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综合题行为动词分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580895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综合题行为动词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行为动词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行为动词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行为动词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行为动词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综合题行为动词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综合题行为动词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地理综合题行为动词分析(一)描述 描述,是地理学科能力要求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考试大纲明确要求,“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把“描述什么”和“怎么描述”落到实处,是地理高考得分能力的首要内容。 首先是审题,明确描述什么,都有什么可描述? 一般的题目都有明确的指向性,要求描述的内容。按照高考的现状和趋势,试题中都给出必要的,足够的信息。通过文字、图像、表格等,直接或间接提供信息,要充分利用。例如,描述某地区的地形特征,某区域某种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在一定的时间段某地理要素的变化等等。 其次,要使用书面的,具有学科特点(术语)的语言进行描述。在区域地图上,对于点状的地理事物,可以用多或少、疏和密等相

2、关词语进行描述;对于线状地理事物,要描述总体走向,空间过度,局部变化和异常;对于块状地理事物,则要表达出宏观的空间位置。 在统计图或表格提供的信息中,要能够描述“构成”成分、比例大小、突出重点、注意差异、把握趋势。 【例题】1.读“世界某地区地形、降水和城市带分布图”,回答问题。(1)描述该地区的地形特征:(5分)【讲解】一般描述地形特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本地区都有哪些地形类型,如何分布的?二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地势)。有的还要大致说明各种地形(地貌)的面积大小和比例关系。本题通过研究等高线的分布,依据米以下是平原,米之间是丘陵、米以上是山地的分类标准,可以看出,本地区的西部多高山,东部是

3、丘陵低山,中部是平原。根据这样的地形分布,也能说明这里高低起伏的总趋势,即东西两侧较高,中部低。【答案】地形:西部为高山、中部为平原、东部为低缓的山地(3分); 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2分)(2004)36. 图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1000米。(1)简要叙述图示区域地形的突出特征。(6分)【讲解】图像给出了横断山区的等高线分布状况,能够得出本地区北高南地,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总体特征。答案要求较少,但我们必须充分准备。【答案】山河相间山高谷深2005全国卷36题(1)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 (16分)【答案】AA剖面显示的是山地(低山、丘陵)中

4、的一个宽阔河谷(盆地)。BB剖面显示的是山地中的深切(“V”形)河谷(峡谷)。CC剖面显示的是丘陵地中的河谷。该小区域是山地(低山、丘陵)中分布着宽窄相间的河流谷地。(2003年全国文综卷)(2)描述图中10等温线走向并说明成因。(16分)【讲解】线状地理事物的描述,“走向”是经常出现的。按照习惯,可以表达为东西走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等,不可颠倒。这里既有总体趋势的描述,也有分段的描述。特别是转折明显的地方,要强调。【答案】10等值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该等值线西半段因受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黄土高原东缘)影响,呈东北一西南走

5、向。描述图中地区2006年与1985年相比,城市化的发展状况。【答案】大、中、小城市均有发展,尤其是中小城市发展迅速。高考综合题行为动词分析(二)说明通常,“说明”比“描述”的能力要求要高一些。描述,就是陈述地理事实,包括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等内容,可以归结为“看图说话”之类。但实际上描述的内容和方式是要通过阅读者的“阅读”来获取信息,整合加工以后,使用合乎逻辑的“地理”语言进行表述。现在很多学生语文水平下降,这方面凸显薄弱。“说明”就不同了,就地理学科来说,反而比“描述”来得相对“简单”一些。主要是因为通过长期的学习、训练,学生可以掌握很多的基础性知识;再有就是老师的考前强化训练,形成答题的基

6、本模式,采用“点海战术”拿下绝大部分的采分点,使中等学生也可以获得较好的分数。 答好“说明”类题,需要把握好以下环节:一、审题明确要“说明”的对象这类问题,审题的要求较高,尤其是对于概念性问题的表述,必须要求在时间上保证,心理上稳定,信息的获取要全面。比如:1.说明“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什么是农业地域类型,“该”是指谁,它是如何分布的?2.说明“该地区的河流特征”河流特征包括哪些方面?“该地区”怎样?3.说明“某地区某段时间的城市化状况”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水平如何体现?“该地区”的表现如何?4.根据已有情况,预测说明未来的趋势。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这一过程主要是回顾课本的一些总结性知识,如自

7、然环境的组成要素、河流特征的方面、水循环的环节、产业的空间转移过程、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旅游活动的意义等等。在把这些知识进行迅速回顾再现以后,结合题目的要求分项做答,基本上就像是“盖章”一样。要准确地进行“说明”,除了要准确快速地再现课本知识,尤其是主干知识外,还要强调构建知识的了解,恰当地理解和使用“概念”和“地理术语”。三、加工输出答案前面两个过程完成以后,还要形成文字的答案。完美的答案是连贯的,富有逻辑关系的,是把“概念”、“术语”、“条目”等内容用一定的关联介词进行了解的句子。特别要注意“因果了解”、“前后了解”、“空间了解”等,避免出现答案上的自我矛盾。【例题】(2007山东卷

