有重视教师主

3、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的优良传统,这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有着一定的作用。教育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自主学习意识是激发创新潜能的心理根底,一个人处在自觉自愿状态时,他的主观能动性比较强,潜能容易发挥与表现,常有顿悟与灵感。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基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生活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学生被禁锢在一个极小的点上,有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而基于WEB形式的互联网确有可能把学校、家庭、社会严密地联系在一起,充分调度一切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易于自己主动安排的、社会化、动态开放的、富有弹性的、终身学习与研究的数字化生态资源支持环境,从而为实现真正意义上

4、的自主学习提供可能。指出,数字化信息高速、广泛传送的特点,使世界形成一个没有边界的信息空间。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本校以信息文化为特色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我们提出通过建立数码校园,营造校园网络环境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二、有关概念界定1、网络环境:是指基于互连网应用的硬件资源和软件环境。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界定,狭义的网络环境就是指网络化学习环境,即在引入网络因素后,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这些条件包括硬件资源、软件环境、人员支持、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2、自主学习:顾名思义,自主学习

5、是自己做主学习,不听命或不依赖于别人。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全面开展的需要。具体而言,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独立学习,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并能自我评价学习的效果。3、创新潜能: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智慧、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自我开展,自我显示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再也不必假设为仅限于少数天才,他潜在的分布在整个人口中间。清华大学教授章志光也认为:从可能性来看,任何一个正常的有智力的人都有创造力,即创新的潜能。由此可见,创新潜能是指每一个有正常智力的人都具有的类本能的创新冲动,从本质上看学生对知

6、识的再创造和再构建正是这种类本能的回归。三、研究目标1、 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校园网络环境;2、 开发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平台,并在此根底上总结网络环境下引导学生进展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3、 开发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评价软件,促进学生自主开展,开发学生创新潜能;4、 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四、课题研究方法一行动研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运用克东教授的行动研究操作模式见图一,直至研究取得预期效果。 二文献研究:组织教师学习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差异教学等方面的理论书籍,及时摘录有关的先进理论与经历,初步拟订课题研究的框架,制定措施,对合理的进展科学总结。三实验法:组织课

7、题组成员开展实验活动,制作专题学习网页,组织教师培训,拍摄典型课例,收集实验教案的资料,撰写论文集。五、研究的容和措施校园网络环境建立以什么为突破口.营造怎样的网络文化环境才更有利于开展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网络教学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应怎样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按照课题研究的目标,我们将从网络环境建立、网络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的评价体系及校本课程开发四个子课题着手进展研究。网络环境建立的研究江总书记指出:数字化信息高速、广泛传送的特点,使世界形成了一个没有边界的信息空间,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一前瞻性的展望启示我们学校的资

8、源只有经过数字化、功能化以后才有可能被动态整合到全人类爆炸式无限增殖的数字化生态资源中去,最终为本校学生提供一种开放的、社会化的学习和研究环境。基于以上认识,研究伊始,课题组就将校园网的开发和运用作为网络环境建立的突破口。然而综观Internet上形形色色的教育,其提供的容主要是教育新闻、学校信息、政策法规等容,注重的是对外宣传功能、行政管理功能以及教师备课功能的开发,明显缺乏对学生学习功能、研究资源功能的开发。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不能提供更多的实用信息和效劳,更说不上让学生利用这些自主开展学习和研究。有鉴于此,我校在开发校园网之初就将其功能定位于表达自主学习功能、为学生自主开展效劳这一层面上

9、。正如我们所期望的一样,我们设想将校园网建立成为学生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学习的舞台,从而使生动、活泼、开放的学习得以进展,使终身化教育、学习型社会的设想得以实现。诚然,这一目标的达成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时互联网的特性也决定了校园网的开发永远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我们在校园网的资源建立中采取了分步式、模块化、可成长的渐进模式。1、以目标为导向,突出重点,形成价值取向。显而易见,关注学生自主开展是我们建网的着眼点,也是我们建网的落脚点。因此,我们以表达学生学习功能为重点,初步规划了校园网建立的框架。图二以上只是我们建网初期的规划图,事实上,随着我校校园网建立的不断深入,师生们在建网、用网的过程中又逐

