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教材分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5806174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的比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活中的比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活中的比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生活中的比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生活中的比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中的比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的比教材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中的比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 的第一课时。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 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 核心思想。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 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 案例。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图形放大缩小” “速度与水果价格”三个情 境中的内容,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 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

2、性, 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学生分析: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 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 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图形放大缩小”“速度与价格”等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 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教学目标:1.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体会比的意义;2. 能用口头表述两个量的比;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

3、交流的能力。教学反思:下面我就这次研讨的主题“关注教学过程、提高课堂实效”,谈谈 我的教后反思。一、关注教学环节的设计,创设有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与自 己生活环境、已有知识经验密切相关、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 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获得积 极的情感体验,对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 节课教学中我创设如下情境: “这些图片为什么有的像,有的不像,到A B、D 三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学生通过探究讨论交流后发现原因是 个图形的长都是宽的 1.5 倍,体会同类量的比

4、; 再设计了 “速度” “单 价”问题,让学生体验不同类量的比,从而感受比就是两个数相除的关 系;最后让学生了解“人体上有趣的比”,进一步感受比的意义。这些 情境都是把数学问题融入实际生活情境中, 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学习 的价值,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习需求,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 径。二、关注自身的教学行为。主要表现在:第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新知识。教学本课 时,我主要从生活中的像片入手,巧设悬念:“为什么图片有的像,有 的不像,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第 二、运用直观操作,分散教学难点。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 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注

5、意从实际出发,充分运用多媒体来 演示,注意数形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情境,使学生对比的认识建立在大 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并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比如这节课,我们并不是一下子就归纳出“比”的概念, 而是充分创设时间、 空间,让学生小组合作, 动手实践, 探索图片“像” 与“不像”的秘密,展示小组合作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 的直观操作、研究交流,数、形的有效结合,感受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 的比,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第 三、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实践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学生今天的学习是

6、为了将来离开学校在实践中能够自学。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打开思路想问题。比如这节课中,课堂上出现了“球赛的 比分是不是比”,我首先引导学生明确今天所学习比的意义是“两个数 相除”的关系,而体育比赛中的比分,是一种比多少,也就是差比,并 不是我们这节课所学习的比。 又比如在抽象出比的意义后,由于前面对 比的意义体验较深刻,因此让学生找生活中的比时,学生找出的生活中 的比很多,范围也很广,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这个环节出现了这节课 中的一个小亮点。三、关注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学生的学习要有方向,而如何把握这个方向,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 要的

7、,教师的引导适时、到位,学生就能控制自己,随着学习内容步步 深入学习。例如在教学中,让学生讨论“图形为什么像或不像,有什么秘密?”时,我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学习,为他 们的学习指明了方向,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预定目标,学生的 学习动力得到充分的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了, 学生就能根据目标自觉调 整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克服困难,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四、关注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推断等探究性与挑战性活动。教 师应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究与交流的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必

8、不可 少的形式。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长 方形的长与宽之间的关系,并在组织学生讨论时,教师先为学习小组提供了图形、问题、表格,教师指定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记录,归纳本组学 生的意见,在他们的合作中,及时地引导他们研究,弓I导他们在交流中 学会倾听,学会评价,学会鉴赏,最后全班交流;在归纳出比的意义之 后让同桌同学互相说“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从而提高课堂学 习效率。这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对课堂新生成的问题,我不能 很好地处理、引导、回应,对学生的评价的语言也不够丰富。(用课堂 中出现的实例进行简要说明)问题归因:出现这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对这堂课的理

9、解还不够透彻,对 学生能出现的一些问题预想得还不够全面,不够到位,我的专业知识还 不够丰富,这些不足都有待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改进。教学重建:如果让我再教学这一内容,首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应该加强师生、 生生之间互动,提高互动的质量,使学生在互动中提高认知水平。 其次, 教师必须要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水平, 敏捷的教学机智,非凡的驾驭课 堂和学生的能力,而这一切都来自于每一堂课中的思索与积累。在今后教学中,我会带着批判、审视的目光,结合实践对理论加以 检验,并且在反思性检验的过程中,使自身的经验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 努力提升驾驭课堂、捕捉信息,资源重组等能力,做一个善于思考、勇 于创新、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