8、)26(25分)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图12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13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14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6分)【解析】气候、地形、植被等因素,直接对河流的水文特征产生影响。构建了解,看看如何影响的?根据气候直方图,能判断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雨季长;河流水量丰沛,汛期也比较长。冬季降水少,河流水量减少。从地形图分析,这里处在低山、丘陵地区,南部

9、有平原、湖泊。河流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从土地利用类型图来看,该地森林覆盖率较低,甚至有岩石裸露,河流应该有较大的含沙量。【答案】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6分)【解析】对于河流的开发利用,主要是考虑水能、航运、旅游等方面,根据各支流在等高线图上的表现,进行分析判断。B支流流经山区,有较大的落差,上游有瀑布;同时有一个面积较大的集水盆地。既有开发水能的优势,又有发展旅游的条件。C支流流经平原,水流平稳,且了解了众多居民点,可以发展航运。【答案】B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C支流:发展航运。(3)指出图13中土

10、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10分)【解析】从左右两图的对比看,开垦陡坡比较严重,湖泊面积缩小,湖滨地带成为农田,是围湖造田造成的。毁林开荒、开垦陡坡,既直接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又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湖泊泥沙淤积;湖泊淤积、围湖造田,湖泊调节径流的功能减弱,加剧洪涝灾害。【答案】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坡地开垦;围湖造田;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有所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4)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方面的必要资料?(3分)【解析】建水库除了考虑河流的流量及其变化外,还应考虑

11、地形条件、含沙量、地质条件、气候因素等等,并能对当地环境影响进行评估。了解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答案】地质资料;河流水文资料;社会经济资料。(2007天津卷36题)(4)说明图中A工业区布置的合理性。(8分)图和答案见【一粒沙子】老师的帖子。【解析】城市中的工业区布置,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行城市的合理规划,就必须考虑课本上的四项要求(合理配置功能区用地、各功能区之间有便捷的交通,以方便了解、设置卫生防护带,以保护生活区环境、留用发展的余地)。明确了这些,答案就好组织了。(2007天津卷39题)(1)甲、乙、丙三区域工业发展共同的区位优势,除了良好的农业基础、发

12、达的海陆交通、优惠的政策,还有哪些?请再列举两方面。(6分)【解析】工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2)甲、乙两区域建立化学工业不同的主导区位因素各是什么?(6分)【解析】具体的工业部门的主导区位因素是什么?(3)妈祖文化由湄州流传到甲、乙、丙沿海地区的现象称为。(2分)妈祖分布在天津、上海、广州的共同自然环境条件有哪些?(6分)【解析】图中和文字资料都提供了哪些相关信息?(20071全国卷)(3)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13分)【解析】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哪些是属于“自然条件”的?何谓“有利”?(4)说明燕京在区际了解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7分)【解析】区际了解的内容有哪些?在古代远距

13、离的“了解”是什么?图中能够显示的交通方式有哪些?如何了解全国各地区?(作为都城)2007海南卷26、27题也都是这种类型的试题,只要加强审题,回顾课文,一般都能准确作答。对 分析 的认识新课标的可操作性很强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指令性的明确,用语文的话说就是谓语明确。在我们教学生审题时候要特别注意的也是这个“谓语”部分。“分析”就是习题中最常见的指令性动词之一。分析,顾名思义,就是分而析之。先分,再解析。分不好,就解析不好或者没条理,没思路。分,可以从时间角度来分。比如按事物的发展演变时间顺序来分开阶段,先怎么,再怎么,后怎么样。如试分析刚果盆地的成因。就可以按时间顺序分开来解析叙述:原来是个湖泊

14、,后来先地壳上升,然后河水下切,接着湖水外泻,最后湖底露出,成为了一个盆地。分,可以按空间来分。分部分,分东西南北,分段。如试说明刚果河的流向。要把复杂事物说明,关键还是要会分。这里可将刚果河分段来阐述,分的关键点在其弯曲的最北点,那么流向的叙述就很简单了:先是东南向西北流,然后折向西南。如果没有这个分,那么弧型怎么描述呢?同样如华北地区等温线的走向。就可以先尝试分。分成沿海部分、平原部分、太行山地等各个部分,然后逐一解析其形成原因。分,还可以按事物内在的关系来分。比如原因,有并列的,有主次的,有总分的,有直接间接的等等,只要你能分会分,那么表述的时候自然就条理清楚,思路明晰。在教学中,我们可

15、以将题目中含有“分析”字样的试题归类总结,得出“分”的不同类型和角度,然后用之解题。对学生来说,无疑象法宝一样而有效。“分析”如此,那么“概括”、“说明”、“比较”等指令性词语的具体含义和要求呢,其中隐含的思想是什么?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6、了解常见试题指导用语,按要求做答,要文字准确,条理清晰,扣准得分点。简述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了解等;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间的差别、不同事物间的了解;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需要平时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