10、步形成了一些新的模块,如说说心理话、交流园地、小小画家等,都无一例外地成为学生展示才华、扬个性、锻炼能力、放飞心灵的舞台!2、以用促建,形成积累 利用 开发 再积累的良性循环。在校园网建立的初期,资源的积累不外乎三条途径:学校购置、教师自制和从Internet收集。而随着校园网功能的不断完善,我们则更应强调在 用中积累,以用来促建,从而形成一种资源利用和积累的互动、渐进模式。例如,我校三年级师生在利用校园网专题资源模块中的相关学习资源开展一轮综合实践活动后,手头又积累起诸如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小论文等文字资料及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收集的大量图片、声像资料。为此,我们专门开发了FTP系统即资料上传

11、系统,在校园网中设立了交流园地这一模块,从而在为学生提供展示舞台的同时又为今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积累起更为丰富的资源。 3、以制作专题学习网页为切入口,进一步强化校园网的学习功能。因特网的开通,使各种教学资源如有源之水一样直涌而来,然而这些资源是否都有利用价值.怎样才能实现网络教育资源的最优化组合.面对这些问题,课题组通过研讨,决定以专题学习网页为切入口,鼓励教师以学科教学容为根底,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进展扩展和延伸,通过对网络资源的加工、再造,设计、制作出一批符合学生认知心理、能有力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专题学习网页,从而使信息资源系统化、实用化,使校园网为师生日常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丰富、广阔

12、的探究空间。4、以网络为依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开发学生创新潜能。建立校园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教育和教学上的实际应用,是要探索和营造一种在网络文化的新环境下,克制传统教育、教学的弊端,实现自主学习的有效模式,因此在设计和建立中不但要考虑到网络环境下学校的教学、办公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性需求,更应着眼于在网络建成后,是否能让学生都能自觉、自主地参与进来,并能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乐于使用,因为这才是衡量校园网最后成败的关键!为此,我们思考将校园网的运用和课程的实施整合起来。以下是我们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运用网络的实例。综合实践活动因其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成长性、自主性的特点已日益成为锻炼学

13、生综合能力素质的一种重要课程形态,它的出现打破了我国传统的坐而论道的教学理念。然而,实践中我们却常常面临这样的问题: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往往在活动中束缚了他们的手脚,阻碍了他们的思维,限制了他们思考问题的视角。如何引导学生成功的走向实践,这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问题。随着我校网络课题的全面展开,我们惊奇的发现这一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已迎刃而解,网络正逐渐成为学生走向实践的桥梁。1利用网络征集课题课题产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首要阶段。课题的产生要始终坚持来源于学生、来源于生活的原则。课题只有来源于学生,才是儿童所熟悉的,才能激发学生去发现的浓厚兴趣;课题只有来源于生活,才能给学生捕捉的时机,才能为学生的

14、发现创造良好的环境。然而在实践中有两个问题:一、什么才是学生最感新趣的课题.如果运用常规方法:设计调查表填表汇总、统计,这一系列程序恐怕非短时间所能完成,因此会大大削弱课题的时效性,且统计的数据也缺乏一定的准确性;二、学生的课题是在观察、思考中产生的,常常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如果遵循常规的课题申请程序,学生的灵感很可能稍纵即逝。为此,我们在校园网中特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库,有效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一方面,运用网络可以及时捕捉学生的灵感。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地产生课题,都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校园网,并通过上传接口将课题上传至课题库;另一方面,我们在课题库中设置了点击功能,学生在浏览课题库的同时可以对自

15、己感兴趣的课题进展点击,数据库可以根据点击的次数自动排序,一段时间后,我们将点击前十名的课题对外公布,作为供学生选择的推荐课题,如有局部学生对推荐课题不感兴趣仍可从课题库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展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库的设置优势有三:1、有力地保证了课题的产生来源于学生、来源于生活的根本原则;2、扩大了课题的共享层面;3、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权;4、保证了课题的时效性。2利用网络收集信息综合实践活动需要集约丰富的共享资源,这些资源往往不可能预先准备,甚至对学习者来说会十分陌生,这就需要学习者通过各种途径尽快搜寻与问题解决相关的信息。事实上,不是每个学校都在大型图书馆附近,不是每个学校都拥有大量的工具书现实的物质实体世界由于在时间和空间上对资源分布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然而,网络却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超大的信息流量弥补了学生个体在知识容量上缺陷,改变了以往学生只能单一的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的局面,拓展了他们的观察生活世界的视野,增强了他们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和信心。同时,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网络信息的更新速度也是图书馆所无法比较的。3利用网络交流信息在以往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研究成果往往只能在班级或级部小围展示,这样的缺陷有三点:其一、学生的成就感不持久,稍纵即逝;其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