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教学反思文档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5807027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柳教学反思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咏柳教学反思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咏柳教学反思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咏柳教学反思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柳教学反思文档(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咏柳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简析: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途中,看到柳树后突发感想所创作的一首诗。当时正是初春时节,柳树吐出的嫩芽,呈现出了春的勃勃生机。教学目标:1、认识文中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会运用多种方法识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3、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学习工具自学古诗。教学流程:一、导课1、孩子们,你们眼中的柳树是什么样的?请展示出来吧。2、孩子向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师:哇!真漂亮,老师仿佛来到了绿色的柳树林。3、指名展示,并用自己的语言描

2、述、赞美自己作品中的柳树。4、老师眼中的柳树是这样的(师出示画的柳树)。师:每当春回大地之时,万物还在沉睡之中,柳树最先感知春的讯息。你仔细看,那暗绿色的柳条从僵直的简短开始慢慢地变成青绿,慢慢地向上伸延,慢慢地可以摇曵出各种妩媚的姿态,美极了。师:看来,我们都喜欢柳树,古代有一位诗人也非常喜爱柳树,还专门为柳树赋了一首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咏柳。 二、授新1、齐读课题。2、释题:“咏”是歌颂、赞美的意思。指名说说咏柳的意思。师: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鹅、鹅、鹅”(生齐背),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呢?(生:咏鹅)师:对,是咏鹅,题目的意思是赞美鹅。如果你想赞美雪,可以说成?(生:咏雪)师:

3、那赞美春呢?(生:咏春)师:真聪明,是谁要赞美柳树呢?他就是贺知章。(简介作者)3、他是怎样赞美柳树的?首先,我们要和生字宝宝交朋友。出示生字卡片,生认读,指名读,小组内抽读。4、同学们预习的很认真。下面,我们就跟随贺知章老先生的脚步一起来认识一下他眼中的柳树吧。5、师配乐范读,学生听。6、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三、知诗意1、师:在一千多年前的一天,贺知章老先生在回乡途中,远远看到一棵大柳树,是什么样子的呢?指图引出第一句诗:碧玉妆成一树高。指名说碧玉、妆的意思。 “碧玉”青绿色的玉石,“妆”装饰、打扮。“一树”在这里表示一棵树吗? “一”在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的意思,“一树

4、”就是指整棵树、满树。学生试着说说诗句意思(鼓励学生展开想象,鼓励有不同的说法)。2、学习第二句诗。“万条”是多少条?指柳树枝条很多。“百”“千”“万”在古诗中经常泛指“多”的意思。千万条柳枝,在春风中飘荡,诗人又想到了什么?“丝绦”什么意思?“丝绦”用绿色丝线编成的带子或绳子。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说诗意。3、齐读1、2句,这两句写的是诗人观察到的。(板书:观察)问:第1句着重写(板书:柳树),第2句呢(板书:柳枝),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把新叶满树的翠绿比作(碧玉),把柔美的柳枝比作(绿丝绦),突出了垂柳的什么特点?(翠柳、柔美、充满生机)从而展现了“垂柳”的“美”。你

5、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哇!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样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4、指名读,师指导朗读。5、贺知章老先生慢慢地靠近柳树,不禁发问:不知细叶谁裁出。“细叶”是什么意思?“细叶”指柳树新萌发出来的又细又嫩的叶子。“裁”是什么意思?“裁”裁剪。“似”呢?“似”如同、好像。 6、这么精致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你们知道吗?那就猜猜吧。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剪出来的呀! 7、第一句写“柳树”第三句写什么?(板书:柳叶),第四句呢?(板书:春风)诗的前两行是诗人观察到的,这两行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板书:想象)四、悟诗情1、指导朗读。2、悟诗情。3、小结:春风是春天力量的象征,它既能裁出柳叶

6、,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满园春色,裁出繁花似锦的整个春天。作者不仅通过眼睛观察到的赞美了柳树(板书:赞美柳树),也通过想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体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板书:热爱春天)。五、诵诗。1、指名诵读。2、小组诵读。3、戴头饰表演诵读。六、拓展:1、想一想,二月的春风还像什么?用自己的话赞美赞美春天。2、搜集和春天有关的诗句,并试着读一读,诵一诵。板书设计: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热 赞万条垂下绿丝绦。 爱 美不知细叶谁裁出, 春 春二月春风似剪刀。 天 天 教学反思: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途中,看到柳树后突发感想所创作的一首诗。当时正是初春时节,柳树吐出的嫩芽,呈现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7、。授课前,我先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眼中的柳树,并写上一两句赞美柳树的话,好让学生提前从色彩方面感知一下碧玉妆成般的柳树,也从形态方面感知何为万条绿丝绦。这样一来,学生对古诗内容较容易理解一些,导课时,学生展示的作品超出了我的想象,当他们双手举起自己的作品时,站在讲台上的我禁不住叫了起来:“哇!太美了,我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柳树林。”然后,依次点了三个孩子单独展示自己的作品,他们的描述令我惊叹,也令在场的老师们惊叹。看来,准备工作做得很好。授课时,我采用叙事的方式来贯穿整首诗,从一千年前的某一天开始,引出地点、人物,缘何出现了咏柳这首诗。整节课来看,流程进行得很好,很顺,从对“咏”的理解,到对柳树从远到近的认识,以及作者从观察到想象体现出的对春的无限热爱之情,课堂中呈现得都很好。不足之处是,我说得较多,学生发挥得有点少,没有做到以学生自主为主,老师为辅,究其原因与本班学生学习的水平有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读自悟,要把握好尺度,把教学目标不要定的太高。我觉得古诗教学也要像阅读教学一样,以读文本,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读中感悟,再加上教师恰当的引导,诗中的事、景、情,就在学生层层深入的朗读中入耳入目了,也入心入神了。课后我注意了拓展,引导学生搜集和春天有关的诗句,激发了学生积累的兴趣,增加了古诗词积累的数量,达到了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